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治理

首页 > 安全知识百科 > 环境污染 > 内容

盐碱地治理相关知识

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面。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具体的治理方法是:

1、洗盐。洗盐就是把水灌到盐碱地里,使土壤盐分溶解,通过下渗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或淋洗出去,侧渗入排水沟加以排除。

2、平整土地。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状盐渍化。

3、适时耙地。耙地可疏松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起到防止返盐的作用。耙地要适时,要浅春耕,抢伏耕,早秋耕,耕干不耕湿。

4、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

目前,我国盐碱地综合高效改良种植技术模式已经取得了切实有效的成果,重度盐碱土壤经一次性改良后,水稻、高粱、玉米、绿豆、向日葵、甜菜、燕麦、黑麦草、稷子等作物长势良好,产量显著好于传统方法改良并种植的作物。

但是,在多年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盐碱地生态改良推广工作依旧存在很大的难度。自然原因上,盐碱地大面积分布地区气候环境恶劣,生产基础条件较差,导致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成本原因上,水渠建设、机械购置、土地平整成本高昂,加上改良剂、肥料、水、电、种植材料等,极大地加剧了当地农民盐碱地改良的经济负担。因此,大面积盐碱地改良工作多在企业及种植大户的推动下才得以开展。

事实上,多数国内相关企业由于缺乏国家专项资金扶持、投资较大、资金回收慢、技术不成熟等原因,盐碱地改良项目往往损失惨重,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盐碱地高效利用工作的开展。建议国家把资金和政策重点放在鼓励盐碱地开发的农民及企业上,减少他们的改良成本,在相关企业技术力量的支持和指导下,充分调动当地农民盐碱地开发的积极性,保障粮食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实现精准扶贫。

硫酸钙治理盐碱地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治理盐碱地单靠一种方法一种材料是不可能的,需要综合治理。硫酸钙可用作盐碱地的土壤改良剂,属于其他类肥料。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次要养分S、Ca,但是硫酸钙不溶于水,其所含的硫和钙难以释放,很难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说它是改变土壤理化性状的无机调理剂更为贴切。硫酸钙在农业上用作化肥,能降低土壤碱度、改善土壤性能,中和酸性土壤。

作为资源来讲,盐碱地治理非常重要。但在盐碱地治理问题上,有损益的问题,一定要算成本。

从农业资源来讲,如何合理利用,关键问题是做好顶层设计。不是可治理的地方就一定要治,土地资源利用、水资源利用是系统工程,例如,治理后水资源配比情况如何,哪些地方成本太高,均需要综合考虑。

对于不同地方,既要综合施策也要分类施策。例如在新疆地区,曾采用脱硫石膏这种化学技术进行治理,原因在于当地脱硫石膏几乎不用钱,本身堆在电厂是废物,100公里运距范围内基本电厂是不收钱的。因此采用这种办法灌水一次,大概十几年就可以治理成功。这样一测算成本,除了个别地方排渠和灌渠需要改造之外,其他成本很低。然而面临的问题是,因为盐碱地很复杂,各地PH值并不一样,对土壤机理的化验是一笔非常大的费用。有时工程设施和其他设施钱用得不多,但是在测土方面会花很多钱,而且这方面的投入是消耗性的。

盐碱地(Saline)是指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的一个土壤种类。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盐碱地面积约3460万公顷,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近1/5耕地发生盐碱化。

土地负载愈来愈重,人均耕地少、耕地总体质量差。因此,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尤其是内陆干旱农业灌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土治理、生态环保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词条

推荐分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