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闻> 正文

马屁精家长破坏班级微信群 整顿公约出炉

2017.10.14 12:08 2480

上海各区级教育主管部门出手规范班级群

班级群拒绝任何形式的广告、拉票、集赞;杜绝批评学生、公布成绩与排名。近日,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发布《静安区中小学班级微信群建设公约》(下文简称《公约》),已传达至部分学生与师生。

对于被指"戏精辈出"、良莠不齐的班级群,上海各区级教育主管部门正接连出手规范。

记者查询各校官网发现,今年4月,上海浦东也发布了《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班级微信群管理的通知》,规定班级微信群仅用于学校发布通知、家校信息沟通交流,不得发布与家校联系无关的消息、言论。不做聊天使用。(来源:中国搜索)

家长群里,家长们的新概念抒情作文大赛 图/中国搜索

家长群里的戏精们,你们够了!

中小学班级微信群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

日前,一则“家长群里的戏精们,你们够了!”的图文消息在网上广为传播,引起不少家长共鸣。众多网友表示,见过家长群里有疯狂夸老师的、发鸡汤文的、推销产品的、炫耀娃的、晒工资的、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婆外公齐上阵的……不止一名网友回复道:"奥斯卡欠他们一座小金人。"(来源:中国搜索)

家长群里,家长们的新概念抒情作文大赛 图/中国搜索

班级微信群让家长既爱又恨

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时,家长陈女士就一直被班级微信群中的"感谢"刷屏。"比如春秋游小朋友回来,家长们纷纷在群里表示感激老师,一下子几十条信息就刷屏了。"

幼儿园教师发通知时也是如此,"家长不仅回复'收到',还要顺便感激老师,这样后面的家长会看不到通知。"陈女士很无奈,"不发显得不感激老师,只能跟风发、从众发。"

不过,也有不少班级群仅用于事务通知和正常交流,家长保持无事静默的状态。

上述反感刷屏的陈女士,在孩子升上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后,就觉得轻松不少。"从孩子一年级刚进校时,班主任就告诉家长,发通知不需要回复'收到',不明白的可以小窗提问。以防刷屏,干扰家长对信息的接收率。"

孙女士的女儿在市西中学就读高二年级,她说,自己所在的家长群里很和谐,并不存在刷屏现象,群里主要就是教师发发通知。

孙女士曾听说,其他学校的教师会在家长群里批评学生,"我个人很不喜欢这种行为,好在女儿就读的中学没有这种现象。"她坦言不喜欢家长群,"高中生可以自我管理的。"

“感谢老师”被刷屏 

家长们内心最鄙视的微信群行为有哪些?

1、马屁精。比如动不动就来一句:“老师英明”、“这样的决定太赞了”。这种无效信息既浪费家长的时间,也会弱化微信群本该拥有的反映问题的功能。

2、聊一些太家常的事情,比如有一位奶奶就在群里跟老师反复叮嘱:老师,今天天气热,麻烦给我孙子的衣服脱掉一件等。

3、小朋友滥用微信群。有些家长会同意孩子在群里用语音“哇啦哇啦”:“XX,楼下打羽毛球去了!”、“XX同学作业还没做好,下次再找你玩哦”之类。毕竟微信群常常被很多家长置顶,就是为了不要错过学习交流等信息,这种私聊很容易打扰其他家长,而且还会因为刷屏误了真正重要的信息。

4、有些家长为了团购便宜,经常会发信息集赞,或者有些家长喜欢炫耀,动不动在班级群里晒孩子成绩、证书、国外旅行照片,也容易惹人烦。(来源:中国搜索)

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班级微信群管理的通知 图/中国搜索

>>公约内容

杜绝拉票、红包、集赞

近日,记者从"上海静安"门户网站和"上海静安"微信公众号获悉,静安区教育局最近发布了《静安区中小学班级群建设公约》。

公约规定,班级微信群依法实行实名制管理(用于识别联系对象),群成员一般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组成,进群家长应为学生的法定监护人。

公约还规定,班级微信群内杜绝任何形式的广告、拉票、红包、集赞等与学校、学生无关的内容;杜绝群内通报点名、批评学生、公布成绩或排名等。

据静安区教育局德育室主任李正钢介绍,《静安区中小学班级微信群建设公约》是今年4月起,区教育局德育室、区中小学班主任研究中心组组织区域55位中小学骨干教师,对班级微信群建设进行专项实践研究后总结出的经验,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这份《公约》已于近日传达至部分学校及师生。一名市西中学学生告诉记者,除了贯彻区内发布的《公约》,老师还要求班级也拟定一份班级专属的微信群公约。(来源:中国搜索)

教育部门出手规范班级微信群,静安并非第一家

教育部门出手规范班级微信群,静安并非第一家。记者从进才中学东校、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官网看到一份《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班级微信群管理的通知》,发布时间为今年4月10日。

