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北京市卫计委了解到,北京昨日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患者为一名29岁中国籍女性,其于5月13日从委内瑞拉入境时被初筛为疑似寨卡病毒感染。
根据市卫计委通报,此例病例为一名29岁中国籍女性,山东省烟台市人,为烟台市某公司职员。患者于2016年4月前往委内瑞拉,当地时间5月11日出现发热、伴有少量皮疹,13日(北京时间)乘机回国,14日晨抵达首都机场。入境时,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经初筛,考虑其疑似寨卡病毒感染,随即收入院治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
昨日,患者相关标本经北京市疾控中心初检、中国疾控中心复核,该患者唾液、尿液样本寨卡病毒检测阳性,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市级专家组会诊,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患者为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据了解,此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对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专家认为,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感染。北京市监测无埃及伊蚊,因此输入性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
目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正按照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部署全力救治患者,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蚊媒应急监测、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等工作。
同时,从个人健康防护角度考虑,市卫生计生委提醒广大市民,近期谨慎前往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国家。
相关新闻
广东增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新华社电广东省卫计委昨日通报,广东新增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截至5月15日,广东共报告12例寨卡病毒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除新报告病例外,其他全部治愈出院。
据通报,患者郑某,男,37岁,旅委内瑞拉华侨。4月28日其从委内瑞拉抵达厦门国际机场入境(入境时无发热),5月8日自觉出现咽痛、低热等症状,5月12日出现皮疹、高热,前往当地卫生院就诊。5月14日,经省疾控中心复核检测,患者血清样本寨卡病毒核酸阳性。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佰佰安全网延伸阅读:什么是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的黄病毒科病毒。大约有4分之1感染寨卡病毒的人会出现轻度发热,皮疹和结膜炎等类似流感的症状,通常持续2-7天。目前被怀疑与新生儿小头畸形及其它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现在尚无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的疫苗,而最好的预防形式是防止蚊虫叮咬。
在此小编提醒您:寨卡病毒目前的破坏力还很弱,只要我们配合好杀蚊灭虫工作,就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另外,出现疑似寨卡病症要及时就医,切莫拖延。
( 责任编辑: 孟洋洋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