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卫生防疫

首页 > 安全知识百科 > 自然灾害 > 内容

地震后卫生防疫相关知识

一、建立抗震救灾工作保障体系

1) 组建抗震救灾疾病预防控制队伍。

2) 组建抗震救灾卫生防疫消杀队伍。

3) 组建抗震救灾宣传报道队伍。

各个队伍要根据各自职能职责配备必需的交通、通讯工具,现场卫生处理设备、药品、消杀灭药械、预防用生物制品、检验设备、试剂及个人防护物品和必要的生活物资,以保障应急任务的执行。

二、疾控防疫和消杀工作

1) 紧急建立灾后疾病监测系统,组织开展震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灾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并提出防治措施;

2) 加强疫情报告,实行灾区疫情日报和零报告制度。市、乡、村三级防疫人员要按照村-乡-市的程序向市疾控中心规范上报传染病疫情,一旦发生重大疫情和特殊医学紧急事件要第一时间上报,以便及时组织力量开展调查处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在这个时期,卫生防疫部门应该做好以下工作,防止疫情的发生

1.迅速解决饮水卫生问题。因地制宜地开展饮水消毒或采取打井供水的措施;保障必须的饮用水量(每人每天至少4升清洁饮用水);

2.抓好食品卫生问题;防治各类食物中毒;

3.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工作,控制肠道、虫媒及动物病流行;

4.做好安置区的卫生规划,加强灾区安置区的粪便,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并消毒处理;

5.对灾区极易发生的传染病严密监控,并采取各种积极主动措施,严防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发生,如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乙脑等;并加强灾区儿童麻疹免疫接种;

6.遇难者的尸体消毒处理;

7.加强健康教育,强化灾区常见卫生问题防疫知识的宣传教育;

地震发生后,各种基础设施都损毁殆尽,人们失去最基本的生活保证,很容易引发传染病,在这个时期,卫生防疫部门应该做好以下工作,防止疫情的发生。

1.迅速解决饮水卫生问题。因地制宜地开展饮水消毒或采取打井供水的措施;保障必须的饮用水量(每人每天至少4升清洁饮用水);

2.抓好食品卫生问题;防治各类食物中毒;

3.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工作,控制肠道、虫媒及动物病流行;

4.做好安置区的卫生规划,加强灾区安置区的粪便,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并消毒处理;

5.对灾区极易发生的传染病严密监控,并采取各种积极主动措施,严防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发生,如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乙脑等;并加强灾区儿童麻疹免疫接种;

强烈地震后,城市自来水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供水中断,城乡水井井壁坍塌,井管断裂或错开、淤砂,地表水受粪便、污水以及腐烂尸体严重污染,供水极为困难,有时不得不饮用河水、塘水,沟水和地下遭积水、游泳池水以及雨水。地震后应该寻找水源,检验水质,进行饮用水消毒。混水澄清法:用明矾,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作;饮水消毒法:煮沸消毒效果可靠,方法简便易行;建立水源卫生保护和饮用水消毒制度;积极修复自来水系统和水井,必要时打临时浅水。

搞好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专人负责救灾食品的贮存、运输和分发进行卫生监督;对挖掘出的食品进行检验和质量鉴定,不能随便食用;食堂,饭店要有防蝇设备,要保证供应的食品清洁卫生,要创造条件对食具作到用后洗净、消毒。

相关词条

推荐分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