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消防安全小常识
1、不玩火、不随意摆弄电器设备。
2、入睡前,必须将用电器具断电、关闭燃气开关、消除遗留火种。用电设备长期不使用时,应切断开关或拔下插销。
3、液化气钢瓶与炉具间要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使用时,先开气阀再点火;使用完毕,先关气阀再关炉具开关。不要随意倾倒液化石油气残液。发现燃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不要在燃气泄漏场所拨打电话、手机。
4、不要在楼梯间、公共走道内动火或存放物品,不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和维修机动车辆,不要在禁火地点吸烟、动火。
5、发现火情后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讲明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留下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一、食物多样化地选择:一天中尽量吃够十二种以上的食物,一周食用的品种达到二十五种以上。当然我们无需刻意去强调、迎合这个数字,这里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食物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具体注意的事项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1、主食类粗粮与精细米面搭配着吃。脾胃消化功能弱的、少年儿童可适当控制粗粮在主食中的比例。
2、红肉(牛、羊、猪肉等)与白肉(禽类肉、鱼肉等)交替着吃。
3、蔬菜、水果要不同颜色、不同种类搭配着吃。对于爱吃不爱吃的蔬菜、水果,都需要改变口味喜好去做些尝试。
4、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亚麻籽油、山茶油、橄榄油等食用油根据烹调方式,合适选用,交替着吃。比如富含对身体有益的必需脂肪酸亚麻籽油、橄榄油、山茶油等可以在凉拌菜或蒸煮菜时使用,不宜高温煎、炒、炸。如果家里不常做饭或是人口不太多时,最好选购小包装的食用油,因为食用油开封后,必需脂肪酸、维生素E等很容易被氧化而降低或失去营养价值。
日常生活中如何安全用药
1、注意查看保质期,保证药物正常使用
有的人因为常年身体而没有患病,所以家里储备的药品也是一放许久。人们很少会有去关注药品生产日期的,所以常常药放过期了也不知道,当需要用到的时候就这样吞服,结果造成不可小觑的后果。
2、注意查看药品的使用说明,不可胡乱用药
在使用前一定要注意看药品的使用说明,不同的病症要用不同的药物,一定不要胡乱用药。当自己实在不清楚症状的时候建议前往医院或者是药房,找专业的医务人员提供建议并在他们的监督下使用药物。
3、注意用温开水吞服药物,不能用茶
不管是在喝中药还是吞西药的时候,都不能用咖啡、茶等具有刺激性的液体,一定要使用温开水吞服。因为在这些液体中的某些成分会跟药品中的一些成分所结合生成沉淀或者是其他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一定要注意用温开水服药。
什么样的水是安全饮用水?
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七大营养素(矿物质、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水和膳食纤维)之一,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安全的饮用水,才能保障生命的健康生存。
从饮水与健康的角度来讲,良好的饮用水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干净,不含致病菌、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二是含有适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三是含有新鲜适量的溶解氧;四是偏碱性的,水的分子团要小,活性要强。
目前,我国居民的饮用水主要有:自来水、纯净水、人造矿化水、矿泉水和天然水。
自来水是直接取自天然水源(地表水,地下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净化消毒后再输入到各用户,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生活饮用水。
纯净水一般以城市自来水为水源,把有害物质过滤的同时,也去除了钾、钙、镁、铁、锌等人体所需的矿物元素,不宜多喝。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最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在雾、雨、雪天,最好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以便于机动车司机尽早发现目标,提前采取安全措施。在一些城市中,小学生外出均头戴小黄帽,集体活动时还手持“让”字牌,也是为了使机动车及时发现、避让,这种做法应当提倡。
横穿马路应该注意什么?
横穿马路,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会大大增加,应特别注意安全。
l.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
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网络安全问题
1、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
提醒:在登录购物网站时要核实网站的域名是否正确,审慎点击商家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以防是钓鱼网站。
2、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
提醒:对于已经废弃的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一定要妥善处理好。
3、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
提醒: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XX用于XX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复印完成后要清除复印机缓存。
4、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提醒:一般情况下,简历中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具体信息,尤其是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
5、不在微博、群聊中透露个人信息
提醒:在微博、QQ空间、贴吧、论坛等社交网络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