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1、父亲和儿子双双食物中毒 原是吃含有亚硝酸盐凉拌猪耳所致
2015年2月2日下午,枣庄市孟先生和儿子乐乐(化名)在外面就餐吃过凉拌猪耳朵回到家后,双双出现了中毒的症状,仅4岁半的乐乐更是四肢颜色发青,病情严重。经医生诊治确定为亚硝酸盐中毒,专家提醒尽量不要在外面吃凉菜、腌制食物。
2、低价鱿鱼花散发化学味 三无食品不要乱买
2015年2月2日傍晚,宋先生在家旁边的农贸市场买了6袋冷冻鱿鱼花,打开两袋,已经化开,瞅着不像鱿鱼,一碰就碎,闻着还有股化学品味。仔细一看,鱿鱼花包装袋外表没有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任何字样,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安全专家农绍庄教授提醒,如果鱿鱼花使用了工业级添加剂,那肯定对人体有害,千万不能食用。
3、长春沃尔玛售出枸杞巧克力过期拒赔 消费者投诉以维权
2015年2月3日11时44分,长春市民霍先生在“沃尔玛”超市重庆路店购买了一袋北味牌“宁夏枸杞”和一盒“建达巧克力”,付完钱准备离开时发现买的两样产品都过期了,要求退换时,超市却以没有这个批次的产品为理由拒绝,最后,霍先生打电话向长春市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才得到合理赔偿。
4、合肥捣毁一冒牌“太太乐”鸡精制作窝点 味道刺鼻卫生差
2015年2月4日,合肥市瑶海区市场监督管理稽查大队接到了一则举报,在大兴镇兴集村枣王村,成功捣毁一生产假冒“太太乐”品牌鸡精窝点。假冒“太太乐”鸡精生产作坊地面潮湿,环境脏乱,“太太乐”鸡精的外包装随意堆放在房间内,外观和真的极为相似,对周边百姓食品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5、聊城一市民买到弹力十足的“橡皮鸡蛋” 鸡饲料有毒造成
2015年2月9日上午,记者见到了陈女士购买的鸡蛋,这种鸡蛋蛋白呈粉红色,有种异常的气味。煮熟后的鸡蛋弹力十足,扔到桌子上,竟像乒乓球一样弹了起来。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物科学系主任刘文强博士称,橡皮蛋”一般是由于鸡饲料中的棉籽粕没处理好造成的。这种鸡蛋有一定毒性,对身体有害。
6、整箱买的冻鱼每条解冻后少了2斤多 工商部门提醒要及时举报
2015年2月9日,山东东营市民刘先生在购买水产品类年货后,当天晚上发现买回来的跟在市场看的样品不一样,不仅个头小了,还裹着一层冰,解冻后的鱼化出很多水,原本说有10斤重的鱼,上秤一称还剩不到8斤。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遇到此类情况应及时向市场管理部门或工商部门举报,防止此类欺诈行为再骗其他消费者,对消费环境也是个净化。
7、100多名三亚游客感染诺如病毒 或因同地就餐所致
2015年2月10日下午,海南三亚证实,2月7日至10日,共有103名游客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经当地卫生部门调查,这些游客均感染了诺如病毒,从而引发急性胃肠炎。多位游客称,他们在三亚旅游期间曾在同地就餐。
8、台湾一黑心老板用问题鸡血制成食品卖 被离职员工举报遭拘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中市卫生局2015年2月11日晚在新北市树林区双鹏公司、台中乌日区的下游工厂稽查时,发现彰化、云林禽类屠宰场购入饲料用鸡血,掺入食器鸭血糕、猪血糕等火锅料,检警到场发现有员工正在焚毁帐册,带回彭姓负责人等5人讯问侦办,被查出使用问题鸡血制成食品贩卖。
9、厦门一市民饼干中吃出橡皮筋 营业员却一问三不知
2015年2月12日,许小姐与朋友在家闲聊,打开一包去年在大学路某食杂店购买的台湾进口饼干吃时,感觉黏黏的,有东西黏住嘴的感觉,拿出来一看,发现饼干贯穿着一条橡皮筋。许小姐震惊不已,向超市进行了索赔。
10、一家五口吃寿司全部食物中毒 经查食品店属无证经营
2015年2月14日晚上,钦州市一市民在旺角亭食品店买寿司给家人食用,次日凌晨家人却先后出现了腹痛、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经检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现这家食品店属于无证经营,对这家旺角亭食品店进行了查封。
11、成都男子海鲜餐厅聚餐突发呕吐,怀疑海鲜有问题
2015年2月15日中午,成都市民唐先生约了4位好友,在春熙路群光广场一家海鲜餐厅聚餐。不料,聚餐刚过半的唐先生却出现多次呕吐反应,并因此进医院治疗。接报前去调查的食药监执法人员已提留菜品待作检测。对于唐先生一行怀疑海鲜不新鲜一说,店方则称“不排除过敏”。
12、春节买的贡橘一泡就掉色 食品专家称或是打蜡染色所致
2015年2月17日,市民王女士在一水果市场买到了两箱贡橘,但是吃的时候发现掉色,因担心食用后对身体不利,她无奈将橘子全部扔掉。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教授称,水果打蜡是为了保鲜,个别商家为节约成本,用工业蜡代替食用蜡,而工业蜡中含铅等重金属,容易给人体带来危害。
13、男童庙会乱吃东西,突发急性亚硝酸盐中毒
2015年2月21日,因为在庙会乱吃东西,一名男童突发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幸好被北医三院儿科的医生抢救了过来,目前孩子已经康复出院。专家提示,亚硝酸盐多存在于腌制的咸菜、肉类和变质的蔬菜里,节日里切忌食用。
14、自制雄黄酒险致亲戚砒霜中毒 专家称加热后毒性更大
2015年2月23日,大年初五,家家户户都在拜年,走亲戚。武汉武湖村的齐爹爹为了招待老家亲戚,把去年端午节泡制的雄黄酒误当好酒拿出来饮用,谁知饮用后却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去医院后才知道是三氧化二砷中毒,即砒霜中毒。武汉市汉口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金华提醒,雄黄加热经过化学反应会转变为三氧化二砷,也就是剧毒品砒霜,喝加热的雄黄酒实际上是在服毒,因此,雄黄酒不能乱喝。
15、“吉利”黑芝麻糊中钻出蛆虫 王婆婆打电话投诉维权
2015年2月24日,家住成华区双林路的王婆婆冲泡了一袋儿子送来的“吉利”牌黑芝麻糊,感觉口感不对,里面有黑点,于是请来邻居一起看,竟钻出了一只黑虫,王婆婆随后拨通了96111热线举报了此事。食药监调查后,才发现该黑芝麻糊的厂家明明去年6月就已停产,却有2015年出厂的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当地食药监对疑似问题产品进行了查封。
16、甘肃古浪县村支书嫁女宴致使上百人食物中毒
2015年2月25日,古浪县西靖乡一村支书家的女儿出嫁,在大靖镇一家宾馆内宴请亲朋好友。可就餐后,许多人出现了上吐下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百余人进医院治疗,古浪县县委县政府、食药、卫生部门介入调查处置此事,初步确定为疑似食物中毒事件。
( 责任编辑: 胡玲玲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