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湖南发生了一起令人心中发怵的事,一个年仅12岁的小学生竟持刀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心里是有多大的仇恨?有媒体报道,该小学生吴某康因为不满母亲的管教方式,被母亲打后心生怨恨去厨房拿着菜刀将生母砍死。
事情大概是这样子,12月2日傍晚,身为人母的陈欣(化名)又一次看到12岁的儿子吴某康在家抽烟,因而对吴某康进行了教训,并拿皮带打了他。结果这个读六年级、身高与妈妈一般大的少年,并不服妈妈的管教,直接挥刀向母,以20多刀杀死了自己的亲妈,甚至砍断了母亲的双手。
“这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被宠坏了。”死者的父亲陈某华告诉记者,“女儿是这两年回老家生二儿子,才开始带吴某康,看到他身上有不好的习惯,会去管教他。”
“事发那天晚上,应该是吴某康抽烟,我女儿用皮带抽了他,所以他才会拿菜刀砍向他妈。”陈某华说,“我女儿确实有脾气,但是人很善良。”
陈某华介绍,外孙比较叛逆,见到他和外婆比较冷漠,经常找陈欣要钱,“有一次我给他二十元钱,他觉得少,还打了我几下。”
“女儿看他抽烟、经常玩手机,不听话,会骂他,但是很少打他。”陈某华说,“反而是他经常不高兴就打他妈妈。”
事发前一个星期,吴某康并没有去上学,家里人并不知情,因为他都是按时出家门的,“出了这事儿后,他老师才说他逃学的事。”
陈欣被害后,吴某康居然用母亲的手机向老师请假,他跟老师发信息说,“吴某康明天请假行不,他感冒了”。
“这孩子习惯不好,喜欢偷别人钱物。”村民刘梅(化名)告诉记者,“他平时不怎么爱和别人交流,比较沉默。”
陈某华讲述,之前吴某康还偷了爷爷1000多元。“他爷爷也不批评他,昨天警察带他回事发现场了解情况,他爷爷还摸了摸他的脸。”
根据犯罪心理学的知识,普通杀人案与仇杀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仇杀案会出现过度杀害的现象,即对受害者的尸体造成泄愤侮辱性的破坏,例如断其手脚。弑母本就是人神共愤的大罪,而这次仅仅是一个12岁的少年,并且以“仇杀”的方式,杀害了给予自己生命的人。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骇人听闻的悲剧?吴某康自己的回答是:“我就是恨她”、“管的太严”。
看完这则消息团团当时就震惊了,突然想起,前不久微信群里传播着这样一个视频:
▼
视频中,约莫10岁的孙子先用腿将奶奶勾住,后在路人的劝阻声中继续打奶奶,并口喷脏话。
口口声声称不关路人的事,最后甚至脚踢路人,奶奶全程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甚至阻止路人向其孙子还手。
从他的眼神里,你看到了什么?凶!狠!恶!这就是宠出来惯出来的狠小子。有人说:他还是个孩子啊,还不懂事啊!
俗话说7岁看到大,孩子现在的教养,很大程度就已经决定了成年的样子!孩子在这样的纵容下,从一件件看似小事的坏事开始做起,等长大了,就会无法无天,胡作非为了。品行不端的人,迟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熊孩子只因奶奶不给买玩具而撕扯奶奶头发
图片中的小男孩儿是一个8岁的孩子,长得乖巧可爱,但是却让妈妈操碎了心。由于孩子从小身体不是很好,全家人都是格外的呵护要什么就给什么,因而养成了小皇帝的脾气,只要一不顺心便会随手大人,有一次小兵跟着奶奶去逛街,半路上看上一款玩具,但是奶奶不给买,一气之下的小兵便对奶奶拳脚相向,还用力撕扯奶奶的头发。
女高中生嫌父母是乡下人不准进校门
(网络配图)
高中生玲玲(化名)出生在一个农家,但是由于父母年纪比较大了才得了这么一个女儿所以十分疼爱,虽然家庭条件有限,但是尽可能的把所有好东西都给女儿,从小孩子也没吃什么苦。
随着玲玲越来越大便从农村到了县城读高中,在周围同学的影响下花钱也越来越大手大脚,每次要钱若父母不给就采取绝食甚至以死相逼,让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更加让父母伤心的是女儿嫌他们是农村的,丢面子竟然从不允许父母踏进学校,只能在校门外偏僻的地方随意聊上几句。
无论是湖南小学生弑母案还是后面的几则故事,究其根本都反映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
我们总把“棍棒出孝子”挂在嘴边,可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对吗?小学生弑母案因为母亲对儿子的不求上进而暴力相向。到头来孩子不但没有改变而是在内心堆积成了怨恨!这件事应该让那些信奉棍棒出孝子的家长们深思,对于孩子来说,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沟通以及引导,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阴暗压抑的环境下,无论是内心还是身体都不会健康的。
