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中旬,一次重污染袭击让华北地区27个城市深陷红色预警;目前仍在持续的跨年霾,则让70多个城市长时间为霾所困。
在1月6日晚间的一场记者见面会上,当提及近期多起时间长、面积广的重污染时,学者出身的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坦言,重污染天气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大家对雾霾问题感到很焦虑,“作为环保部长,看到这样的污染天气,我感到很内疚和自责”。
一个半小时的答记者问中,陈吉宁对治霾路径是否正确、蓝天何时归来、急刹车式治霾是否可取等多个问题知无不言,也从多个角度详尽解释了当前我国的治霾局势。他还特别强调,中央对于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决心是坚定的,行动是坚决的。
重污染频发引质疑,治理是否找对路径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到2017年京津冀等地区的环境质量要明显好转,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这也是我国首个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大气治理计划。
今年是该计划的收官之年,但近期不断来袭扰的重污染天引发了公众的质疑,究竟治理的路子走对没有?
陈吉宁用了一组数据来解释4年来大气治理的状况。刚刚过去的2016年,北京PM2.5浓度是73微克/每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9.9%,优良天数比例比2015年上升3.1个百分点,是北京这几年改善幅度最大的一年。
从数据来看,不仅北京在改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的空气质量也在改善。与2013年相比,改善的幅度大约在30%左右。
全国层面, 纳入统计的74个重点城市的PM2.5浓度,与2013年相比改善幅度也是在30%左右。
在空气质量改善较好的地区,例如珠三角,已经在2105年实现整体达标,PM2.5的年均值保持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甚至在2016年在整体气象不利情况下,还在持续改善。
“这个改进是实实在在的”,陈吉宁说,也证明当前大气治理的方向是正确的,措施是管用的。
有多年海外研究背景的陈吉宁说,当下的环境质量改善速度比发达国家同一发展阶段甚至还要快一些。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过程快完成的时期才开始解决PM2.5的问题,但我国是在偏重的产业结构、偏化石原料能源结构条件下就开始解决PM2.5问题,面临的难度当然更大一些。
环境保护部污染源监控中心图示
最大的问题是冬季改善幅度非常小,甚至没有多少改善
在点评成绩单的同时,陈吉宁也直言,当下空气治理最大的问题是冬季改善的幅度非常小,甚至没有多少改善。一些治理措施在冬季之前是管用的,到了冬季之后、进入供暖期,措施就不够了。
在陈吉宁看来,至少两个原因导致冬季大气治理效果受限:产业结构过重,污染排放总量较大,环保治理负“重”前行;冬季气象条件比科学家预测得要复杂的多。
陈吉宁进一步解释说,环境治理要改善就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但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字,说降下去就降下去。排放总量背后有偏重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以及不绿色的生活方式。
陈吉宁用一组数字来说明京津冀地区有多“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国土面积占全国7.2%,但却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单位面积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
这6省市涉气排放主要产品产量基本上占全国的30%到40%。比如,钢铁产量3.4亿吨,占全国43%;焦炭产量2.1亿吨,占全国47%;电解铝占全国38%;平板玻璃产量1200万吨,占全国33%;水泥产量4.6亿吨,占全国19%。还有排放氮氧化物的一些化工产业,比如原料药产量占全国60%,农药产业占40%左右。此外,煤电占27%,原油加工占26%,机动车保有量占28%。
这些数据证明了京津冀的“重”负担,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大量聚集,燃煤、燃油集中排放,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是这个地区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也是改善的难点。
另外,冬季供暖还会在原有排放量的基础上再增加30%的污染排放。
负“重”前行的京津冀,一旦遇到冬季不利的气象条件,治霾效果肯定打折扣。
陈吉宁打比方说,大气治理就像在一个隧道里负重前行,但一到冬季,隧道却变窄了,走起来更加困难了。
气象监测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16年12月,是1951年以来最暖的12月。全国的平均气温比多年平均情况高了2.6度,北京偏高1.6度。另外,从风的情况来看,2013年以来采暖季的大风频率都在10%以下,小风和高湿频率都在50%以上,最近三年还在逐步上升。2016年冬季小风和高湿频率已经接近60%。
陈吉宁说,暖湿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但却有利于PM2.5的生成。
面对这样的困境,陈吉宁说,不能寄希望于今年的冬天气象条件会改善。目前环保部正加紧研究,要提出一些更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好冬季污染问题。
“如果单独看冬季,进步十分有限,甚至没有进步。老百姓是不满意的,我们要采取更多措施”。
收官之年的2017年,北京能否如期交出答卷
2016年,北京PM2.5的年均浓度是73微克/立方米,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北京2017要把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空气质量有无健康危害的分界线。
可对北京来说,从73降到60并非一道简单的减法题。在过去的三四年间,北京的燃煤消耗量已经骤降至1000万吨,首钢等大批高排放企业也搬离了,机动车排放标准也是全国最高,改善的空间在哪里,2017年底能否交出大气治理的合格答卷?
