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了这么多年,一天不比别人多,一天也不比别人少,就这么走过来了!”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南和县路庄村的一座小院内,82岁的老人赵秋月一边擦着儿子嘴角流下来的口水,一边细数着过往的种种经历,从青壮妇女到高龄老太,老人满头青丝长成缕缕白发,凭着母爱,尽着责任,老人日复一日照顾着患有脑瘫的儿子,48年来无怨无悔。
“生下你就要把你养大”
时间回到48年前,在家人的期盼下,赵秋月诞下了一个男婴,家人高兴地为他起名“小高”,正当一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中时,小高出生后的第七天,突然开始持续发起高烧,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孩子成了脑瘫。这样的结果犹如一道晴天霹雳,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本的平静。小高的父亲每天还要打工挣钱,照顾小高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母亲赵秋月的肩上。
面对现实,赵秋月坚定地认为,既然儿子已经生下,她就要对儿子一生负责。“儿子是我身上的一块肉,他是脑瘫,我就一辈子都把他当婴儿养。”40多年来,她每天都像哄着刚出生的婴儿一样,照顾他起床、洗脸、吃饭、上厕所、睡觉。不厌其烦地教他学会吞咽食物,教他使用筷子吃饭,教他撑地“走路”,老人默默地坚持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从孩子刚出生时的几斤重,到如今的几十斤,赵秋月说,小高的饮食起居全在她的照料下完成,而她每次经历这些都会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现在赵秋月年迈体弱,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儿子了。“我真害怕哪一天病倒起不来,小高就没有人照顾了。”谈起儿子,老人眼睛湿润,担心自己过世后孩子没有着落。
“对于儿子心中总有亏欠”
“俺儿子可怜,从他爹去世后,他就没吃过一顿好的。”由于丈夫去世早,母子俩相依为命四十多年,虽然这么多年过来,赵秋月老人早已习惯,但每逢春节时听到烟花爆竹的声响,看到万家灯火通明,别人家里都是欢声笑语团聚时,老人却只能早早关上门,没有饺子,没有年夜饭,只有简单的稀饭馒头。
有一年,想到儿子从没见过城市的热闹繁华,老人便独自蹬着三轮车,带儿子第一次来到了县城,从未看到过这么喧闹场面的小高,乐个不停。但从那以后,小高和母亲就再也没出过远门,“岁数越来越大了,再也没有这个力气喽!”为了照顾儿子,老人已经几十年没有出过远门了,平时也就偶尔到邻居家坐坐,但每次老人只敢坐一会儿,说不了几句话就急匆匆地赶回家照看儿子。
“俺儿子不容易嘞!”老人说起儿子,总是止不住心疼。那年冬天,睡到半夜的小高把被子蹬了,露在外面的脚趾头被冻得又红又肿,后来还流着脓水。自此,老人总会半夜醒来,看看小高的被子盖没盖好,有没有冻着。虽然现在小高已经40多岁了,但智力一直维持在一个孩子的状态,有时还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而老人每次都会像哄小孩子一样哄着他。虽然不会说话,儿子一个简单的动作,赵秋月就知道儿子想要什么,母子二人有属于他们之间的语言。
“俺生下了他,却不能让他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心里总觉得对他有亏欠!”回想这么多年来走过的路,赵秋月对儿子,总觉愧疚。
“我们是对方最亲的人”
48年,17000多个日日夜夜,母子俩就这么一路走来,彼此都是对方眼里最亲的人,一刻不见,都会惦念着对方。
小高十几岁时,赵秋月和丈夫去一里地外的田间劳作,留下小高自己在家。想娘的小高,趴在地上,用可以挪动的左手和左腿,一步步挪出家门,鞋子的半边鞋面都蹭破了,终于挪到母亲劳作的田间路上,远远看到儿子一步步吃力爬来的赵秋月连忙奔到儿子身边,一边数落儿子的“傻”,一边把他拖到背上,背回了家。
岁数大了,赵秋月得了眩晕、高血压等病症,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有时候身体乏累躺在床上不想动时,儿子就守在旁边,不哭也不闹,默默地发呆。去年夏天,老人患了脑血栓,在住医的两周时间里,老人无时无刻不在惦念自己的儿子,“高儿吃饭了没有?”“他要想我发脾气了咋办?”……牵挂儿子的赵秋月身子还没好利索就急急忙忙出了院,一迈入家门,好几天没见到娘的小高哇哇大哭起来,赵秋月也不禁落下了泪。
“以后我不在了,俺这个可怜的孩子可咋办啊。”考虑到小高今后的生活问题,赵秋月最近一段时间昼思夜想、寝食难安,担心自己过世后孩子没有着落。“过一天算一天吧,能多陪他一天是一天。”望着眼前呵呵笑着的儿子,老人无奈地叹了口气。
( 责任编辑: 孟洋洋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