“砖家”说:在爱中成长的孩子,懂得爱。“砖家”这话不知误导了多少人,不知把多少家庭推向了毁灭的深渊。后面的几则故事中家长给了孩子足够的“爱”,可是结果呢?是爱给得太多,还是爱的方式不对?这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有人说,小学生弑母案中母亲对孩子的教育确实是过于严苛了。殊不知,在子女教育中,管教太严往往只是背锅的假象,而背后的真凶其实是母爱和父爱的缺失,以及错误的教育理念。
接下来团团就为大家盘点一些教育缺失的现象。
1
◆◆丧偶式育儿◆◆
从小就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心理素质上往往都会比别家孩子差,甚至一不小心就产生心理扭曲,若没有及时发现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日积月累后很可能就产生悲剧。丧偶式育儿,不仅仅让夫妻关系疏远崩溃,也让母子之间产生深深的隔阂。
现在社会都在强烈呼吁关爱留守儿童,也在强烈呼吁那些忙于工作的父母,多抽出些时间与孩子相伴,再忙也不忘与孩子多沟通,毕竟孩子成长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父母的参与。
2
◆◆家暴式育儿◆◆
前阵子,一位复旦教授写的《不打不骂是教不出好孩子的》刷屏全网。他主张学校和家长对孩子有适度的惩戒,让孩子记住犯错成本。
适度惩戒原本没有错,但是落实下去,很多父母的手便“没轻没重”起来。
弑母的小康在案发当晚,因为在校表现不好被老师通报批评,又被母亲发现在厕所抽烟。愤怒的康母摔碎了儿子的手机,还拿起皮带抽打儿子,邻居们都听到了小康凄厉的哭声。
后来一时怒火攻心的小康冲进厨房拿起菜刀,对深爱自己的母亲砍了20多刀,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暴力是最低级的家教,每次使用暴力“打服”孩子,只是暴露出教育孩子的无能。更可怕的是,当父母倾向于用暴力解决一切问题时,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意识,当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要用暴力解决。
喜欢家暴的父母,一直和自己的孩子处于紧张的对抗关系。一旦孩子有了足以伤害父母的能力,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回击父母来保护自己。
家暴式育儿,让孩子痛恨父母。
棍棒底下出不了孝子,总是挨打的孩子,并没有在挨打中知错,反而对父母越来越怨恨。摆脱棍棒式教育,与孩子之间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交流,这才是最合适的方法。
◆◆控制式育儿◆◆
前段时间,备受争议的中国虎妈蔡美儿的两个女儿都进入哈佛大学读书的消息,震惊了那些反对“高压教育”的人,许多人再一次提出要对孩子进行高压教育。
然而,许多父母并不是像蔡美儿一样,对孩子进行有目标的引导和鞭策,而是等到孩子出现了问题,才揪住孩子的错事不放,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
就像这次事件中不幸被杀的康母,她在老师通知之后,才发觉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表现极差,甚至撒谎逃学,等到真正翻开孩子的书包,才知道孩子沉迷于玩手机,厌学至极,到看到香烟盒子,才知道孩子偷偷学会了吞云吐雾。
控制型父母看不到前因,却一定要暴力改变结果,不但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也让孩子对自己失望透顶。
很多父母普遍缺乏一种界限敢,和孩子之间不分你我,喜欢以爱之名,闯入孩子的世界,看父母进孩子的卧室习不习惯敲门就可以看出,其实是一种病态的共生。
海灵格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而不幸的家庭,都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
孩子被拽在父母的手心,却发现世界已离孩子而去。被父母控制、禁锢,甚至是绑架的孩子,是被世界遗弃的孤儿。要尝试给孩子一些空间,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标准强制孩子。
佰佰安全网表示,孩子不是一天变成“禽兽”的。我们爱孩子,就要在他出现问题之时,认真分析他的问题,帮助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不纵容,不溺爱,不忽视,多尊重,才能让我们的爱变成一种健康阳光的力量,驱逐孩子内心的不理解和不体谅。
( 责任编辑: 慕丹萍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