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值勤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看起来不满12岁的孩子骑共享单车上路的情况?”面对未来网记者的提问,保定市公安局莲池分局民警唐明宇无奈地回答道,“经常遇到这种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呢?”唐明宇表示,“一般都是直接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因执法成本过高,一般不会把孩子父母叫过来。”
未来网记者了解到,根据道路交通法实施条例规定,
严禁未满12岁的未成年人骑自行车上路
。不过,由于12周岁以下的儿童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交警也只能以教育劝说为主。
唐明宇告诉未来网记者,“涉及到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比较麻烦。法律规定应该由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在场民警才能询问。可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很多孩子的父母不愿或者是不能来到公关机关陪同孩子接受民警进行讯问和询问。”
小学生骑共享单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 图片来源网络
孩子骑共享单车横冲直撞 开锁就是小case
未来网记者梳理发现,2017年1月,云南一个小女孩骑着共享单车和一个穿溜冰鞋的小伙伴比赛谁快,一左一右、一弯一拐地快速穿梭在人流中。
同样是1月,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小儿骨科收治了三名12岁左右的孩子。这三名孩子因为在骑共享单车时发生了摔伤,导致手臂严重骨折,无意间住到了同一间病房。其中,12岁的小翁(化名)摔得最为严重,被医生诊断为“左尺桡骨下段骨折”,要为其进行桡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但是,单车商家认为,这是孩子没有通过平台解锁,而是偷偷骑走的车,所以他们不负任何责任,拒绝赔偿。
不仅如此,广州还有小学生把共享单车骑上了机动车道,还左穿右插,你追我赶。
未来网记者在上下班途中也能看到在马路上骑着共享单车穿行的小孩儿,有的孩子的车速还很快。
孩子在无监护人看管的情况下在市政道路中骑行是很容易发生事故的。据权威数据显示,仅2016年上海涉及不满12周岁未成年人的非机动车交通事故共发生245起,造成85人受伤,1人死亡。那孩子遇到交通事故,或者在使用共享单车时发生意外怎么办?谁来负责呢?
某共享单车运营商的工作人员表示,通过非正常方式打开车锁使用车辆而遭遇事故的,不受任何保险保护。
而且,广州交警支队法制宣传处的警官表示,未满12岁的未成年人严禁骑自行车上路。遇到交通事故时,其监护人需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未来网记者注意到,使用共享打车,无论是摩拜,还是OFO,都需要实名注册和身份证验证,基本上避免了12岁以下孩子自己进入系统的可能。那么,孩子为何能随便骑车呢?
小学生试图打开共享单车的锁 受访者供图
共享单车业内人士告诉未来网记者,“不排除孩子使用家长账号的可能。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目前有些共享单车的安全锁存在漏洞,给了孩子‘可乘之车’。”
业内人士指出,孩子或许因前一位使用者的错误使用而“蒙对”密码,ofo副总裁马野铭表示,确实有这种可能性,但4位密码想要蒙对可能性很小。成都一位小学生五秒内解锁了共享单车,说明这种锁的确存在漏洞。
网友@月光博客 说,某些共享单车按数字的键盘锁的密码都是不变的,反复使用过后,那些经常按的数字就会有松动,这时候只要按动开锁开关,上面的数字就会颤动,虽然很细微,但只要仔细观察,4个密码数字还是很好辨认。
成都关工委微博称,小学生只能破解存在漏洞的机械锁,希望能引起厂商的重视。
共享单车业内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全国有80万辆某共享单车企业的车使用的都是第一代有漏洞的安全锁,且公司明确表明,接下来,会推出拥有新型安全锁的单车,但不会更换老的安全锁。
不管是“蒙对”还是“破解”,12岁以下儿童在市政街道中骑着共享单车在车海中穿梭的现象不在少数。
那么,企业如何通过系统,禁止12岁以下儿童骑共享单车呢?
摩拜单车公关负责人曹国星告诉未来网记者:“12岁以下儿童能骑共享自行车是一个技术上的漏洞,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线上的部分,如果有12岁以下的儿童拿着父母的身份证,注册账号,目前,技术手段无法杜绝。或者他们是通过父母的账号,骑共享单车。另一方面是线下部分,行业里第一代的锁可以通过一些手法打开,而且,有的用户为了方便自己,使用完毕后不上锁,不把原来的密码打乱,这就让孩子有可能通过这些漏洞解开共享单车的密码,从而骑共享单车上路。”
是否有办法尽快改进这样的情况呢?曹国星表示,近日,上海市教委、市公安局交警总队为12岁以下儿童骑行现象频频发生约谈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各方达成共识,近期将推出一系列举措,包括各共享单车企业将从改进注册办法、履行签约承诺、增加弹窗提示、强化信用管理、更新智能锁等方面。
“关于线上的方面,我们只能教育用户不要把手机(共享单车账号)给小孩用,如果要使用,也要在家长在旁监护的情况下在人少车少的地方使用,不要在马路上使用。”而关于线下的部分,曹先生补充道:“建议企业更新那些老旧密码锁,不够安全的智能锁。”
曹国星先生还表示,12岁以下儿童安全意识薄弱,禁止他们骑行共享单车上路需要学校、家长共同监督教导,也需要共享单车企业加强用户教育力度,通过官方渠道和各个宣传渠道传播安全出行理念。
( 责任编辑: 胡玲玲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