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突水

首页 > 安全知识百科 > 自然灾害 > 内容

矿井突水相关知识

煤矿水害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1.地质因素包括:老窖、老空积水、含水层和断层导水等。其中老空积水是指生产矿井的老采空区、老巷道等积水,这种水存在于采掘工作面周围,既可以形成大面积的积水区,也可以以零星形态分布,这种水体的水量虽然不是很大,但因流动快而具有很大的突发性,尤其是矿区开采多年,而且下山开采,上部的煤层大都已采空,容易形成老积水。

2.人为因素主要指一些煤矿,超层越界开采,防水系统不完善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害灾害。

煤矿水灾害是与瓦斯、煤尘等并列的矿山建设与生产过程中主要安全灾害。矿井突水是因井巷、工作面与含水层、溶洞、溶穴、陷落柱、构造破碎带等接近或沟通而突然产生的出水事故。在采矿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大量涌入矿山坑道,往往使施工复杂化和采矿成本增高,严 重时甚至威胁矿山工程和人身安全。由于其发生突然和出水量大的特点,常常影响生产或淹 井,而且突水后还要负担巨大排水费用,采矿和矿井安全都受到严重威胁,有时候甚至会造成直接的矿区报废,不能继续开采,给经济和资源利用方面造成严重的损失。

如湖南煤炭坝矿区,顶板为长兴灰岩,底板为茅口灰岩,都是强含水层,开采中矿井用水量很大,达 8230m/h,每采一吨煤便要从井下排出 120 吨水,紧排水费用一项便占原煤成本 1/4 以上。水害严重时还会发生突水淹井事故,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山东淄博北大井发生突水淹井事故,水量达 433m/rain,仅一个多小时便将整个矿井淹没,造成人员财产的重大损失。开滦范各庄发生特大突水,最大图水量达 2053m3/rain,为世界采矿史上所罕见,使范各庄、吕家沱和林西等矿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达 5.9 亿元,影响采煤 865 万吨。

突水事故发生是有前兆的,只要掌握突水的各种前兆,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判断,就会最低限度地减少事故的损失。 矿井突水的预兆可总结为一摸二看三四听, 五红六汗硫化氢。 七上八下九水沟, 嘴尝手捏身体冷。

矿井突水的应急措施

1.尽快安全撤出灾区人员,积极组织营救遇险遇难人员,及时救治受伤人员。

2.迅速找到并控制或消除事故的危害和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

3.根据事故性质迅速恢复被损坏的供电、通风、提升运输、排水、通讯等系统,确保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并采取措施为遇险人员逃生创造条件。

4.根据救护队侦察情况迅速制定救灾方案和救灾作战计划。

5.为保证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条件具备时,应在靠近灾区的安全地点设立井下救灾基地。井下基地的指挥由领导小组选派具有救护知识,并熟悉现场情况的人员担任。井下基地必须装有直通地面的电话。

防治措施

煤矿水害灾害的防治应该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治后掘”的方针,落实“防、堵、疏、排、截”综合防治。

详细的地质勘查可以有效的对矿井突水进行预测与预报。建井前的水文地质勘查是整个煤矿生产的指南针,但是由于一些煤矿任意更改钻孔深度,或者减少钻孔数量,加之野外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存在一定局限,最终导致这些煤矿水文地质资料的详细程度和可靠程度较低,尤其是有些地质资料没有对相关的地表水、岩溶水对开采的影响作出充分评价,甚至水文地质边界不清,矿井涌水量预测存在较大误差等因素都会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因此强化建井前的水文地质勘查是煤矿安全必须做足的功课,特别是对于地质结构较为复杂的矿井尤为重要。

相关词条

推荐分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