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闻> 正文

怎样减轻公众对食盐安全的担忧

2017.05.10 11:28 2351

近日,多地曝出一种“脚臭味”食盐,该食盐由河南省平顶山神鹰盐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鹰盐业)生产、商标名为“代盐人”深井岩盐,被加热或用手搓后,会散发出浓烈脚臭味。截至5月5日17时,有关“脚臭盐”的网络新闻达5269篇,报刊文章215篇,论坛帖文641条,博客文章204篇。

“脚臭盐”事件舆情发展脉络

舆情发酵:

近日,陕西铜川市耀州区关庄镇市民张女士在炒菜时发现,“往锅里放盐的时候,手上总有一股脚臭味”。张女士上网查询后发现,她购买的这种河南平顶山神鹰盐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代盐人”牌深井岩盐(加碘),在山东、江苏等地已被查封下架,由于这种盐遇热后,会释放出一种臭味,被人们戏称为“脚臭盐”。随后,《华商报》报道了此事,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有记者调查发现,“脚臭盐”新闻最早出现在3月16日的《平顶山晚报》,当时报道发出后,当地盐务职能部门对盐的成分也未明确表态。盐中引发臭味的是丁酸还是硫化氢,尚待相关部门查明。

舆情发展:

从4月28日起,安徽阜阳、山东泰安和莱芜、江苏海门等地相继曝出“脚臭盐”。江西新余还出现“脚臭味”的加碘精碘盐(该产品由中盐皓龙盐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随后,部分省份已采取措施查处封存涉事产品。陕西省盐务管理局下发全省范围立即下架有关食盐的紧急通知,并采样送第三方专业食盐检测机构检测。

舆情高涨:

接连曝出的食盐问题引发公众担忧,北京、安徽等地开始展开食盐抽查。

5月3日,工信部联合发改委、卫计委等单位组成督察组,赴河南省专项督察异味食盐问题。

同日,河南盐务管理局官网通报“脚臭盐”检测结果:异味来自岩盐矿床中丙酸等,对健康无害。已暂扣涉事生产企业的食盐生产许可证等,暂停一切食盐生产、经营活动。而“脚臭盐”相关舆情仍在发酵,5月4日,陕西渭南一市民买到已遭下架的“脚臭盐”。

舆情持续:

5月5日,工信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食盐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食盐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全面开展食盐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截至发稿时,河南省盐务局责令神鹰盐业公司召回7000吨问题食盐。

网民观点倾向性(抽样:4467条)

强烈谴责黑心商家(47%)

@1william-bin:涉及到家家户户食品安全的问题还如此猖狂,出现这样的黑心商家真令人气愤。必须对涉事者严惩不贷。

必须加强监管(23%)

@老麦7749:为何已经下架了的食盐还能出现?相关的监管到哪里去了?食盐改革以后,质量检查能否还能跟得上?

希望尽快将“脚臭盐”调查清楚(20%)

@哈哈哈哈:这样的新闻真是令人担忧,“脚臭盐”因为有异味才被发现进而下架,如果混入的是无色无味的有害成分呢?是不是也可以摆上的货架还没人知道?要尽快彻查问题食盐。

别把“脚臭盐”归咎于盐业改革。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脚臭盐”出现在盐改之后,也容易让一些人以为是盐改造成的,比如,盐改放开一些限制、管制后,某些食盐生产企业由于缺少约束,对产品质量不够重视。不过在笔者看来,虽然“脚臭盐”出现在盐改后,但不能把账算在盐改的头上,这是因为“脚臭盐”仅出自于个别的盐业企业,没有涉及更多企业。而且《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也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依法加强食盐安全监管,多地职能部门也已经行动起来,要求该品牌食盐下架。实际上,盐改之前就曾多次出现食盐质量问题的事件。例如,工业盐假冒食用盐的案件已经发生过很多起。所以,“脚臭盐”与盐改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相关企业对食盐质量不够重视。当然,“脚臭盐”事件也提醒我们,虽然盐改搞活了市场,但也要警惕某些企业在宽松的市场环境中,道德与责任出现滑坡。

