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闻> 正文

高考结束诈骗案增多 考生和家长小心了!

2017.06.12 09:22 2074

资料图片

一年一度的高考征战刚刚落下帷幕,接下来,考生就会根据分数填报志愿。根据往年经验,近期借高考之名实施诈骗的发案率可能会有所抬头。对此,宁波警方特意梳理了高考季常见的诈骗手段,提醒广大家长和考生,谨防各种高考诈骗。

A 给钱就能上“大学”

去年高考填报志愿,家住潘火的市民刘先生向警方报案,儿子要和同学一起报同一学校。让人生疑的是,该校不看高考分数,只要缴纳学费读完课程就能拿到毕业文凭。于是,刘先生选择向警方寻求帮助。

民警立刻向刘先生的儿子了解相关情况,发现这个所谓学校其实是所自考校,没有入学考试,直接报名相应课程的考试即可。在所有课程考试合格,且其他条件均符合的情况下,学生就可以领取毕业证书了。而刘先生的儿子当年高考没有发挥好,怕遭爸妈和亲戚数落,后来听同学介绍,便想报这所自考校。

在民警解释下,刘先生儿子这才了解自考校和普通高校招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历含金量也相差甚大,最后在大家的心理疏导下,孩子重新调整好心态,改填了志愿。

●提醒

现在有很多骗子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招、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以自学考试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有的甚至伪造高校录取通知书。这样的学校,国家不承认学历,毕业之后拿不到普通高校毕业证。所以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谨慎。

B “疏通关系”上名校

近日,宁波市民江女士报案称,自己被同事骗了6万元。

江女士的女儿小陈前几天刚参加完高考,但女儿说发挥不是很好,江女士担心其考不上好大学。这一情况被同事汪某发现,便对江女士称自己有关系,只要拿出一些钱就可以让她女儿上某大学商学院。

江女士信以为真,在汪某介绍下认识了所谓几位该校领导,然后把汪某要的6万元转账给对方,用来“买”学位。没多久,这位同事莫名辞职,手机也关机了。江女士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赶紧到派出所报案。

●提醒

上大学没有“疏通捷径”一说,必须按照高考分数和填报志愿进行录取。若有人以“托关系上名校”为由要求支付一定资金,则为诈骗行为。若市民遇到该类诈骗,请注意取证保留银行转账记录、微信聊天记录、通话记录,为日后维权报案做好准备,也能给警方破案提供最有效的第一手证据。

C 学校发放“助学金”

去年8月,邱隘派出所接到报警电话,报案人说自己接到一个171开头的陌生电话,对方说有一笔2860元助学金要给他家,并声称已通知一两个月,望尽快领取。

由于报案人家境贫困,而且小儿子的确刚被大学录取,便信以为真,以为是学校给的补助。在骗子一步步引导下,受害人通过银行转账被骗了近万元。

●提醒

不法分子借发放助学补贴进行诈骗,利用170、171开头的网络虚拟电话,谎称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要给贫困高考学生发放几千元的助学补贴,而后电话诱导学生或家长去ATM机前操作,再引导学生或家长将卡上的钱全部转出给不法分子,实施诈骗。助学补助发放是不会让大家拿着银行卡去银行操作的,大家实在不能确定的话,建议先与学校方进行核实。

D 莫名其妙“通知书”

前年高考结束,焦急等待考分公布的小王突然收到一张宁波大学录取通知书,还附了一张学费单和“校方账号”,让其三天内将学费打到该账号上。小王拿着录取通知书觉得奇怪,自己平常学习在班上中游,难道这次考试超常发挥了?!

小王转身给父母看了“通知书”,眼尖的父亲觉得事有蹊跷,赶紧打电话咨询警察朋友,才发现这是骗子惯用的伎俩,通过邮局随机向多名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户内。如考生或家长稍有不注意,就会落入骗子的圈套。

●提醒

按照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由招生学校根据省招办审核备案的录取名册发放,并加盖省招办录取专用章;考生拿到通知书后,可登录省招生考试信息网或到县市区招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另外,参与高考的学生千万不要把个人身份证、考生号、密码等重要信息泄露给他人,更不能委托他人填报志愿,谨防因个人信息保管不善而导致被骗。

E 喜从天降的“补录”

去年高考,小沈因为高烧不退发挥失常,从原本稳上一本线的优秀生到只能上三本线,不仅学历不同,学费也相差甚远。就在此时,小沈母亲严女士接到一个电话:“希望”来了。

对方自称是宁波某高校招生办,称该校广告系由于招生时填报人数太少,没有达到招生计划数目,现进行“补录”程序,小沈可以先上报该志愿,学校会根据招生要求,录取符合条件的考生,并下发录取通知书。

严女士心动了,特意查询该高校补录信息,果然该专业没报满,附有补录通知。在得到对方承诺一定能上补录名单后,严女士按对方要求,打了3万余元“打点费”。一周后严女士发现对方电话停机,这才意识到事情不对。而小沈因为耽误了本科志愿填报,最终无奈选择了专科院校。

●提醒

高考补录是各招办对落榜考生进行的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并不针对具体个人,更不会以此索取钱财。考生和家长应当多查证、多咨询国家公布的正规报考咨询点或者网站,具体信息学生及家长应该实地咨询学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

佰佰安全网提醒市民,不要轻信陌生人,特别是在无法分辨对方身份是真是假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将自己的个人信息示人,包括自己的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个人照片等,否则很容易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办理贷款、借款等,导致无法偿还而影响个人信用记录,造成经济损失。下面请看以下佰佰安全网为您带来的安全科普知识,希望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

( 责任编辑: 吴梦莉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推荐

高考结束诈骗案增多 考生和家长小心了!

2017.06.12

1810

2017高考最大诈骗案:近百名考生被骗300万

2017.06.21

1936

考生必看 怎样避免上当受骗

2018.06.11

1597

高考考生和家长 了解骗术 小心被骗

2020.07.13

2638

“后高考时期”考生家长勿“病急乱投医”

2017.06.14

1568

加载更多

最新资讯

河北保定4名女学生称就餐时拒绝搭讪被殴,教育局:正在核实
2024.10.31 560
野猪猎人的一腔热血!“全靠热爱,每年倒贴几十万元”
2024.10.31 550
太痛心了!浙江2岁男童小区内遭碾压离世,家属不服责任认定
2024.10.31 730
“康妮”来了!上海明后天将有大暴雨,或为1981年以来11月最大降雨
2024.10.31 597
海南三亚11岁男孩掉进下水道死亡,官方通报:成立联合调查组
2024.10.30 582

热门排行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2022.01.29

8745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2021.04.30

31412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2021.12.30

15805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2021.05.31

29474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2021.04.30

2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