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就在市民享受轻松假期的时候,天津市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人员可没闲着,对“黑诊所”进行了突查,重点打击了静脉输液、口腔诊疗、医疗美容服务等无证行医和复发无证行医,有效净化了医疗服务市场。
记者从天津市卫计委了解到,全市卫生计生监督机构从4月29日—5月9日启动了为期10天的打击无证行医紧急行动。截至5月1日16时,全市共计出动执法人员852人次,深入全市125个街镇,排查并查获无证行医点194个。除25户锁门状态外均依法查处,其中辖区卫生计生监督机构直接查处75户,已立案28件;转由街镇综合执法机构查处94户,已立案4件。涉嫌刑事犯罪移送公安机关1件。案件均在依法办理中。
天津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所医疗市场秩序监督处副处长张涛告诉记者:“目前有三类违法行为相对比较集中。一个是有固定地点的行医方式,但不能提供有效真实的执业许可证等,俗称‘黑诊所’;还有游走型的行医方式,主要是牙科,这些人跟着集市走,集市开到哪就在哪‘行医’,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另外一种是生活美容场所提供医疗美容服务,披着合法的外衣,从事非法行为。”
在采访过程中,张涛表示,屡打不绝的‘黑诊所’也是这次紧急行动的重点打击对象。谈到缘何屡禁不止?张涛说:“一方面这些‘黑诊所’大都开在居民集中的地区,相对正规医院价格便宜,很多老百姓有这种便利廉价的需求。另一方面就是非法行医人员的违法成本相对较低,根据目前的相关条例,查处后罚款1万元。即使被判刑,基于审判过程中的表现,量刑也会有所调整,很多人刑满释放后还会重操旧业。”
针对这种情况,今年,天津市卫计委推出了依法移送涉嫌非法行医犯罪案件的新举措。天津市卫计委监督处处长邵晓君说:“今后,各区对因非法行医被行政处罚两次及以上的人员,将名单抄送辖区公安机关。对发现涉嫌非法行医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并抄送辖区人民检察院。”
此外,天津市卫计委将执法权利下放到各区,把执法权留在基层,缩小执法半径,每个区全面排查,不留死角,无证行医的查处将更加迅速。
今年,天津市卫计委将建立健全打击无证行医工作机制。“各区卫生计生委加强与区政府法制办、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和街镇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信息互通、联合执法、案件移送等相关工作机制,实现打击无证行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提高无证行医查处力度。”邵晓君介绍。
按照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制定的《2018年天津市打击无证行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5月至11月,在全市开展为期7个月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行医行为,依法取缔无证行医,严惩非法行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净化天津市医疗服务市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佰佰安全网提醒市民,医疗机构执业应当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明显悬挂。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业行医属于“黑诊所”,“黑诊所”看病医生多无资质、药品器械来源不明、治疗器械不消毒,容易造成误诊误治,感染乙肝、艾滋病等疾病风险大,发生意外无紧急处理能力。
此外,请广大群众就医要认准合法医疗机构;发现“黑诊所”拨打88908890举报。
( 责任编辑: 慕丹萍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