食盐改革后,更要加强监管。

澎湃新闻评论认为,事实上,“脚臭盐”从3月现形到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有关部门似乎回应得有点晚,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此番出现“脚臭盐”乱象,问题并非出在食盐经销放开,而是出在监管没能跟得上改革的步伐。涉事的神鹰盐业公司,本来就是“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并不是新放开的企业。专营也好,放开也罢,政府监管部门都应该依法治盐,确保食盐的质量和供给安全。对于已下架的食盐仍在市场流通,这就需要一个责任明确、运行高效、反应快速的监管体制,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

舆情观察

“脚臭盐”新闻最早出现在今年3月的《平顶山晚报》。随后,多地都曝出了“脚臭盐”,一时间关于盐的问题引发公众热烈讨论。在网络舆论场上,多数网民对食盐安全忧心忡忡,自家的盐是否安全,是不是盐业改革后监管也少了,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虑。《24.6吨!淄博查获疑似“脚臭盐”》《咸阳已下架9吨“脚臭盐”村民超市排队退“脚臭盐”》《异味“脚臭盐”流入陕西市场!这几个牌子的盐千万别买!》等类似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转载,舆情热度不断上升。

纵观舆情发展态势可以看出,“脚臭盐”舆情发酵时间长,涉及范围广,

被查出的问题企业也不仅神鹰盐业一家,涉及到的食盐监管问题,也不是某一地区或是某一部门。一时间,谁来回应?谁来负责?成为舆情处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舆情高涨期,一些地方就本地的食盐是否安全纷纷回应。例如,在人员密集的北京地区,市商务委回应,两家涉事企业产品未在北京销售

虽然,地方部门的回应暂时缓解了本地区公众心中的焦虑,但对于一些没有进行回应的大多数地区来讲,食盐的疑虑仍然难解。直到5月3日下午,河南盐务管理局给出涉事食盐的检验结果,公众对食盐安全的担忧才稍稍减轻。

虽然关于食盐的调查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处理不断蔓延的舆情刻不容缓,即使当下没有调查结果,高层级部门表明关心、介入调查、稳民心的态度不可少,可以避免舆情肆意发展。

从此次舆情应对来看,5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通报,责令对“脚臭盐”进行及时深入检查,有效地缓解了公众焦虑。但关于为何原来下架的食盐还在市场流通、如何加强食盐监管等问题,还需有关部门进一步回应说明。

多年的舆情监测经验提醒我们,在涉及国计民生的舆情中,高层级响应能增强官方声音的公信力,提高舆情处置的权威性。

当舆情态势已经向更深、更广的范围蔓延,这时的回应更应加上“权威”二字,这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更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关于食盐的舆情,有时会被“谣盐”裹挟传播,相关部门应密切注意网上信息,以免不实信息扩散扰乱视听。

佰佰安全网提醒,对于屡禁不止的食品、药品问题,相关部门还需做好监管,保护百姓健康,更多食品安全常识,尽在佰佰安全网。

( 责任编辑: 黄淑蓉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怎样减轻公众对食盐安全的担忧

2017.05.10

1924

2018.08.24

1497

国务院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 改革食盐储备体系

2016.05.05

2499

专家驳斥“中国食盐中发现微塑料” 称严重失实

2015.11.10

1375

全国多地现“脚臭盐” 这些牌子勿要买

2017.05.03

1869

加载更多

最新资讯

广州海关查获玳瑁手镯36件 系1人携带
2025.03.31 867
救出被困近60小时幸存者!中国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奋战
2025.03.31 880
刚热过又得加衣服了!下周后期这些地方降温或超20℃!
2025.03.24 569
必须严惩!陕西一医院被曝“偷换新生儿”,医院最新回应:涉事医生解聘,护士暂停工作
2025.03.13 926
上海两名17岁男子朝海底捞锅底小便,赔偿或达百万
2025.03.13 841

热门排行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2022.01.29

8745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2021.04.30

31412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2021.12.30

15805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2021.05.31

29474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2021.04.30

2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