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云

首页 > 安全知识百科 > 自然灾害 > 内容

地震云相关知识

地震云指的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现在国际上对于地震云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由于没有找到任何准确的证据证明地震云和地壳运动之间的联系,所以全世界对于地震云的科学性还存在不可信的态度。目前只有中国,日本,印尼等部分民间爱好者对地震云进行探索。

现在关于地震云的研究也是最近这十年的事情,其中以中国和日本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对地震云的研究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成功的例证有十余个,日本利用地震云预报地震成功的例证有上百个。

地震云有时候出现在地震之前,也有出现在地震之后的。通常,我们把地震前出现的地震云叫“前兆云”或“震前云”;把地震后出现的地震云叫“震后云”。震前云与震后云都具有地震云的形态,但两者是有区别的,主要区别,震前云的结构厚实,有力度。

鱼鳞云是地震云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鱼鳞云“在气象学上叫“透光高积云”,形似鱼鳞的白云,一排排一列列,是强冷空气到来时出现的一种云层,预示着近期天气状况不稳定。

透光高积云云块较薄,呈白色,常成一个或两个方向整齐地排列,云块之间有明显的缝隙,即使无缝隙云块边缘也较明亮。

鱼鳞云是指云间有规则的、空隙大的大范围云层。出现这种云层是天气将转晴并且有两三天万里晴空的征兆。原因是高空冷空气下沉冲破了连续的云层,从而形成了鱼鳞云。冷空气下沉到地面受热,空气中的水分蒸发,相对湿度降低,气压升高,云层也升高,从而出现连续晴天。这样的云层一般出现在秋天。也即将出现秋高气爽的征兆。

地震方面专业人士对地震云的表述是不能证实,也不能否认。地震和地震云就相差一个字。可是,科学界要搞明白两者之间是否有直接关联,还有好长好长的路要走。目前用到的地震预测方法,有“地震方法”和“地球物理场”两大类。

民间有俗语,“小震闹、大震到”。地震监测部门掌握有大量数据,根据一个地区一个时间段发生小地震的频率,可以纳入到该地区地表长期活动的规律模式里,以此分析地震发生的可能。这就是“地震方法”。

而对地球物理场的研究,则是业界公认最靠谱的一种方法:

在地下岩石中放一个仪器,查看岩石受挤压的数据,按挤压强度来预测地震,是一种方法;在地表上放置几个GPS设备,用卫星监测GPS之间的位置是否变化,来判断地表是否有强烈的活动,这也是一种方法;其他,还有监测地下流体,特别是化学成分、水温水位的方法;另外,通过仪器监控磁场的变化,也能为地震预测提供可能的蛛丝马迹。科学研究需要有定量的方法,而这些最靠谱方法,通通和地震云没有半点儿关系。

云的最大特点在于“奇”,与一般的云有着明显的区别。蔚蓝的天空中有时会留下一条飞机的尾迹,常见的条带状地震云很像飞机的尾迹,不过更加厚实和丰满些,它一般预示震中处于云向的垂直线上。

另外有一种辐射状的地震云,则有数条的带状云同时相交在一点,犹如一把没有扇面的扇骨铺在空中,云的交点垂直于地面就是震中所在地。此外还有一种条纹状地震云,形似人的两排肋骨,根据此云判断震中较为复杂。地震云出现的时间以早上和傍晚居多,地震云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地震云的长度越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越令人恐怖,则所对应的地震强度就越强。

目前,对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虽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的解释地震前出现的这种现象,所以至今还是个谜,而且地震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预报地震,最好采用综合法。地震工作者们认为,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也有的认为,“地震云”的必然性尚缺乏实验数据,也可能是一种巧合。究竟如何,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关词条

推荐分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