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闻> 正文

两岁小孩不小心吞了这个差点丧命

2018.04.19 09:03 1916

两岁娃误食巴克球引发意外

近日,重庆刘先生爆料称,他的一位同事家里两岁多的儿子,因误食五颗巴克球导致肠穿孔,危及生命。

记者了解到,原来,事件起因是这位家长买了一盒巴克球给2岁的儿子玩耍。在家长没有留意时,孩子不慎将其中5颗巴克球吞了下去,结果这个5颗巴克球在孩子的肠子里相互吸引,导致肠子重叠,相互压迫穿破。紧急将孩子送到医院后,经过医生紧急手术,开腹后取出。

这位家长说,想把这事说出来,就是因为在班级上,有很多同学也在玩这个玩具,他也想提醒大家意识到这个玩具的危害,希望大家引起重视,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孩子身记者也了解到,事发后,当事孩子的家长也十分自责。手术后,孩子被直接送到监护室,目前大人们还没能见到孩子。

聊天群里,大家都为孩子的遭遇表示同情,并表示会回家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玩具有适用年龄,但卖家不刻意提醒

巴克球,是一种由多个带有磁性的金属实心圆球组成的益智玩具,借助金属球的磁场特性,可以组合出上亿种图形,被冠以开发孩子智商的玩具,很多家长将其作为益智类玩具购买给儿童玩耍。

“这个玩具适合年龄段是14岁以上。”今日(17日),记者来到江北某商场玩具城,这里有巴克球玩具售卖,一套100多元。营业员告诉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这种玩具在2015年左右就开始上架销售,开始卖的不行,后来网上炒起来后,店里的销售量也开始增长起来。后来每天可以卖100多套,但是现在这个玩具店里巴克球都在下架了,毕竟网上的价格只要20-50多元。

采访中,一些玩具销售员也对孩子玩这样的玩具有担心,因为巴克球直径很小,只有5毫米左右,容易误事,而且一般一盒都有数百颗,磁性也十分强,到肚子里确实很危险。

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还了解到,一般来买的人也不会去刻意问玩具适用年龄阶段。

网上卖家多,价格便宜和送礼购买者最多

在网上淘宝商城,记者联系上一家日销3000多件的卖家。

“我们这边的下单的都是直接购买,大多数都是给孩子买来当礼物的。购买时,人们主要集中询问玩耍的方法,但是很少有人会问该玩具适合的年龄阶段。”该卖家说,他们建议10岁以上的小孩玩耍巴克球,玩耍同时需注意不要让小孩子误食,巴克球也不能碰水和放置于高温下。

记者随手点开几家店铺,从评论中可知,巴克球的购买者主要为儿童家长,而大都是送给自己的或者朋友的孩子当作礼物。

记者浏览商品详细介绍页面时注意到,只有部分店铺会在商品介绍页的最后用小字提醒顾客注意事项,如适用年龄,不能吞食等。他们所建议的适用年龄范围从8岁到14岁不等。

该玩具对孩子有潜在的危害,家长购买需谨慎

市急救中心的医生告诉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吸铁石(巴克球玩具)导致的儿童意外记者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巴克球伤害孩子的事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武汉儿童医院每年都要收治不少误吞异物的患儿,单单吞服吸铁石的每年就会遇到4到5例,大多是已经造成穿孔等严重后果之后才来就诊。

就在今天,江西的2岁男孩军军(化名),因误吞巴克球,已经疼了10多天了。近日高烧不退的军军,转至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不得不手术。因为考虑孩子太小医生选择微创手术,可腹腔镜看到孩子穿孔,却找不到巴克球。最后只好选择开腹,做了肠修复手术,目前孩子正在恢复。

市急救中心医生介绍说,吞掉两颗及两颗以上巴克球,强磁性会将肠壁紧紧贴合在一起,造成肠壁缺血坏死,导致多处穿孔,从而引发腹膜炎等,危害极大,巴克球外观颜色绚丽,这些美观的玩具很吸引孩子注意,他建议10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正是用手脚探索世界的时期,千万不要购买巴克球,防止误食引发各种疾病。

多国对类似玩具已经列法

近年来由于磁性玩具的流行发展,国际上也开始对其采取市场监督。

根据《经济日报》报道,近年来,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等都开始对磁性玩具采取严格的市场监管。

2007年实施的美国玩具安全标准ASTM F963-2007就对3-8岁使用的玩具中有关危险磁体的安全性和警告标识等作出了规定。之后更新的2008版和2011版ASTM F963进一步加强了要求,将管控年龄扩大至14岁以下,不允许3~8岁儿童使用的玩具中含有松散的危险磁体或部件。

欧盟玩具标准EN71中明确规定,玩具中的磁体强度应小于50高斯(磁性强度单位),或者其尺寸足够大并能通过“小零件”测试。2016年1月正式生效的我国国家标准GB 6675.2-2014《玩具安全 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也新增了磁体和磁性部件要求,以防止磁性材料或部件被儿童吞入而造成伤害。

佰佰安全网提醒,在选购玩具时,应注意产品中是否含有磁性小零件,不要让8岁以下儿童玩耍含有强磁性小零件的玩具,以防儿童误吞或吸入强磁性小零件,造成伤害;8岁及8岁以上的儿童在玩此类玩具时,家长应仔细阅读相关的警示说明,并做好监护和必要的提醒,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 责任编辑: 慕丹萍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两岁小孩不小心吞了这个差点丧命

2018.04.19

1625

女子吞下3.6厘米长的鱼刺 腹疼痛难忍

2018.11.16

1697

这个东西让1岁孩子命悬一线 元凶竟然是它

2017.11.06

1598

辽宁9个月大男婴误吞玩具灯泡 医生开胸取出

2018.03.16

1392

惊险!三岁女童误吞29粒磁力铁

2018.11.09

1608

加载更多

最新资讯

游客讲述亲历三亚台风“剑鱼”:门被吹坏,海景房变“风扇房”
2025.08.26 837
杭州一高速上有人戴恐怖面具吓过路车辆,通勤族的心理防线不能破
2025.08.26 766
宁国市一未开发山区7月内13人失联,当地政府:失联驴友均已寻回
2025.08.20 662
三亚外海发现一男子 乘皮划艇海上漂流6天 已饿成皮包骨
2025.08.20 922
钓鱼佬真得注意安全!男子夜钓时鱼竿被鱼拖走,下河捞鱼竿时不幸溺亡
2025.08.20 712

热门排行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2022.01.29

8745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2021.04.30

31412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2021.12.30

15805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2021.05.31

29474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2021.04.30

2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