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开学:写完这些铅笔爸妈就回家了
品尝到一个多月的欢愉,他们犹如候鸟一般,又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了。最近几天,昆明火车站陆续迎来一批又一批返乡的“外来娃”。农村中小学开学时间相对要晚一些,相聚很短暂,在父母身边过完暑假,他们得回家上学了。离别的伤感不断在车站上演。
目前在云南农村,仅小学和初中就有71万余名留守儿童,他们一年也见不到父母几次。亲情缺失是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都渴望父母、亲人的更多关爱。
短暂的相聚
意味着更长的分离
“我爹和我妈要等到过年才回家来呢!”9岁女孩晶晶在车站沉默寡言的,半天才冒出这么一句话来。
“要离开我们回老家了,孩子不太开心。”周先生是去年和妻子一起来昆明打工的,家乡在曲靖会泽,一年也就春节回一次家。
晶晶在老家上小学,趁着暑期,周先生把她接到昆明来团聚。临近开学,晶晶要和父母离别了。短短一个月的团聚后,又要有小半年才能团聚。
“可是没办法啊,孩子当然要去读书的。”周先生说,他最怕的就是打电话回家的时候,晶晶老在电话里问:“你们什么时候回家?”问着问着就哭了。周先生夫妇也想回家团聚,但是“出来打工收入比较可观,回家就得受穷了”。对于他们,离别意味着太多的无奈和苦涩。
书包装满文具
写完这些铅笔爸妈就回家了
8岁茜茜的新书包里,装着好多精美的文具和小玩偶,她指着书包里的铅笔对记者说:“写完这些铅笔,爸妈就回家了。”那两卷木铅笔,足有30支。
茜茜来自大理,假期里,爸妈趁着闲暇时间带她去了好多地方,给她买了好多东西,装满了旅行箱和书包。
茜茜妈告诉记者,她和茜茜爸来这里打工两年了,茜茜现在回去就要上四年级了。“孩子住在外婆家,很听话,学习也特别好”。这个假期,茜茜在昆明品尝了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吃肯德基、第一次进动物园……
“孩子很懂事,不哭也不闹”,临别时茜茜妈眼眶有些湿润地说,“估计写完这些铅笔,差不多就放寒假了。”
父母的希望
“乖乖听话,好好读书”
火车就要开了,家长们开始了临别前对孩子的千叮咛、万嘱咐。“回家好好读书,再去网吧打断你的腿。”刘先生用责骂式的口吻教育着儿子。“好好读书,没钱了就跟姑姑说”,一位女士则红着眼睛对女儿说。
“我们对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在家健健康康的,好好读书,别闯祸。”凌女士告诉记者,“父母都希望孩子好好的。”
“乖乖听话”、“好好读书”,是临别时父母口中频率最高的语言。在火车站检票口,好多家长就这样喋喋不休地重复着几乎相同的话语。哭着、笑着或是沉默着,车站嘈杂的声音里,夹杂着他们的离愁别绪。
孩子的梦想
“我想留在爸爸妈妈身边”
“我不想回老家去读书,我想在爸爸妈妈身边。”检票入站口,男孩小海嚷着说。因为条件不符合,小海不能在昆明读小学。父亲对小海回老家上小学颇为无奈,担心他不适应那边的生活。小海哭着闹着不肯回去,最后还是爷爷哄着带他回了家。
在采访中,这些孩子们都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喜欢玩具、喜欢新衣服、喜欢好吃的,但更希望爸妈都能一直陪在身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梦想,却是那么远,遥不可及。“我不想离开爸爸妈妈,但是我要读书,他们要打工挣钱”,小朋友小林说。
( 责任编辑: 佰佰安全网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