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闻> 正文

高校学生信息泄露 信息泄露怎么办?

2018.09.12 14:06 3553

现在企业竞争太激烈了,利润太薄了,讲白了,就是那么回事,我们才会用这个办法,我们一旦有办法,谁会这样干?

———自称涉事公司负责人的赵某

关键是要找到信息泄露的源头。就像偷车的人和买赃车的人里面,偷车的更可恶。这家公司不买,还是有其他公司。我想找到的是那个卖信息的人。万一下次再卖,卖给其他贷款机构岂不是更危险……

———邓同学

查询个人缴税情况,却发现“被入职”了从未听说过的公司?近日,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学生向记者反映,该校大量学生遭遇个人信息泄露,多家企业利用这些信息捏造员工身份并虚报工资记录,背后目的可能是逃税。有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虚报工资记录是因为企业“利润太薄”,将告知税务部门删除信息并赔偿学生损失。

多名学生意外发现“被入职”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2014级学生小刘告诉记者,9月6日,班里一位同学去江苏省税务局官网查看个人缴税情况,意外发现任职单位里多出了一家“江苏*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任职时间是今年4月到8月。但是,同学并没有在这家公司上过班,甚至连这家公司的名字都没听说过。

感觉事有蹊跷,同学将此事告知了小刘和班里其他同学。大家查询后发现,全班40多人,至少有30多名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入职”了江苏*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任职时间”集中在今年4月到8月。

小刘说,这件怪事很快在学校里流传开来,不少2014级和2015级的学生登录江苏省税务局官网进行查验,都发现了类似的“被入职”情况。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官网信息显示,该学院坐落于江苏省靖江市,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常州大学和靖江市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根据该校披露的招生计划,2014年计划招生1800人,2015年计划招生2071人。

学生们的自发统计显示,“被入职”的学生可能超过千人,涉及的公司至少有7家,基本都是江苏的公司。“被入职”的时间少则两个月,多的近两年。

有2014级的学生发现,在一家“常州科太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内,自己从2015年1月到11月、2016年1月到6月都有工资记录。然而,相同时间段内,这名学生都在校内上学,没有出去实习,也没有听说过这家公司。

在税务局官网内,学生们能看到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号,以及所谓的“任职单位”和工资记录。据此,学生们怀疑,事情的源头是大规模的学生信息泄露,他们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被企业盗用了。

学生:更反感贩卖信息的人

小刘说,学生们很快将情况反映给了学校。据她了解,学校已安排2014级和2015级的各班辅导员出面,收集同学的信息泄露情况。记者于9月10日下午联系了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新闻中心,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学校正在收集学生情况,也报了警,但具体调查进展需以学校官方回应为准。

“相比这家公司,我更反感的是贩卖我们信息的人。”同是2014级学生、同样“被入职”江苏*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的邓同学说,该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已经向他承诺,会联系税务部门删除相关记录,积极处理后续问题,对于愿意接受赔偿的同学,公司可以给予赔偿。

9月10日,邓同学、小刘和部分同学发现,税务局官网中的任职单位一栏还显示有江苏*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但工资记录已经消失。

记者了解到,已经有学生分别在靖江、无锡和上海等多地报警。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都属于“公民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将合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企业始终没透露信息来源

“我们要求很明确,主要是找出怎么泄露的,然后才是赔偿的事……我们真的很担心信息被二次泄露。”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学生小明说,9月7日,他发现自己也“被入职”了*鑫。

记者了解到,小明和邓同学都与自称*鑫负责人赵某的男子进行了电话沟通,该男子在电话中表示,公司确实用了学生信息去抵扣今年的用工成本,如果“冲账”成功,公司“年底就可以少缴税”。

该男子还在电话中对学生说,“现在企业竞争太激烈了,利润太薄了,讲白了,就是那么回事,我们才会用这个办法,我们一旦有办法,谁会做这种事情”。不过,他始终没有向学生透露信息的具体来源。

记者检索天眼查发现,该男子使用的电话号码,与*鑫企业信息中的联系电话一致。9月10日晚,记者尝试联系这位自称赵某的男子及*鑫目前的法定代表人汤某平,两人的电话始终没有接通。另一家涉事公司,苏州*呈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孙某军接了电话,但记者说明身份后,孙便挂断了电话。

邓同学对记者表示,虽然*鑫利用了学生信息,但后续处理态度还可以,在他看来,关键还是找到信息泄露的源头。“关键是要找到信息泄露的源头。就像偷车的人和买赃车的人里面,偷车的更可恶。这家公司不买,还是有其他公司。我想找到的是那个卖信息的人。万一下次再卖,卖给其他贷款机构岂不是更危险……”他说。

