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

首页 > 安全知识百科 > 环境污染 > 内容

土壤修复相关知识

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过去的40年间,欧、美、日、澳等国家纷纷制定了土壤修复计划,巨额投资研究了土壤修复技术与设备,积累了丰富的现场修复技术与工程应用经验,使土壤修复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区域发展不平衡,加之土壤类型多样性,污染场地特征变异性,污染类型复杂性,技术需求多样性等因素,目前我国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

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可包括为:

1、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

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1、发展综合型的土壤修复技术。单一的修复技术已不能满足当前对于土壤污染治理的需求,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

2、充分考虑生态效益。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生态效益。因此,在今后的修复技术中,生物修复,特别是植物修复技术会成为主流;

3、着力于改进现有的较为先进的技术。对于植物修复可以通过寻找、筛选、驯化更多更好的重金属富集植物或者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超富集植物的耐性基因移植到生物量大、生长迅速的植物中。对于微生物修复,可以通过基因重组,开发出抗逆性强、分解能力强的基因工程菌;

土壤修复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土壤修复的技术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及其联合修复技术在内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1.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生物联合修复等技术,在进入21 世纪后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绿色环境修复技术之一。

2.物理修复是指通过各种物理过程将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或分离的技术。热处理技术是应用于工业企业场地土壤有机污染的主要物理修复技术,包括热脱附、微波加热和蒸气浸提等技术,已经应用于苯系物、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二恶英等污染土壤的修复。

当土壤受到污染后,使用土壤修复技术可以恢复土地的功能。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可以修复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通过土壤修复可以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根本上说,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就是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以及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根据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达16.1%,在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的同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更加堪忧。由于土壤大范围污染超标加上国家立法的推动,将催生万亿级土壤修复市场。

目前,在国家的层面没有设立土壤修复从业资质,但在土壤修复实践中,各地会对投标单位做出一定要求。根据中国环境修复网统计,近些年土壤修复项目招投标中,甲方要求投标单位需具备以下一项或几项资质: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环境工程(污染修复工程)专项设计资质、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土石方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化工石油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省级以上环保产业协会核发的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总承包资质。

土壤修复的方法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工程物理法、化学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三种方法。

1.工程物理法

工程物理法是指用物理(机械)、物理化学原理治理污染土壤的一类方法。常见的方法有: 客土法、淋洗法、电动力学法。

2.化学修复包含有施用改良剂、沉淀法、加入吸附剂、拮抗法等

3.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削减、净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毒性,主要包含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农业生态修复。

相关词条

推荐分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