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一些市民选择到海边游玩,在享受美景之余,更享受了海鲜大餐,但不想因此致病。昨天,记者在市传染病院获悉,本月已经收治3例戊型肝炎患者,患病原因都是因太贪食海鲜所致。
1 仨市民海边归来全身“黄皮”
57岁的个体商户许先生去年冬天飞往海南当起了“候鸟”。本身就喜欢吃海鲜的他过足了“馋瘾”,在海边吃渔民刚打捞上来的海鲜时,不经煮熟就吃起了各种生鱼片。
5月中旬,许先生回到哈市发起高烧。起初,他以为得了感冒,就服用了感冒药,发烧虽然缓解了,但还是感觉浑身疲乏,而且胃口变差,眼睛和皮肤都变黄。朋友见状,提醒许先生是否患了肝炎。许先生到市传染病院检查,医生确诊其患了戊肝。
在市传染病院三病区,还有两位市民和许先生的情况类似。33岁的姜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月初和同学自驾去了大连海边游玩,一路上净吃海鲜了,烧烤、清蒸、凉拌各种方式全都吃了一遍,谁知道一周后回到家,突然眼底变黄,呕吐、恶心,皮肤泛黄。40岁的陆先生是在4月份到山东海边游玩,暴吃海鲜后发现皮肤变黄,被确诊为戊肝。
2 超八成患者因暴吃海鲜染病
“戊肝是一种消化道疾病,是吃出来的疾病,猪、牛、羊等都是戊肝的宿主,贝类海产品中戊肝病毒的携带率也较高。如果食用带有戊肝病毒且未煮熟的猪肉、猪肝、海鲜,都可能会患上戊肝。”第三病区主任李晓东告诉记者,戊肝目前感染的主要是成年人,在我省属于散发的病例,近两年收治的患者超八成都是在海边游玩暴吃海鲜而染病的。
“夏季是戊肝的高发季,有人喜欢到路边小吃摊生吃果蔬,可一旦进食了污染的蔬菜、水果也会感染戊肝病毒。”李晓东说,“给市民提个醒儿:夏季在外饮食,尤其是去海边的市民,一定要防止‘病从口入’。生食、熟食分开放置,不生吃水生贝类食物,生吃蔬菜、水果要尽量洗净。”
佰佰安全网相关阅读:
戊肝症状
戊肝是由戊肝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其流行特点似甲型肝炎;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孕妇易感性较高。
戊肝潜伏期在10天至75天,很多人感染后在一两个月后才发病,表现为皮肤黏膜发黄、发热、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严重者意识不清,甚至引发肝衰竭。
饮食宜忌:
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一定要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吃饭的时候要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饭馆,聚餐时尽量实行分餐制,餐具要定期消毒。生吃蔬菜水果时一定要洗干净,不吃放置时间长的、不新鲜的食物,不喝生水等等。
足量优质蛋白质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肝糖原贮存,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肝功能恢复。但由于饮食中蛋白质增加会使血氨增高,因此要多吃产氨低的蛋白质食物,如奶类。
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 责任编辑: 孟洋洋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