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秋后的轮状病毒已经悄悄来袭,儿童门诊诊室内腹泻、低烧的小病患明显增多。“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每年的8月中旬至12月,是小儿腹泻病多发期,其中10~11月份达到高峰,发病的多是6个月到2岁大的婴幼儿。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呈渗透性腹泻病,病程一般为7天,发热持续3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
轮状病毒(Rotavirus,简称RV)是一种双链核糖核酸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它是婴儿与幼儿腹泻的单一主因,几乎世界上每个大约五岁的小孩都曾感染过轮状病毒至少一次。然而,每一次感染后人体免疫力会逐渐增强,后续感染的影响就会减轻,因而成人就很少受到其影响。轮状病毒总共有七个种,以英文字母编号为A、B、C、D、E、F与G。其中,A种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而人类轮状病毒感染超过90%的案例也都是该种造成的。
轮状病毒是借由粪口途径传染的。它会感染与小肠连结的肠黏膜细胞(enterocyte)并且产生肠毒素(enterotoxin),肠毒素会引起肠胃炎,导致严重的腹泻,有时候甚至会因为脱水而导致死亡。虽然轮状病毒于1973年就被由澳洲的露丝·毕夏普(Ruth Bishop)所发现,而且造成婴儿与幼儿总计超过50%以上因为严重腹泻而住院治疗的案例,但是在公共卫生社群中它仍然没有被广泛地重视,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除了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之外,轮状病毒也会感染动物,是家畜的病原体之一。
孩子拉肚子,该不该“禁食”?前天上午,家住茶港的刘女士抱着3岁儿子到医院就诊,孩子已经有点迷糊。她说,孩子这几天拉肚子,吃什么拉什么,连喝水都会吐出来。刘女士心想,既然孩子吃什么都吐,还不如让孩子饿两顿,减轻肠道的负担。于是,刘女士一连两餐都没给孩子喂水喂饭,结果孩子依然腹泻,而且越来越蔫。看情况不对,她赶紧把孩子抱来医院。医生一查,发现患儿已经脱水,并伴抽搐、精神反应非常差,需住院治疗。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拉肚子,就不该再给孩子吃东西,让肠道得到“休息”,病情才能尽快好转。专家指出,“饥饿疗法”不仅不利于腹泻恢复,反而还会加重病情。
医生介绍,小儿患秋季腹泻后合理饮食和适当用药可缩短病程,对小儿健康影响不大。如果处理不当,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或者导致病情迁延,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所以,家长也应了解掌握一些小儿腹泻的家庭治疗护理方法。传统的观点是对急性腹泻采用禁食8~12小时,甚至24小时的饥饿疗法,而这种令胃肠道“休息”的治疗方法其实是错误的。“腹泻时不要禁食。即使急性腹泻时,患儿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并未完全消失。母乳喂养,可自由喂奶及喂水;人工喂养,可更换导致腹泻的奶粉;半岁以上的孩子,可选用米汤、稀饭或烂面条等喂养”。
佰佰提醒:
如何面对宝宝腹泻
轮状病毒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小儿消化道,有时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人工喂养儿,其原因是喂养时所用的器皿或食物消毒不佳。
怎样判断宝宝是否腹泻
排便次数,正常宝宝的大便一般每天1~2次,呈黄色条状物。腹泻时会比正常情况下排便增多,轻者4~6次,重者可达10次以上,甚至数十次。
大便性状、精神状态,有些宝宝还伴有吐奶、腹胀、发热、烦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现。
宝宝腹泻时,家长该做些什么
1、家长应该掌握一些数据。如大便性状和次数等,这样带孩子就医时,医生才能更有保证。
2、观察孩子是否有脱水。如孩子哭时泪少或无泪、尿少,脱水很严重,要立即补液;如孩子不吐,可以喂口服补液盐或临时喂点淡糖盐水;如呕吐很严重,不能进食,需要去医院输液。
3、同时注意孩子是否有发热现象,如温度超过38.5℃以上,要适当选择退热药。
更多健康保健安全资讯,尽在本安全网站。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常识知识,您还可以关注安全科普、流言留言、你知道吗、安品品鉴、安品百科等相关频道。
( 责任编辑: 刘长利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