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闻> 正文

服刑人员患艾滋病 称爱是最好的良药

2016.10.27 18:06 2327

“因为患病,每到春夏时节,我会习惯性地恐惧,是你们让我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不久前,刚刚从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沐集监区结核病康复分监区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周某,临走时对在服刑期间精心照顾他的监狱民警一一鞠躬致谢。

看着渐渐走远的周某,曾经因周某咳血不止而同车陪护连夜将其转至合肥救治的民警许争鸣,心里不禁一阵酸楚:那次因为他陪护具有传染性的病重服刑人员来合肥就医,女儿拒绝了他探望外孙的要求。然而,每每看到监区里90余名像周某这样的服刑人员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乐观地走出监狱,许争鸣都会感到一种欣慰。

像白湖监狱这样为各类结核病犯设立的专门监区,在安徽省监狱系统的各个监狱里还有很多种。安徽省司法厅厅长洪禹候说,各个监狱根据押犯情况设立顽危犯、限减犯、艾滋病犯、精神病犯、老残犯等专管监区,能够把握住这些特殊服刑人员特点,实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改造,很好地维护了监管安全秩序,提升了教育改造质量。

“警医卫”守护服刑人员健康

与白湖监狱类似,安徽省各个监狱除了设立传统上的老残犯监区外,一些监狱进一步对老残犯进行细分,设立了传染病、精神病等专管监区。安徽省女子监狱第十监区就是一群特殊的服刑人员——精神病犯。

素雅的小碎花床饰、漂亮的墙饰,十几尾漂亮的金鱼自在地在活动室的鱼缸里游来游去……走进女子监狱第十监区,整洁的监舍给人以温馨的感觉。监区教导员黄劲风说,这样的环境有助于稳定这类服刑人员的情绪,然而,对于绝不会认为自己是精神病的服刑人员来说,改造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面对这些时常会发作、情绪不稳定且有危险性的服刑人员,监区民警们既是管教又当监护,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心锁”的办法进行个案矫治,让一些患有不同类型精神病的服刑人员得到有效矫治和管控,帮助他们恢复健康人格和自我控制力。

与各监狱可以设立患有精神疾病服刑人员专管监区不同,对于像艾滋病这类服刑人员,安徽省监狱系统采取的是全省集中监管的办法,统一由安徽省淝河监狱集中监管。淝河监狱第二监区以集中收治艾滋病犯、重症结核病犯、重症肝炎病犯为主,常住病犯达120人以上。据统计,该监区组建10余年来已累计关押艾滋病犯人270名。

这个监区的危险性可想而知。

“说不怕那是假话。”监区民警谢伟回想起来还有些后怕:服刑人员蔡某不仅是艾滋病患者,还有丙肝,一天晚上蔡某突然吐血,在抢救过程中,蔡某一口血喷了过来,谢伟让了一下,可头上和脸上还是被喷到了血。“后来我连吃一个多月的药,检查了两次没有问题,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而像这种情况并不仅是谢伟一个人遇到过,监区的很多民警都有着同样的经历。但是,民警们扛了过来。

“这些服刑人员会有 不要管我,我的刑期比生命都长 的心态,认为自己难以活着出狱,索性自暴自弃。”民警们说,这会诱发危险,只有通过教育改造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才能管控风险,维护安全。那么,对服刑人员开展谈话、破解心理障碍、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教、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等,就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哪怕亲人放弃了他们,我们也有责任让他们有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能感受到尊严。”淝河监狱党委书记、政委周继庆说,这群“铁窗内白衣天使”有人叫他们“警医卫”,在挽救服刑人员的生命价值过程中诠释了监狱人民警察的责任与价值。

监狱“读心人”真情感化“顽石”

“你藏这一对玩偶是干什么的?”安徽蚌埠监狱死缓限减监区副教导员朱立如从服刑人员张某处发现用于心理咨询道具“玩偶”。

“没有什么,就是觉得好玩。”张某若无其事地说。

“这上面写的是你的名字吗?”朱教指着一个长得较丑的“玩偶”,微笑地问道。

“我觉得这两个玩偶像是夫妻两个,我把这个当成了我,那个当成了我老婆。”张某干脆说了实话。

“我这一进来,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够出去。我怕,怕老婆会离开我……”张某已不再那么淡定。

原来是担心被年轻的妻子抛弃。读懂了张某的心,朱立如拿出他的“解药”:经过监狱与当地协调,张某孩子上学问题解决了;监狱阳光救助审批下来了;张某的妻子要来探监。

这是朱立如一个月之内第三次与曾五次企图自杀的张某谈话。

“我今后一定好好改造!”看着张某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朱立如看到一个心灰意冷的服刑人员重新燃起了新生的希望。