“这次是有企业为了少缴税,下次会不会有人拿我们的信息去办信用卡?”小明说,追溯泄露源头、防止信息二次泄露,让学校给出说法,是学生目前的普遍诉求。

专家分析

企业行为或为逃税

为何有多家企业在税务系统中虚报员工和工资记录?有专家表示,企业这样做,可能是为了逃税。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支出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予以扣除,扣除数额越大,缴纳的税款越少。企业利用学生信息伪造工资记录,可以虚报企业的人力成本,从而减少纳税。

北京都高律师事务所税务律师高晓霞举例说,假如企业赚了100万元,在不考虑企业其他费用,只考虑经营成本的情况下,若每个员工的工资为1万元,10个员工就是10万元成本,扣减员工成本后的90万元就需要按照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缴纳税款。但若企业有20个员工,人力成本就是20万元,只就80万元的利润需要纳税。

目前,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3500元。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利用他们的个人信息伪造的月工资普遍为3500元。高晓霞分析,企业在税务系统中显示员工工资为3500元,既避免了为虚增的员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又虚增了企业经营成本,减少了应该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记者发现,使用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学生的信息的企业多为保险公司。对此,高晓霞指出,保险公司是以人力资源为主的企业,主要依靠员工招揽客户买保险盈利,其行业特点决定了其经营成本主要为员工。当保险公司人力成本增加时,其缴纳的税款就会更少。保险公司虚构的员工人数越多,其缴纳企业所得税税款越少。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中例举了多种偷税情形及处罚办法。据了解,如企业存在其中例举的偷税情形,行政机关可以依法进行处罚,达到量刑标准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高晓霞表示,如虚增人力成本与减少纳税的行为属实,涉嫌逃避缴纳税款罪。《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信息泄露怎么办?

第一、更换账号。个人信息泄漏后,要第一时间换账号。由于现在网络十分发达,信息泄露之后如果不换账号,那么在这个账号下登陆的各种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因此,一旦发现了泄露的源头,就要立刻终止使用这个账号,从源头切断泄漏源。

第二、更改重要的密码。现在的人离不开网络,一旦个人信息泄露,涉及面非常广。尤其对于喜欢网购的人来说,个人信息往往和银行账号、密码等重要的信息联系在一起。因此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应该马上更改重要的密码,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第三、报案。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应该报警。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这样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还可以避免更多的经济损失。

第四、收集证据。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种各种的邮件,接到天南海北的电话。这时候要留心,记下对方的电话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可能这些信息很琐碎,但是一旦收集好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自己维权,而且还可能帮助更多的人。

第五、律师起诉。如果个人重要的信息丢失,而且知道怎么丢失的或者是有很多线索,那么就可以向专业的律师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律师给予肯定的答复,就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六、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防止被骗。个人信息泄漏后,不仅可以用这些信息盗用你的账号,甚至还可能骗你身边的亲朋好友。所以一旦你的信息泄露,或者联系工具账号丢失,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你的亲朋好友,要他们倍加防范,以免上当受骗。

第七、无关重要的信息可以不予理睬。现在信息泄露十分严重,防不胜防,如果事事都要追究,可能不会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对于无关紧要的、不涉及自身利益的信息,可以选择不予理睬。

佰佰安全网:现实情况是,无论你自己多么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其实你在互联网上其实早就已经是一个透明人,早就有人已经掌握了你的信息,那么就随时哦存在泄露的风险,这都是你不可控的,互谅网没有秘密。

( 责任编辑: 武伟伟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推荐

高校学生信息泄露 信息泄露怎么办?

2018.09.12

2552

高校学生信息泄露 还没毕业就已经工作了?

2018.09.12

1479

高校学生信息泄露 怎样才能避免信息泄露?

2018.09.12

2205

危险!公安部提醒:这些东西千万别晒到朋友圈

2018.02.16

1560

川苏两高校公布学生身份证号 仍存泄露个人信息

2017.12.17

1914

加载更多

最新资讯

惊悚!女子买房一楼院内挖出人骨想退房被拒 河南长垣刑警介入调查
2025.07.01 808
净水器骗局曝光!不良商家专骗老年人!
2025.07.01 621
提醒:这些工作文件,不能通过微信发送 多名公职人员被处理!
2025.07.01 624
到底怎么管控的?“被机场拦截”的充电宝正在流入二手市场,但真伪难辨存隐患
2025.06.30 857
上海一外卖员被小区门夹成十级伤残!物业甩锅玩手机,法院判决太痛快!
2025.06.30 932

热门排行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2022.01.29

8745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2021.04.30

31412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2021.12.30

15805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2021.05.31

29474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2021.04.30

2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