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质疑“紫菜可能系塑料薄膜冒充”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对福建省特别是晋江市的紫菜产业造成巨大冲击。记者从几家受影响的福建紫菜加工企业了解到,目前,厂家联合经销商和终端超市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此外,晋江市紫菜加工行业协会也于2月21日发布严正声明表示,将紫菜和塑料混淆,这是一种低级的常识性错误,“我们已对此次恶意毁谤紫菜产品事件向公安机关报案”。
据晋江警方透露,已锁定两名谣言发布者,正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初步审查。
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在紫菜包装车间进行现场检查
网传“塑料紫菜”视频
连日来,“紫菜是塑料做的”的视频谣言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不断传播。视频中,一男子将某品牌紫菜放入水中泡发,随后捞起撕扯。泡发后的紫菜较有韧性,撕不开,该男子由此判断紫菜是塑料袋制成的。据了解,类似这样的视频还有很多版本,指向不同的品牌紫菜。
这段视频被许多不明真相的网民纷纷转发,阅读和转载量已逾千万条,引发广大市民对“塑料紫菜”的恐慌。
“这些视频内容大同小异,一看就知道是恶意造谣。”晋江市紫菜加工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将塑料与紫菜混淆,忽略了紫菜最基本的常识。视频已经严重误导消费者,造成消费者恐慌,社会影响恶劣,对福建省特别是晋江市紫菜行业的影响特别巨大。
据悉,谣言视频导致不少品牌厂家在多家连锁超市产品全部下架,损失巨大。经销商恐慌不敢订货,造成紫菜产品滞销,已有多家经销商致电要求退货。
“整个紫菜加工行业保守估计损失将达到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该负责人担心,一旦紫菜滞销,将造成加工企业减产、停产或倒闭,员工大量失业,而且将直接影响到福建省数十万紫菜养殖户减收或停产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进一步恶化,造成行业消亡,损失将高达数十亿元。
北京食药局:不存在“塑料薄膜制造紫菜”
对此,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辟谣称,根据检测结果,送检的45个紫菜样品均未发现网传视频所说的用塑料袋造假问题,蓄意使用废弃塑料制成紫菜的问题应该不存在。
据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耿健强介绍,根据前期相关单位和媒体对于“假紫菜”的辟谣,主要有水泡法、燃烧法、手撕法、水煮法4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为进一步验证“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谱”,中心在实验室进行了检测。
耿健强介绍说,为使样本更具随机性、覆盖范围更广,检测过程更透明,在北京市食药监局组织下,来自北京市7家不同媒体的记者组成采购小分队,各自从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商超、便利店、食杂店和农贸市场随机购买紫菜,共计购买来自25家生产企业涉及22个不同品牌的紫菜样品35个。再加上中心自行采购的9个紫菜样品,以及门头沟区热心群众送来的1个紫菜样品,本次检验紫菜样品共计45个,另有3个塑料薄膜样品。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吴燕涛博士介绍说,综合考虑紫菜和塑料袋的品质特性以及两者的差异性,中心制定了紫菜鉴别方案。利用氨基酸分析仪、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等先进技术手段,对45个紫菜样品进行了真伪鉴别和具有一定特征成分的检测。目前未发现样本中存在塑料薄膜制假的现象。
警方介入调查造谣案 锁定两名造谣者
为什么有些紫菜又硬又难嚼?紫菜真的是塑料做的吗?2月21日,30多家晋江紫菜企业代表草拟了一份联合报告,向晋江市海洋与渔业局汇报了此次谣言风波的来龙去脉、损失情况和应对诉求。
在这些专门从事紫菜生产加工行业的业内人士看来,紫菜一年中不同生长时期口感和质量差别较大,收割期越往后口感越老,视频中极有可能是最后一次收割的紫菜。
此外,从经济价值角度考虑,紫菜本身价格不高,用塑料造假成本高,日常食用被识破的风险高,造假意义不大。
这几十家紫菜企业一致请求政府相关部门果断采取措施,包括正面辟谣或协调公安机关快速介入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制止视频谣言传播,维护紫菜产业良好发展环境。
近日,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人员对受“塑料紫菜”事件影响的紫菜公司开展现场抽样检查。通过现场检查,晋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未发现企业掺杂使用塑料或塑料制品。
目前,晋江警方已锁定两名谣言发布者,正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初步审查,一旦查实将对造谣者追究刑事责任。
佰佰安全网提醒:刑法明确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更多法律安全常识,尽在佰佰安全网。
( 责任编辑: 孟洋洋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