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贷机构频现“跑路”之后,监管部门愈加密切关注P2P网贷动向并立法管理、专项整治这一新生事物。2016年8月24日,网贷“基本法”出炉——银监会等部委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文简称“暂行办法”),预留12个月整改期。
时隔一年,P2P网贷“改好”了吗?没有。
可见的是,更多机构自知无法合规,已经逃离了这片红海。
逃离者
在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P2P平台卷款跑路层出不穷,老百姓对P2P这个词充满负面联想就源于此。但暂行办法颁布以来,多的是平台主动清盘,把投资款返还给投资者。
根据第三方平台融360网贷评级组统计,一年内正常运营平台从2016年8月的1760家降到2017年7月的1015家,将近42.32%的平台在办法发布以来被淘汰。
主动清盘的P2P中,累计撮合交易额超2700亿元,在业内屈指可数的老牌P2P平台红岭创投引发了舆论关注。红岭创投也是受暂行办法影响最深远的一家P2P公司,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单笔借款金额远超国家规定,红岭创投平台的债权不少是房地产开发项目,规模上亿元,而暂行办法规定,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二是红岭创投采用“刚性兑付”模式,一旦出现债务人违约,平台自掏腰包还款给投资者,但这也不符合国家对于P2P网贷“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的定义。
运营8年,8亿元坏账,50亿元不良资产待处置,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所说的“网贷有规模,有不良资产,没有利润”刺痛不少业内人士,但也有人表示不认可。
“老周本人是个有意思的人,但我觉得粗放的模式不适合互联网金融,所以他才会退出,”一位同在深圳的网贷机构的CEO对澎湃新闻表示,“但老周说话太绝对了,你不能干不能代表整个行业不能干,我觉得我们还可以做起来。”
目前看来,网贷行业成交量、贷款余额仍在稳步上升。根据融360统计,截至8月中旬,网贷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了50781.99亿元,突破5万亿元大关;2016年8月底贷款余额为4950.517亿,2017年7月底贷款余额为8557.55亿,增长了72.86%。
从个案来看,做消费信贷的信而富成功在纽交所上市,更早上市的中国P2P第一股宜人贷业绩也有亮点,2017年二季度净营收为11.831亿元人民币(1.745亿美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61%。
穿透式监管的龃龉
在去年暂行办法推出之际,银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表示,采用“双负责制”,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从大的方面负责顶层安排,地方金融办协同进行风险预警、打击非法集资,责任明确。
这种“穿透式监管”的联动机制却产生了不小的尴尬,地方政府有时候并未真正理解或者曲解了银监部门的意思,有时候会横生枝节。
最近的一例是广西贵港市的“备案乌龙”。8月18日,贵港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官网称,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工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办发[2016]160号)要求,经金融办审核,同意对广西臻信互联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下称“臻信”)、广西雅庭集团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雅庭”)予以备案。
然而当天,贵港市金融办又发表声明,撤销两家P2P备案,称备案不符合申请条件,属于无效备案,原因则是“原负责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的同志已休病假,新接手的同志不熟悉相关政策和法规,错误地给两家公司出具了予以备案的通知。”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正如火如荼,将持续到明年6月结束,而暂行办法中提及的备案,目前各地尚无日程表,也没有一家P2P顺利完成备案。
更加让P2P和一些存管银行头疼的是“属地化存管”。日前,深圳、上海等地陆续出台备案细则,要求P2P选择辖区内银行存管,这也就意味着已经签订的存管协议不少都面临作废风险。
“地方政府各自为政,”一位互联网金融观察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政策之上叠加政策,给平台增加很多难题。虽然方便地方政府监管也有一定道理,但是这些问题本来是可以克服的。”
在银行存管系统方面,据融360统计,截至2017年7月底,已经上线银行资金存管的平台为420家,占到正常运营平台数的40%,而已上线银行存管系统的平台占比这一数据在2016年8月份是5.88%。
“全国各地的监管政策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和执行,"此地严而彼地松"的现象已经对平台和公众都造成了一定困扰。监管一把尺子量到底,可以有效防止部分地区出现政策洼地而导致的监管套利行为,有利于监管政策的理解和落实,”拍拍贷CEO张俊对澎湃新闻表示。
根据融360统计,自去年8月24日出台暂行办法这一年期间,央行、银监会及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出台的有关网贷行业的监管细则和政策超过50份。其中全国性政策16份,主要围绕风险专项整治、网络借贷备案及资金存管、网贷业务合规等话题展开。北京、上海、深圳、广东、江苏、厦门等省市也陆续推出多份地方监管政策,主要围绕校园贷、现金贷、各地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等主题。
被取缔的“校园贷”
作为曾经的负面新闻重灾区,P2P“校园贷”业务永久性退出市场。
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5月27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禁止提供校园贷服务;且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对于存量业务要制定整改计划,明确退出时间表。
而在此之前,嗅到风声的校园贷机构已经退出市场,去年4月,“分期乐”宣布不限于校园开展业务,将服务对象拓展至白领人群;9月,“趣店”宣布退出校园分期市场;8月,“优分期”宣布进军非校园消费金融市场;10月,“我来贷”宣布正式关闭学生申请贷款的通道;2017年4月,“名校贷”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将暂停新增校园网贷业务,转向校园公益事业,为在校生提供公益性的服务。
根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6月,全国有59家校园贷平台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37家平台关闭,占63%;22家平台转型其他业务,占37%。
网贷退出校园市场,相应的是银行回来了。
银监会在4月21日召开的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对互联网金融与信息科技风险防控提出要求,并提出,要加强商业银行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应通过推出正规校园贷把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做到位"。此后各大行相继推出针对大学生的信贷产品。
校园贷没了,裸条还会有吗?
佰佰安全网提醒:校园贷恶性事件发生这么多了,该停止了。只有平台自身规范化,相关部门监管严格化,个人消费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提高,才能从源头上避免校园贷恶性事件的发生。希望各方共同努力,让校园贷恶性事件不再发生,寻回校园贷助学、创业的本意。请看以下佰佰安全网为您带来的安全科普知识,希望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
( 责任编辑: 孟洋洋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