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冷

首页 > 安全知识百科 > 社区安全 > 内容

集中供冷相关知识

1、成本更低

据调查统计,200米以上的建筑使用这种集中供冷技术,比空调成本更低,相比自建空调设备,可以节约机房占地、冷却塔屋面占地,还解决了空调制冷的电增容费,而且无空调外挂机等。所以目前,此项技术非常适用于200米以上高层建筑密集的商业区,将比安装空调的成本更低。

2、环保性更高

集中供冷主要使用的制冷剂是溴化锂,这是一种相对环保的无机物。它是一种高效的水蒸气吸收剂和空气湿度调节剂,可用作吸收式制冷剂。相较于空调主要的制冷剂氟利昂来说,要环保很多,所以总的来看,集中供冷是一种无公害的制冷方式,环保性能会更高。

据媒体报道,济南CBD(中心商务区)从2022年开始,该片区试运行集中供冷模式,已覆盖了片区内办公楼、酒店、商业综合体等公建用户近21万平方米。

1、 一网两用仅限于北方

日前,想要节约成本,实现夏季供冷、冬季供暖的一网两用的模式,实际上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夏季,南方的供冷需求旺盛,电力供应紧张,但在我国南方地区普遍没有铺设集中供暖管网,要想实现集中供冷,就需要重新建设一套管网,这样一来,建设成本较高,集中供冷就不再具有成本优势。

2、 不适合工业、民用

目前,此项技术还未大规模投入使用,其中一大原因是建设成本较高,仅在200米以上的建筑群应用的性价比高于空调制冷,但在海拔较低的建筑或工厂,还不能实现降本增效,所以目前还不适用于工业生产或居民使用。

分布式燃气冷热电联三联供与集中供冷的区别

集中供冷则是指夏季将7℃左右的冷冻水作为制冷剂输送到冷站,利用冷交换原理将7-9℃左右的冷冻水置换出来,进入用户的末端空气托盘系统,满足用户夏季的供冷需求。夏季供冷,冬季供暖,利用的是同一个管网。

据了解,夏季集中供冷与冬季集中供热使用同一套输配管网,将原来的热源切换到冷源,利用冷交换原理把将7-9℃左右的冷冻水作为冷媒输送到与冬季供暖的换热站在同一位置的换冷站,然后输入用户末端风机盘管,满足用户夏季的供冷需求。

一个管网两季用,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管网中的媒介始终是水,供冷还是供热取决于水温的高低。

夏季集中供冷时,以冷水机组等为冷源,利用现有冬季供热管网,把冷冻水输送到位于区域内的换热站,通过冷交换后将7℃-9℃的冷冻水输送到用户的末端风盘系统。

冬季集中供暖时,热水通过长距离管网输送到指定区域,再通过热力交换站,将热水送到每一位用户的末端系统,例如暖气片、地暖等。

此外,用户末端散冷设备如采用的是风机盘管,该种设备配备温度控制面板,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主调节室内温度。

对于“集中供冷”的概念,专家解释,集中供冷,又叫区域供冷,这里的区域可以是各种园区或是建筑群,区域供冷系统是为了满足区域内建筑物的供冷需求,由能源站集中制备冷水,并通过管网供给至各楼栋的系统。区域供冷系统一般由区域能源站、输送管网、在各建筑楼内设置的换冷站或用户入口装置三部分组成。

近日,北半球高温天气持续,欧洲等地电价涨高。而7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还指出,未来几十年,热浪将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气候变化的负面趋势将至少持续到21世纪60年代。面对全球气温的变化,可以推断,集中供冷技术将在未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

实际上,集中供冷使用的是与集中供热同一套管网系统,与集中供热的原理相同,管网中调节温度的是水,供热与供冷取决于水温的高低。供冷时,只需将7摄氏度至9摄氏度左右的冷冻水,进到用户的末端风盘系统,就可以满足夏季供冷需求。

这种模式并非适合所有用能场景,其推广应用也应进行科学的方案论证和系统设计。

用户“集中供冷”所支付的费用并不经济。从目前已经开展供冷试点的地区来看,对于2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集中供冷建设和使用成本,要低于单独空调机组的成本;对于一般商业建筑来说,两者的建设和使用成本基本差不多。

“集中供冷”需要更新输送管道。对于南方原本没有供暖设施的地区来说,新修建楼宇时如果考虑“集中供冷”模式,在设计和施工时,就可以照图进行,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原本有供暖设施的北方地区来说,按照有的专家提出的观点,可以利用原有的供暖管道进行“送冷”,但这里有一个制冷效率的问题。

在供暖时,无论是暖气片还是地暖,都普遍位于房屋的下部,这样较热的空气会在室内有效地上升,从而有利于热空气在室内形成对流,从而提高升温的效率,而且还可以让屋内的温度保持平衡。

相关词条

推荐分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