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闻> 正文

当个人信息泄露 通过这三种方式维权

2016.04.07 11:36 2856

2月1日,《你的信用卡个人信息“只花5毛钱就能在网上买到”?—银行信用卡信息泄露调查》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专访时回应,针对个人信用卡等信息网络泄露问题,我国将加快研究制订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加大对非法收集、泄露、出售个人信息行为的打击力度。监管部门还向社会公布了居民信息泄露举报渠道:公民可通过“12377”举报电话等多种方式维权,互联网公司有责任遏制非法个人信息交易。

记者报道中披露,银行信用卡客户数据泄露现象颇为严重,通过QQ群、微信等网络工具,仅花费5毛钱,就能买到包括姓名、电话、地址、工作单位、开户行等完整个人信息的一条信用卡开户数据。这些被泄露的个人信息成为欺诈陷阱、骚扰电话的重要源头。

“当前,网络个人信息泄露现象十分严重。”国家网信办网络安全局副局长杨春燕指出,特别是银行卡敏感信息泄露现象屡次发生,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从事违法犯罪行为,损害用户利益。“对此,国家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据介绍,我国政府正从立法、立规及建标准、建技术保护手段等多方面,促进网络个人信息保护。杨春燕表示,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等有关部门将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的研究制定,加快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制度。“重点将加强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监管,加大对非法收集、泄露、出售个人信息行为的打击力度。”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我国累计发行信用卡4.36亿张。经互联网管理部门初步调查,信用卡信息泄露原因较为复杂,一是商业银行由于内部管理等原因导致信息泄露;二是持卡人安全意识不强等原因导致信息被盗;三是第三方机构在持卡人网上支付过程中,非法存储银行卡敏感信息导致信息泄露。

“银行卡信息泄露可能涉及办卡、用卡、管卡等多个环节,监管部门需先认定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然后依法依规处理。”杨春燕说。

记者调查也发现,在现实中,堪称“海量”的个人信息在网上贩卖,信息泄露倒卖的渠道繁多,甚至公民的医院就诊、网购记录、开房信息也曾以“几毛钱一条在出售”。

三种维权方式

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后,消费者问责无门。对此,国家网信办提示,个人信息遭泄露后,公民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维权: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遭遇信息泄露的个人有权立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个人还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国家网信办所属的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将专职接受和处置社会公众对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举报。”杨春燕说。据了解,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举报热线为“12377”,网址为www.12377.cn。

消费者还可依据《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手段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延伸阅读

个人信息“黑市”仍猖獗 垄断企业岂能不作为?

据了解,国家网信办成立以来,已于2014年推出了“微信十条”新规,明确规定了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的个人信息保护责任:例如,QQ、微信等运营商必须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处理公众举报的违法和不良信息。

“监管部门将继续坚持依法治网保护个人信息,个人也应提高意识主动维权。”杨春燕提示,广大民众要进一步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尽量不随意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

事实上,猖獗的信息交易“黑市”已使消费者付出惨痛代价。“个人信息的购买者中,不乏非法贵金属交易、民间借贷公司,社会风险极大。”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峰说。

目前,记者在QQ群、微信及部分电子商务平台检索发现,不少个人信息“黑市”依然存在。仅在QQ群使用查找功能,搜索“银行卡信息”关键词,参与人数超过30人、交易较活跃的群至少有120个。在部分线上“文库”网站中,也仍有公开的银行客户电话数据。

刘春泉认为,用户信息泄露涉及多个违法主体,作为源头的银行到作为传播渠道的互联网平台,以及信息的传播者和使用者均有责任。

佰佰安全网提醒:当发现自己信息被泄露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有效措施,避免人身安全或财产按到损害,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街头扫码摊位虽然最终目标都是增加使用(关注)人数,但获取的信息却不尽相同。微信公众号推广一般都只是要求关注后在朋友圈分享其推广信息,而不少应用APP都需要扫码人的手机号、送货地址,更有部分借贷软件需要注册人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特别敏感的信息,当然这类推广抛出的诱惑也足够大:整箱牛奶、洗衣粉,而且承诺注册返现几十至上百元不等,让不少人为之心动,莫要被骗。


( 责任编辑: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当个人信息泄露 通过这三种方式维权

2016.04.07

2398

10万考生信息泄露 主要负责人被警方控制

2015.08.18

1680

手机信息安全安全隐患突出 3.19亿安卓用户遭遇恶意程序威胁

2015.03.23

1652

我国网民因信息泄露一年损失达805亿

2015.07.29

1800

中国人寿系统不保险 漏洞屡遭曝光

2015.07.31

1633

加载更多

最新资讯

武汉一外卖小哥与迈巴赫相撞头插进引擎盖:多处擦伤 无生命危险
2025.05.09 757
铊中毒!湖南3岁女童突然脱发、眼神呆滞、无法正常行走
2025.05.09 860
辟谣!招聘骗局:“内推实习”“实习推荐信”“远程实习”等都是假的!
2025.05.08 989
女实习时晕倒摔断4颗牙齿,8万多医疗费归谁承担?学校回应
2025.05.08 787
安全稳定!“五一”期间辽宁省刑事、治安警情双下降
2025.05.07 969

热门排行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2022.01.29

8745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2021.04.30

31412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2021.12.30

15805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2021.05.31

29474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2021.04.30

2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