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鲜艳的各种饮料、奶油蛋糕上精美的图案、五颜六色的糖果、豆绿的粉丝、红黄的鲜虾片,这些食品大都鲜艳欲滴,通过漂亮的外表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些颜色鲜艳的食品都是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色素的。但是这些食用色素安全吗?
我们日常饮食中食品色素无处不在,它的普及让我们经常会吃到食用色素,那么,食用色素安全吗?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的食品添加剂小知识。
食用色素的定义
食用色素,是色素的一种,即能被人适量食用的可使食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颜色的食品添加剂。食用色素也同食用香精一样,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种。天然食用色素是直接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对人体一般来说是无害,如红曲、叶绿素、姜黄素、胡萝卜素、苋菜和糖色等,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人工合成食用色素,是用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故又称煤焦油色素或苯胺色素,如合成苋菜红、胭脂红及柠檬黄等等。这些人工合成的色素因易诱发中毒、泻泄甚至癌症,对人体有害,故不能多用或尽量不用。
食用色素的主要作用
许多天然食品具有本身的色泽,能促进人的食欲,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因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是食品的重要感官指标。但是,天然食品在加工保存过程中容易退色或变色,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人们常常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添加食用色素,以改善感官性质。
在食品中添加色素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其实,在古代,人们就知道利用红曲色素来制作红酒。自从1856年英国人帕金合成出第一种人工色素——苯胺紫之后,合成色素也登台上场,扮演着改善食品色泽的角色。
食用合成色素一般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好,无臭无味,品质均一,易于溶解和拼色,并且成本低廉,广泛用于糖果、糕点上彩装和软饮料等的着色。色淀广泛用于制造糖果、脂基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等。食用天然色素虽可广泛用于多种食品着色,但一般着色力和稳定性等均不如食用合成色素,而且成本较高。无机色素应用很少,多限于食品表面着色。
食用色素安全吗
从安全角度来说,色素只要在国家许可范围和标准内使用,就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目前的问题是,食品中添加色素的行为过于普遍,即使某一种食品中色素含量是合格的,但消费者在生活中大量食用多种含有同样色素的食品,仍然有可能导致摄入的色素总量超标,从而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此外,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过多摄入合成色素可能会引起行为异常和学习障碍。有关试验结果也表明,大量人工合成色素的摄入可引起过敏症,如哮喘、喉头水肿、鼻炎、荨麻疹、皮肤瘙痒以及神经性头痛等。色素在一定的范围内摄入时,是不会表现出毒性的,只有在大量摄入时才可能成为不安全因素。因此,我们不反对食品中添加色素,但反对滥用色素,更反对隐瞒色素的使用。由于目前尚不清楚很多色素大量摄人时的潜在危害因素,所以在食品的包装说明上要有色素标示及含量,以供消费者在购买食物时有所选择。
为了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国家对人工合成色素在食品中允许使用的品种、范围和添加量作了严格的规定,目前被批准使用于食品的常见人工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的范围和用量,软饮料(如碳酸饮料)、蜜饯、糕点、糖果、果冻等可使用规定的食用色素;牛奶、纯水、肉制品(如肉干、肉脯、肉松)、炒货(如瓜子、松子)等禁止添加人工合成色素。并强调婴幼儿食品中严禁使用任何人工合成色素。
但是食品市场鱼龙混杂,总是有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追逐利润而过量添加色素。为降低色素给我们的健康造成的危害,除有关主管部门加大管理和打击力度外,消费者也可采取一些措施,减少色素的摄入。
食用色素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食用色素时应注意务必使用经国家批准的食用色素,使用量和使用范围也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注意国标上限量是以色素含量100%计算,色素含量不同应通过计算来换算限量。建议客户进行小规模实验。
在选择食品时,不要被食品中漂亮的颜色、艳丽的外衣所迷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仔细辨别,避免购买过分鲜艳的食品。
色素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本身并没有错,重要的是看怎么使用。使用得当,可造福人类,用不好,则会带来危害。佰佰安全网提醒您,一定要合理使用色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 责任编辑: 刘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