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剑指PM2.5,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大气治理行动计划。目前,它具体的落实情况如何?大气污染治理的难点在哪?下面,我们通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与行业朋友的交流,来了解一下。
记者:对于污染防治计划的实际进行情况,目前各地各部门正在全力落实中,近期环保部又会同有关部门细化分解梳理22项政策措施,其中包括6条能源结构调整政策,10项环境经济政策,以及6个方面的管理政策。能不能给我们重点谈几项其中的这些政策?
柴发合:执行一个规划,一个计划,政策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驱动力。这些政策有激励政策,也有惩罚性政策。这种政策体系的建立,对推动大气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是非常关键的。但是还有一些政策是牵扯到这样的事情怎么来实现,比如各地大气污染改善都需要用天然气这种清洁的能源,清洁能源这个事情怎么来推进,资源怎么来配置,怎么来解决等问题。除了一般的要求之外,我们对政府怎么来考核,也得有一些定量化的指标。同时,对企业来说,治污我们也会给相应的政策,比如现在出台的燃煤电厂脱硫电价,一度电是1.5分钱,脱销电价一度电是1分钱,还有除尘改造,一度电给3厘钱,所以这样的补助对这些企业来主动投入到大气污染的深度治理中去,已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并且,在减排方面、在污染防治等方面,这些政策的持续完善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这22项措施,有各种各样的措施,但我个人认为每一项措施都是紧密围绕《大气污染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间最难解决的,需要国家制订政策和制订具体措施来实现的这些带有方向性的问题。
记者:您提到的奖惩措施我觉得特别重要,现在有哪些细化措施亟需出台,又应该从哪些角度来落实呢?
柴发合:比如说市场化这部分。因为这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里面特别强调,要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我们怎么能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怎么能吸引社会上的资金来投入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里面去,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在能源政策方面,特别是能源价格政策方面怎么来调节,比如说怎么样能够通过价格的调整让煤炭消费量下降,让大家使天然气能够使的很顺利等等。还有这里面淘汰黄标车,黄标车的淘汰也牵扯到一些政策问题,这次总理在讲话中,提到不光要淘汰黄标车,而且也要淘汰一些老旧机动车。政府要制订哪些激励性政策,让公众尽快淘汰这些黄标车或者是高排放的老旧机动车,所有这些东西都有一些政策问题,都是非常关键的。
( 责任编辑: 胡玲玲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