蚌埠监狱限制减刑监区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中关押死缓限制减刑犯的监管试点单位,有押犯近200人。由于限制减刑,这部分罪犯罪重刑长,改造难度明显高于普通刑事罪犯,相当一部分服刑人员是顽危犯,被形象地称为“顽石”。

为了有效改造这部分特殊罪犯,蚌埠监狱配备精干警力,专门“订制”管教制度,一线民警严管细教,善于“攻心”。服刑人员王某说,限减监区的民警都是“读心大师”, 情绪波动、饭量增减、一个微表情或不经意的举动,民警们都能读懂服刑人员的内心世界。

安徽省监狱系统除了举办民警改造顽危犯成功案例比赛,一些监狱开始设立顽危犯监管监区,在有针对性改造顽危犯的同时,也最大可能地减小了顽危犯对其他服刑人员的影响。

马鞍山监狱的顽危犯监区成立时间不长,但从这里“毕业”的顽危犯却是毕业率高、反复率低,而且从这里“毕业”的顽危犯很多还成了改造积极分子。

精确到每半小时的作息活动表高高贴在墙上,发挥惩戒作用的狭小的禁闭室可以通过监控一览无遗,随处可见的监控探头好像时时在盯着你……

为彻底断了顽危犯对抗改造的侥幸心理,安徽一些监狱的顽危犯专管监区都制定了严格的监管制度、严密的矫治流程,通过强化训练,帮助顽危犯释放负面情绪,恢复心理平衡,改变罪犯思想认识,入轨正常监管改造道路。

民警“保姆”是老残犯的港湾

“监狱民警对我比家人还要好,真是不敢想象!”72岁的安徽巢湖监狱十四监区服刑人员黄某见到记者就嚷开了:我生病监外就医,是民警抬我上上下下,手术后是民警一夜不合眼陪护到天亮,我自己却是一觉睡到天亮……

黄某是巢湖监狱老残犯监区众多老残犯服刑人员之一,他的评价代表了老残犯们的心声。这些老残服刑人员生病多是民警陪护料理。

监区长孙磊说,监区目前关押着100余名服刑人员,其中年龄超过65岁的有31人,肢体残疾的19人,患有各种疾病的多达66人。去年里仅狱内医院门诊看病的服刑人员就多达2318人次,还有很到服刑人员到监外的社会医院就诊外。监区只有14名民警,往往是连轴转,经常回不了家,看望父母更少。

“自己父母生病住院往往不能到床前尽孝,服刑人员生病取药看护却一步少不了。”曾经用手为服刑人员排便的副监区长舒晓东说。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是面对非亲非故的戴罪之人,但是,民警们没有怨言,这是责任使然。

老弱病残监区是监狱里传统的特俗监区。这些老残犯体弱多病,很少有家人探望,有的符合保外就医条件,却由于家里原因不能办理保外就医。正是因为民警们的关爱,才让这些老残犯服刑人员的晚年有温暖、有色彩。管教民警就是这些老残犯服刑人员的安全港湾。

“爱是最好的良药,就是坚守在特俗监区监管岗位上广大民警无私的关爱,让服刑人员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走上了积极改造的道路。”安徽省司法厅副厅长、监狱管理局局长夏训发说,科学严格文明执法是每一位民警不断积极探索改造“特殊人群”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力求帮助越来越多的“特殊人员”走上新生路。

了解关注更多公共卫生事件,尽在佰佰安全网

( 责任编辑: 胡玲玲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服刑人员患艾滋病 称爱是最好的良药

2016.10.27

1837

艾滋病防治专家张可:污名化“艾滋病”更可怕

2015.12.01

1918

彭丽媛出席2015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

2015.11.30

1479

西安艾滋病少年肛肠发炎自做“手术”

2015.12.01

1677

男子大学时与室友发生关系婚前查出患有艾滋

2015.12.02

1796

加载更多

最新资讯

杭州一9岁围棋少年疑遭父亲家暴跳楼身亡,围棋协会回应
2025.05.23 602
毕节市大方县发生两起山体滑坡致多人被困,当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2025.05.23 720
深圳一女子拒绝乘车遭摩的司机当街殴打?深圳警方通报
2025.05.23 712
青岛一名9岁小孩被其父亲殴打致死,警方通报
2025.05.22 706
痛惜!云南陆良县发生一起装载机致人伤亡事件,造成6死4伤
2025.05.22 739

热门排行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2022.01.29

8745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2021.04.30

31412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2021.12.30

15805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2021.05.31

29474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2021.04.30

2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