该通知规定,班级微信群由班主任管理员或任课老师管理,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群成员实名制、聊天监管、违规提醒处理等。教师不得在群内公布学生的成绩排名或可以对比学生成绩优劣的信息,不得发布学生的负面信息,不得与家长发生争执。

通知也对家长作了规范,包括家长对学校、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不要在群内发布,如有需要应直接联系相关老师,或来信来访向校方提出;不得发布带有煽动性、过激性的言论;不在群内发布广告、推销商品或与本群无关的信息;未经班主任同意,不得擅自邀请非本班级家长进群等。

无意识“拍马屁”等乱象 会对未成年人造成伤害

教育是学校和家庭双方面的事,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异常重要。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家长与老师、家长之间的交流面临一些困难。家长群的建立,从技术上解决了交流的瓶颈,让家校沟通变得更加方便而快捷。

不过,从无意识的“拍马屁”,到观念不合的互怼,再到聊一些过于家常的事,或者把私聊的议题放到公共场所,都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反感,并破坏家长微信群良好的氛围。很显然,这些现象,背离了建群的初衷,影响了功能的发挥,也会导致彼此关系的不和谐。若不加以约束与自我控制,在影响正常交流的同时,也会损及彼此之间的形象。尤其是一些家长微信群并没有对孩子们设防,若是没有禁忌和守住底线,对这些未成年人的身心也会造成伤害。

微信群得及时“减负”

“大家是否越来越讨厌微信群了?”在某社交平台上,这一问题被抛出后立刻得到了很多回复。其中,大部分网友明确表示,微信群的确越来越让人头痛。

曾几何时,群聊很新鲜,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工作群,一个人主动或被动加入十几个群很正常。朋友们在里面聊聊天、“灌灌水”,不亦乐乎,一些专业群也是干货满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微信群逐渐变了味儿。

微商作乱。如今,微商们除了在朋友圈里发送推广信息外,还想方设法地“钻”进各种微信群。有网友戏称“除工作群外,几乎每一个群里都出现过微商发广告的情况。”

海量垃圾信息。“麻烦给我朋友圈里第一条信息点赞”“请给孩子投票”“帮忙把该贴在朋友圈转发”……在微信群里,常有不少人转发各种垃圾信息、投票甚至是谣言。这些垃圾信息与机主本身并无关系,但却会成为机主的负担。

家长眼中:微信中多点这样的事比较好

在家长们眼中,他们希望在微信群中看到什么呢?来看看他们的建议是否也契合了你的想法。

1 老师在群里多些表扬,少些批评和成绩排名,这样会伤到孩子的自尊,也让家长难堪。学生有个别问题,老师可以点对点与家长私聊。家长若是有情况反馈或问题请教,不适合发在群里的,可以私聊老师。

2 老师能不能常常发一些班级全景、小组照片?让每个家长都能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现,而不是经常只有那几位优秀生。

3 老师或家委会通知消息后最好能加上“不用回复”这几个字,避免大量的不必要干扰,让后来的家长也能方便看通知。

4 家长们在群里多点激励的话,少些抱怨,这样会引发大家的不快。

5 大家分享一些好的育儿经、书单,买东西、集赞报名之类的还是少发为妙。未经考证的网上信息,不要轻易转。

6 发言的时候多思量一下。

7 偶尔看到家长有些“豁边”(过头的意思)的话或者抱怨,多点“聪明”的家长用调侃方式圆过去,别让气氛变得太尴尬。

佰佰安全网提醒:垃圾需要清理,环境才能更整洁。同理,微信群也应该清理、及时减负,这样网络世界中的环境会更清朗,互联网技术才会真正为人们带来方便、舒适的生活。 想了解更多网络安全常识,下面请看以下佰佰安全网为您带来的安全科普知识,希望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

( 责任编辑: 黄淑蓉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推荐

马屁精家长破坏班级微信群 整顿公约出炉

2017.10.14

2007

家长微信群侮辱另一家长及女儿 结果悲剧了

2018.05.28

1594

茅台通知停止定制、贴牌等业务 白金酒被点名批评

2019.02.21

1649

茅台清理“门户”:叫停定制贴牌

2019.02.21

1177

整顿三定原则

2019.04.02

7395

加载更多

最新资讯

江西一家三口被撞亡案”开庭,被告廖某宇当庭鞠躬致歉,死者家属不接受
2025.04.16 816
太痛心了,四川一儿童小区内被碾压身亡!
2025.04.16 861
贵州7岁男孩遭3只大型犬撕咬!仅收到5万赔偿
2025.04.14 586
“天屎之路”引起巨大争论:该迁走还是再忍忍?
2025.04.14 672
太狠了!20分钟涨了近150元,酒店“瞬间涨价”引质疑
2025.04.07 1020

热门排行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2022.01.29

8745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2021.04.30

31412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2021.12.30

15805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2021.05.31

29474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2021.04.30

2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