陈吉宁说,环保部也非常关心北京的治理问题,实现治理目标有难度,但也不是没有可能。2016年5月,环保部启动了对京津冀地区的强化措施,就是旨在帮助北京完成目标。
陈吉宁说,北京在大气治理方面确实有很多走在全国前列的举措,较为清洁的能源结构,高标准的机动车排放,但北京也有自身的很多问题。
比如工业大院就是北京特殊的污染结构。一个个小加工厂院落分散在北京城郊,污染重,布局分散,治理难度大,但确是很重要的污染源,而且扰乱市场秩序。
陈吉宁说,小散污的企业管起来非常困难。环保部下一步要开展专项行动,对一些重点地区小散污企业进行清理。事实上,2016年北京也开始加强对小散污企业进行清理,比较突出的是通州,清理的力度很大。直接带来的效果是,通州2016年1到10月份PM2.5浓度降低30%以上。
此外,陈吉宁认为,北京大气治理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重污染车。他强调,北京如果不解决车的问题,特别是重污染车的问题,改善空气质量是比较困难的。
在陈吉宁看来,北京面临的挑战还有城市管理不足,扬尘太大。所有PM2.5浓度能够达标的城市,扬尘量都控制在很低水平,目前北京的扬尘量太高了,需要加强城市管理,更加精细的管理。
陈吉宁还特别强调,北京要实现治理目标,既需要北京自身努力,也需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努力。
京津冀地区2017年该如何打好空气质量改善的攻坚战?陈吉宁划出了6个重点:加大热电联产,淘汰分散的小锅炉;加快推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散煤治理;加大工业企业冬季错峰生产力度;提高行业排放标准;强化“小散乱污”企业整治;加快淘汰老旧车,加大对重污染车的监管,同时加强油品管控。
急刹车式治污不可取,要把功夫用在平时
2016年11月,河北接连发布两个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令”,对一些重点城市的重点行业实施生产调控,河南也有安阳等地为了实现年度减排目标,对一些重污染企业实行调控,这种急刹车式的“减排”也引起争议,对这种做法怎么看?
陈吉宁表示,环保部也注意到,有些地方,由于能力,或者其他各种原因,采取了与民生冲突的,或者说比较极端的措施。
“我们希望这些地区,能够把功夫用在平时,更有序、更好地来解决污染问题”,陈吉宁说。
陈吉宁说,环保治理从来不靠蛮干来解决,必须是科学的,有序的,这样社会代价才会小。
他进一步解释说,环境污染的治理应该实现“五化”:科学化、系统化、法制化、精细化和信息化。
在陈吉宁看来,“系统化”是指治污要采取多种手段,且相互配合;“法制化”就是要依法行事,不能任性;“精细化”,就是要强化管理,通过管理来要环境质量,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信息化”,要利用大数据,利用信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陈吉宁说,兰州大气治理的成功就得益于系统化和精细化的治理。他说,他上大学时兰州污染最重,是最可能发生像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的城市。但最后兰州这个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方却率先实现了大气污染的突围靠得就是精细化网格化的治理。
要研究新增爆表城市,是天气所致还是“没干活”
2016年冬季以来,除了京津冀城市群出现爆表外,东北的哈尔滨、西北的西安,以及西南地区的成都,都出现过持续的重污染天气。这些新增的爆表城市是不是意味着环境质量在局部地区有所恶化?
陈吉宁说,环保部也非常关注大气治理重点区域以外的城市。具体而言,哈尔滨不是2016年才有重污染天,2015年北方地区第一个重污染天就是出在哈尔滨。哈尔滨的大气污染不是新问题,是老问题。
陈吉宁认为,尽管全国空气质量总体在改进,但也有个别地区的环境质量不升反降。他说环保部也在研究评估,看这些地区的问题是由于极端天气导致的,还是没有干活带来的。同时,环保部要采取措施,督促这些地方加大措施。首先要遏制恶化,环境质量就是不能再恶化,环境质量只能好不能坏,对每一个不升反降的地方都要采取措施,不管是空气还是水,都要采取很硬的措施。环保部2015年约谈了不少地方,2016年继续约谈,环保督察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关注环境质量不升反降的地区。
佰佰安全网提醒:环境污染事件此起彼伏,在被污染的空气下生活,要做好防护措施,想了解更多环境安全知识请关注本安全网安全常识栏目!
( 责任编辑: 胡玲玲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