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闻> 正文

学生年纪轻轻,为何也会出现暴力行为?

2014.10.25 15:16 2044

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暴力行为在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中时常出现,除了与家庭教育的缺陷、社会不良影响、学校教育方法简单有很大的关系外,也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性格特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暴力行为者的心理特征

专家介绍,中小学生暴力行为常常起因于某种刺激事件引发其生理、心理上的激动和愤怒,导致孩子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失去自控力,最终演变为暴力行为。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

心理发展不成熟:中小学生正处于一个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危机四伏阶段。他们虽然身体发育已日趋成熟,但心理状态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他们的道德认识能力和道德评价水平较低,自控能力很差,因而不能坚决抵制外界的诱惑,不能排解心理上的烦躁、压抑与冲动。

人格特征上的障碍: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暴力攻击倾向或暴力行为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格问题(18岁以上称为人格障碍)。人格障碍实质上是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性,是在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具有人格问题的学生往往过分理智、敏感,缺乏人情味,在学校中常常顶撞教师,无法与同学友好相处,导致他们无法适应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经常有暴力倾向或暴力行为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往往低于一般学生,这些学生有的感情淡漠,甚至冷酷无情,好冲动,本能支配欲望,缺乏自制力,因而常与教师、同学,甚至亲人发生激烈冲突。有的学生表现为自我中心,不服从师长管教,总认为自己的作为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学生则表现出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难以融于群体中去,即使有些学生因其胁迫或利诱而屈服于他,也不能使这个群体从心理上接纳他。还有的学生挫折忍受能力极差,这是产生攻击行为的重要原因,有些学生在遇到挫折或不满时,往往做出过激行为。

产生暴力倾向的原因

家庭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棍棒式的强制或温柔的强制),对学生健康发展会产生极大影响。青少年在家庭中得不到理解、尊重和关爱,会产生压抑、焦虑和偏执心理,透过“有色眼镜”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形成“攻击性人格”。他们往往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的滞后、某些教师不负责任的言行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危害。例如个别教师对后进学生的歧视,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都会对学生心灵产生极大的震动,常常造成学生的挫折感、失望、自尊心受到打击,极易产生过激行为。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一些中小学生暴力发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流氓团伙的唆使、胁迫、利诱;违法经营的文化娱乐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大众传播媒体中某些不良的误导;经济浪潮冲击下的西方腐朽价值观、人生观的腐蚀,这些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能产生极大的危害。

( 责任编辑: 胡玲玲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学生年纪轻轻,为何也会出现暴力行为?

2014.11.11

1410

14岁女孩睡觉打鼾 都是肥胖惹的祸

2018.06.30

1389

12岁少年非法驾驶电动车 结果造成悲剧

2019.03.26

1243

100名学生入选!2021河南最美中小学生拟认定名单来了

2021.04.22

1283

又现“杀鱼盘”电信诈骗

2020.07.31

2631

加载更多

最新资讯

广州海关查获玳瑁手镯36件 系1人携带
2025.03.31 860
救出被困近60小时幸存者!中国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奋战
2025.03.31 875
刚热过又得加衣服了!下周后期这些地方降温或超20℃!
2025.03.24 568
必须严惩!陕西一医院被曝“偷换新生儿”,医院最新回应:涉事医生解聘,护士暂停工作
2025.03.13 923
上海两名17岁男子朝海底捞锅底小便,赔偿或达百万
2025.03.13 839

热门排行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2022.01.29

8745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2021.04.30

31412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2021.12.30

15805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2021.05.31

29474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2021.04.30

2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