原标题:彭丽媛如何当“大使”?
今晚的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将播出一档“世界结核病日”主题宣传节目。从前晚开始,不断有微博发布消息说,这期节目的嘉宾之一是担任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的彭丽媛。
据了解,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值此之际,从国家卫计委到地方政府都会举行宣传活动。今年,国家卫计委就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了主题宣传活动,彭丽媛以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应邀参加。
就在前天,彭丽媛来到北京通州某工地,给进城务工人员发放了健康包。参加这次慰问进城务工人员的还有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崔丽、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以及国家卫计委预防艾滋病宣传员蒋雯丽等。
彭丽媛身兼多个“大使”身份,除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她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何选择彭丽媛担任这些“大使”?彭丽媛又是怎样当“大使”的呢?
世卫组织为何选择彭丽媛?
世卫组织总干事:“希望可以借助您闻名于世的声音”
早在2004年,彭丽媛就开始从事公益活动。
当年,她曾担任首批“为了明天爱心大使”,致力于预防青少年犯罪;2006年,她又出任中国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2007年,她成为全国结核病防治宣传形象大使;2009年,她被聘为控烟形象大使。
彭丽媛参与2013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
很多人都曾经看到过一张彭丽媛给年幼的艾滋病患儿抱在怀里喂饺子的照片。这张照片就拍摄于彭丽媛出任中国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之后。当年,彭丽媛曾经来到安徽阜阳,看望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的200多个孩子,其中不少孩子在母体中就感染了艾滋病。彭丽媛跟孩子亲密接触,一起画画、唱歌、做游戏。
彭丽媛的一系列公益活动,引起了世卫组织的关注。
2011年6月3日,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总部,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宣布授予彭丽媛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时说,“彭女士,您长期以来为中国那些因结核病和艾滋病而挣扎求生的男女、儿童,尤其是孤儿提供帮助,我们钦佩您为此所展现出的奉献精神。”
彭丽媛的公众形象、表演风度,也是引起世卫组织关注的一个原因。
陈冯富珍说:“我们相信,具有影响力的人士可能会带来重要改变(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我们把您(彭丽媛)看成将世卫组织官员和受到病痛折磨的人们凝聚在一起的重要桥梁,希望可以借助您闻名于世的声音,更好地推动世卫组织针对结核病和艾滋病所做的工作。”
接受官媒采访时,陈冯富珍反复强调:“彭女士成为世卫组织亲善大使,她的同情心、她的声音还有表演风度将会得到许多回馈,给人带来许多好处——不仅仅是中国人,还有全世界受到这两种疾病影响的数百万人,世卫组织将成为她崭新的国际舞台。”
彭丽媛如何履行“大使”职责?
陪同习近平外访时都会去看望弱势群体
2011年6月3日被授予世卫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时,彭丽媛身着一套深色西装出席,跟现在相同,她把头发拢成一束扎在脑后,发言时说:“成为世卫组织亲善大使,对我而言是莫大的荣誉。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履行亲善大使的职责”。
那么彭丽媛是如何履新亲善大使的职责呢?
2011年,一则有关反艾滋病歧视的公益广告面世。广告只有30秒,彭丽媛和几名艾滋病儿童一起说出“我们”,告诉大家“没有歧视,我们在一起”。这是中国反艾滋病歧视流传最广的一则公益广告。
2012年,彭丽媛再次拍摄了一个近6分钟的预防艾滋病宣传片,在片中介绍几年中遇到的艾滋儿童,她同孩子们一起弹琴、唱歌、画画、踢球,还蹲下来为一名男孩绑鞋带,孩子们称她“彭妈妈”。
除了上述公益宣传,彭丽媛经常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仅2014年以来,她就参加了“爱在阳光下——艾滋病致孤儿童夏令营”开营式(2014年8月)、“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健康大使青春校园行”启动仪式(2014年12月)、“艾滋病和结核病防治宣传校园行——走进海南大学”(2015年3月)等多个活动。
2006年,彭丽媛在安徽阜阳市与艾滋病患儿做游戏。
2014年8月参加“爱在阳光下——艾滋病致孤儿童夏令营”开营式时,一名来自山西的儿童代表拿出了自己的初中毕业证书,鼓励其他受到艾滋病影响的孩子好好学习、立志成才。彭丽媛和孩子们将一轮白色风帆缓缓升起,象征着孩子们在人生的航程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2015年3月的“艾滋病和结核病防治宣传校园行——走进海南大学”活动,正逢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彭丽媛和来华出席年会的赞比亚总统夫人埃斯特、盖茨基金会主席比尔·盖茨,一起参加了活动,一起走上舞台,把象征反歧视的红丝带装点在艾滋病和结核病防治宣传校园行活动旗帜上,并在旗上签名。
2013年3月出访俄罗斯以来,彭丽媛多次与习近平一同出现在外交场合,外访中,她经常会去看望当地的儿童、残疾人、女性等特殊需要关爱的群体。
彭丽媛在墨西哥医院看望儿童
例如在俄罗斯孤儿学校,彭丽媛对孩子们说,“我代表中国千千万万个母亲来看望你们。”在法国儿童医院,彭丽媛送给一名患儿熊猫玩具,这名患儿很开心,亲吻彭丽媛的面颊。在特多智障儿童协会,彭丽媛蹲下身,向一名坐在轮椅上的儿童伸出手,这名儿童也伸出了手,大手、小手贴在一起。
佰佰安全网新闻加点料:
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3月24日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是为了纪念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向一群德国柏林医生发表他对结核病病原菌的发现。以提醒公众加深对结核病的认识。
结核病俗称“肺痨”,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它不受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区的影响,人体许多器官、系统均可患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肺结核的传染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使带有结核菌飞沫(医学上称微滴核)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而被感染。
结核病的病状比较隐匿,不典型,归纳起来全身结核病中毒症状有低热、盗汗、疲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月经不调。
肺结核的局部症状如:咳嗽、胸痛、气短、咯血。而其他肺外结核依其侵犯器官、系统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局部症状,个别病人无任何症状、偶尔体检时才发现。
结核病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疾病,一旦感染发病,若不及时、不规范、不彻底治疗,最终导致复发、恶化、产生耐药,形成难治性肺结核,形成慢性传染源,危害家庭、社会,最终因反复发作引发多种并发症而死亡。
( 责任编辑: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