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闻> 正文

老太与家人闹矛盾高架轻生 如何与家中老人相处?

2018.05.08 16:53 2419

5月3日上午9点左右,常州发生惊险的一幕:一名八旬老太突然出现在高架上,准备翻越中央隔离栏轻生。正好经过的一宝马车主汽车驾驶员紧急停车,立即下车将老太抱住。闻讯赶来的两名民警在车流中展开了救援。

据最新调查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0%。不少子女也埋怨,和年纪大的父母相处越来越困难。 家中的父母上了年纪,伴随着腰酸背痛、听力下降、啰嗦成习、手脚不灵光等诸多身体上不可抗拒的岁月痕迹。子女们也是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时期,工作与家庭的平衡十分重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慰问到家中父母、与父母愉快相处呢?那么,子女应该如何与父母相处呢?

晚辈如何与老人相处

1、子女

子女与父母关系最密切,彼此间可以较直接地指出对方的不是之处,加上所谓父子/母女没有隔夜仇,彼此间较容易原谅对方,因此通常问题不至太严重。一些老年人总是会有“我的孩子就要听我的”这种心理,其实子女虽说是父母生养的,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有他们的权利。子女成年后,老年人也要给予他们一定的尊重。

2、媳妇及女婿

由于媳妇或女婿本来与长者认识不深,但在与长者的子女结婚后,却忽然间要经常与长者见面,甚至一同居住,因此较易产生相处的问题。生活中出现一些矛盾的时候,老年人要学会说出来,而不是闷在心里,或者背后告状,这种行为长此以往不利于老年人和媳妇及女婿的关系。

3、孙辈

长者往往对孙儿特别痛爱,有些长者甚至会尝试学习新事物,以增加彼此问题话题,例如学习上网收发电子邮件,与居于外地的孙儿沟通,不过,有时过于慈爱及迁就,往往令孙子骄惯,不懂得尊敬祖父母。要知道溺爱是要不得的,溺爱孙辈不仅对孙辈没有好处,有时甚至会引起子女们的埋怨。老年人对待孙辈的态度应该是疼爱而非溺爱。

知道了晚辈和老人相处礼仪之后,老人又该如何与家人和谐相处呢?

老人与家人相处之道

1、少管闲事

少管闲事,特别是家中的“闲事”。孙辈的教育是子女的事,不是你的责任。与子女相处,千万不要喋喋不休,要有“政协”的位置感,既要到位,又不能越位和错位。大事上表个态,听不听的别计较。子女征求你的意见就是敬重,要主动追求个清闲自在。

2、别老抱怨

“年轻人一定比你忙”。你想孩子了可以打个电话,孩子想你了可能连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千万不要为这种事较真儿,拿自己去做比照。记住:抱怨多了会“两败俱伤”。如果孩子真来看你,可千万不要找理由强留着,孩子们“花时间”与“花钱”一样,是用金子买光阴,能抽出一分钟来看你就是好事。如果不给孩子一个“花时间”的宽松环境,今后看你的次数只能越来越少。

3、自愿付出

自愿付出时别想着回报,不要总把为别人做的那些事挂在嘴上。帮子女做饭洗衣、照看孩子没有不叫苦的,但千万别当着子女的面抱苦连天。理解不理解的要多些淡定,权当是为社会做了义工。记住:“付出”是送给别人的东西,千万不要想着再“找补”回来,那会让所有人都不愉快。

家庭的事儿说简单了也简单,说复杂了也复杂,就看你如何处理它。处理好了就自然简单了,年轻人和老人相互之间都应该谦让一些,这样才能达到和谐。我们看一下家人与老年人相处禁忌。

家人与老年人相处禁忌

忌传话。不宜在亲友中议论晚辈,更不要在子女中传话,以免误传,引起矛盾。

忌猜疑。不要捕风捉影,无事生非乱猜疑。

忌偏袒。对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养子、养女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不要厚此薄彼。

忌专断。只片面要求子女尊重自己,不讲爱小,只强调子女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办事。

忌挑剔。子女的兴趣爱好,不要样样看不惯,更不宜随意挑剔指责。

忌冷漠。对子女要和蔼可亲,不要总摆出长辈的尊严,整天板着脸。

忌争钱。不要在金钱上与子女斤斤计较。

忌迁就。不应对子女的缺点、错误一味姑息迁就。

忌偏激。遇事要冷静,对子女所做的事情,不冒然批评、教训。

忌唠叨。对子女搞不懂的事要耐心指教,做错的事要适当批评,但切忌没完没了地唠叨。

老年人是联系所有家人的中心点,要以身作则,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为家里的小辈做出榜样,才能得到所有人的尊重。老龄问题专家特别针对几种不同心理类型的老人进行了分析。我们要做到与老人和睦相处,多掌握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和佰佰安全网看看吧。

与老人和睦相处六大秘诀

类型一:成熟健康型

特点和表现:这种类型的老人对过去豁达以对,也很能适应心理变化,可以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社会和生活,会主动去从事一些有关的社会活动,有自己的交往圈子和朋友。

相处之道:晚辈们只需要进孝心,成熟健康型的老人就会感到很愉快。

类型二:安详悠闲型

特点和表现:安于现状、容易满足是这类老人的特点。他们喜欢从周围人那里得到安慰,做事情的原则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对周围的事情不是很关心,只是享受个人的空间。

