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市场上桶装油品类越来越多,价格也有高有低,然而,对于餐馆、饭店这些用油大户,为了降低成本,大多会选择购进散装油。最近,本报接到临江市民的电话,称在临江市一家粮油店里,批发商运来的散装油看起来并不是十分干净。昨日,记者前往这家粮油店一探究竟。
记者调查>>
搬完油桶的手套再去扶输油管
20日下午1点左右,记者来到这家位于临江市鸭江街和南围子路交会处的名为“亨达”的粮油店。店铺门脸并不大,门前彼时正停着一辆厢式货车,一根长长的软管径直延伸进屋内,马达声轰鸣。
走到车尾,一名戴着白色棉线手套的男子正忙着将装在大桶里的油导进屋内,这一切看起来似乎并没什么不妥,男子还戴了手套,看起来还很卫生。但他随后的一系列操作,让人瞬间觉得对这油起了疑心:能干净吗?
输油的装置是这样的:一根类似PVC材质的白色管子插在大桶里面,尾部连接着软管,再接到一个电动泵上,泵的另一个出口连接的就是伸向屋子里的管子。整套装置看起来十分简单,但是,无论是油桶桶壁还是输油的管子,都沾满污渍。
只见男子先是爬上货车,将沾满油污的大桶从车上搬下来,用工具打开盖子,又从已抽空的桶中把管子拿出来,直接上手扶住了沾了食用油管子,放到刚打开的桶里。整个过程,这名男子并没有更换手套。
从此处路过的市民基本上都会把目光移向这里,偶尔有人会小声地对同行的人说:“这么操作一点都不卫生,这油能吃吗?”
随后,记者前往屋内了解情况。循着管子,一个硕大的铁皮制储油箱出现在记者眼前,而管子则直接搭在箱子边缘。
一名女子接待了记者,她指着储油箱说:“如果是饭店用,色拉油就够了,买这个就行,三块五一斤。饭店都用这样的油。”随后,记者提出想看看成色,女子便从储油箱下方的槽里提了一提。看起来这油颜色和平时购买的油并无二致。
监管部门>>
粮油店属合法经营 但操作流程需要整改
离开这家粮油店,记者前往临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经工作人员指引,记者找到了分管副局长李岫燊的办公室,但办公室并没有人。“我现在在外边,你说的这家粮油店属于我们局建国分局管辖,你直接找分局局长王丽梅采访。”李岫燊在电话里说道。
然而,当记者拨打了王丽梅局长的电话后,她在询问了这家粮油店的位置后表示,不能接受采访,需要局主管领导批示。记者随后来到临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王俊德的办公室。
记者说明来意后,王俊德给李岫燊拨通了电话。“他们现在已经到这家粮油店去调查情况了。”挂断电话,王俊德如是说。
在等待了半个多小时后,记者终于见到了李岫燊和王丽梅。“经过调查,这家粮油店经营手续齐全,粮油购进有票据可查,是合法经营。”王丽梅说。“那么这家店在输油的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是否违规呢?”面对记者的提问,李岫燊说:“法律上并没有规定,但这种操作方式确实有点不干净,需要整改。”
那么,工作人员去检查时,是否对这批油进行了抽样呢?李岫燊表示,抽样检查有一定流程,他马上去派人采取样品。“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需要等三到五个工作日。如果这个批次的油不合格,我们将会对粮油店进行处理。”
延伸阅读:
什么是散装油?
所谓散装油,是指没有厂址、生产日期、产名、成分及QS标示的食用油。而散装食用油在换装、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污染,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但要看到的是,有无包装其实不仅仅是形式问题,因为包装上标明了产品的来源、生产日期等信息,如果油品出现问题,整个制造链和供应链可以进行追溯。
散装油虽然不能和劣质油画上等号,但其存在的多重隐患是显而易见的:来源地不清,进出货缺乏科学、详尽的记录,卫生状况难以保障,一旦发生问题无法追根溯源。
( 责任编辑: 孟洋洋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