相处之道: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又不能太过疏离,要在合适的距离上尽可能提供温暖的安慰,子女和周围人群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就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类型三:防御拘谨型

特点和表现:这类老人心中会感到空虚和寂寞,而他们用来解决的方法就是投入紧张的工作和各种繁忙的活动中,这种日程满满的状态让他们能够忘掉年龄和孤独。

相处之道:首先不能简单否定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但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给他们提供放松的机会,诱导他们摆脱忙碌的心态。

以上三类老人的心理状态总体上来说都属于正常范围。而下面三种类型的老人就需要儿女和其他人多加留神,争取帮助老人顺利度过过渡期,安享幸福晚年。

类型四:愤怒攻击型

特点和表现:他们中间有的性格粗暴,唯我独尊,喜欢为子女和晚辈做决定;有的不承认自己衰老,稍有变故就会闹情绪。有的老人原本很正常,但是失去工作和社交圈子之后也会产生攻击性。

相处之道:对待这类老人不能简单敷衍或者硬碰硬,而不理不睬更是加重了他们的心结。老人在气头上时子女可以暂避锋芒,通过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来改变当时的情景,来消除老人的怒气,事后再平和沟通。

类型五:自责忧郁型

特点和表现:这一类型的老人把怨气和不满都指向自己,会把错误和遭遇的不幸都归结于自己的失败,对待一切事物都持悲观态度,不愿意改变现实,对社会活动没有信心,更没有兴趣。

相处之道:子女要做到的最重要的就是交流,特别是劝解和鼓励。这一类老人的特点是缺乏信心,总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子女在热情鼓励老人的同时,要给老人具体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切忌没有耐心敷衍了事,因为这类老人多数比较敏感,子女的消极应对会让他们进一步沮丧忧郁。

类型六:幼稚依赖型

特点和表现:幼稚型的老人在很多方面喜欢向儿女“撒娇”,办事说话渐渐充满孩子气,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会赌气。儿孙在眼前时闹别扭,离开子女后又觉得无法忍受,让子女有些无所适从。

相处之道:把老人的生活圈子扩大是解决幼稚型老人问题的不二法门,老人因为孤独而依赖子女,而当生活丰富起来之后,他们的依赖性就会降低,也会渐渐自得其乐。

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老人有不同的相处方法,要懂得尊敬爱护老人。保护老人心理健康,父母的晚年应该怎样和睦相处呢?

如何让父母晚年和睦相处

大家工作在外,都很忙,常回家看看确实做起来不易。每次电话联系,我们听到的大多数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父母能跟我们说的只有这些,哪怕是硬着头皮也要必须先仔细听,然后适当的肯定一下,最终让父母高兴。老人们总怕大家吃不好,衣服穿不暖,累坏身体了,挺像老三篇那样没什么新鲜的东西。其实在父母的心里,我们永远是办事不牢的孩子,时刻都忘不了叮咛与嘱托。

父母在一个锅里吃饭,争吵或意见不合并不少见。父亲穿衣服不讲究,干活快毛躁,喜欢喝酒。母亲特别爱干净,手慢毛病多,唠叨没玩。我们回家探望,母亲不让我们帮忙干活,总使唤父亲。父亲也想和我们聊天,平常干的活也就赶不上趟。一来二去,吵闹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我们先要把该干的活做完,灭火了再打扫现场。劝慰双方一定要心平气和,把不对的地方往自己身上揽,减轻互相埋怨的理由。此消彼长的目的,就是平衡双方心理,让家庭和睦全家幸福。

我们能孝敬父母的不只是钱,更多的是关心他们的生活。其实父母还舍不得花我们的钱,节衣缩食已经成了习惯。现在,我们竭尽所能去满足他们的愿望。从前没有的东西,像手机,电冰箱,洗衣机,电动车,电磁炉,几乎都是我们给买回去的。就像小孩,别人的玩具总比自己的好玩,老人们也如此。羡慕和虚荣不知从哪一年就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当你听到谁谁怎样比他强的时候,一笑而过就圆满结束了。

老人就像孩子,到了晚年性格一般会比较任性。做晚辈的说谁的不是都不行,搞不好两头都得罪,费力不讨好成了常驻代表。和睦相处就要平衡父母的心态,让老人们都领情,把共享天伦之乐做到水乳交融。家人应该时刻关注老人心理健康。

( 责任编辑: 吴梦莉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老太与家人闹矛盾高架轻生 如何与家中老人相处?

2018.05.08

2047

因和家人闹矛盾 12岁男孩投河轻生

2017.10.27

1708

老太因家庭琐事跳河轻生保安大叔下水救人

2017.10.17

1739

八旬老太高架轻生 “宝马哥“一把抱住

2018.05.08

1948

西安一女子天桥上欲轻生 上百人围观

2015.03.30

2001

加载更多

最新资讯

广州海关查获玳瑁手镯36件 系1人携带
2025.03.31 867
救出被困近60小时幸存者!中国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奋战
2025.03.31 880
刚热过又得加衣服了!下周后期这些地方降温或超20℃!
2025.03.24 569
必须严惩!陕西一医院被曝“偷换新生儿”,医院最新回应:涉事医生解聘,护士暂停工作
2025.03.13 926
上海两名17岁男子朝海底捞锅底小便,赔偿或达百万
2025.03.13 841

热门排行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2022.01.29

8745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2021.04.30

31412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2021.12.30

15805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2021.05.31

29474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2021.04.30

2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