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用药安全问题凸显。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陷入无声世界,约7000例儿童死亡,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儿童难以计数。这些数字的背后,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也给家庭带来诸多不幸,给社会造成沉重负担。9月13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教中心主办的首届“儿童安全用药传播与发展大会”在京举行,专家在会上指出,由于儿童专用药匮乏,多数家长给孩子服药只能靠掰,猜,减,给孩子用药的现象屡见不鲜。下面佰佰安全网专注儿童安全知识的小编为您盘点近年儿童用药安全事件。在这里呼吁家长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要用儿童药。
近年儿童用药安全事件盘点
每年约3万儿童因用药不当 威胁儿童生命健康
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其中新生儿高达24.4%,分别是成人的2倍和4倍。接诊的中毒儿童中,因药物中毒的比例从2012年的53%上升到2014年的73%。每年大约有3万名儿童因用药不合理致聋。死于不合理用药的人群中,儿童占比高达32%。
目前,我国缺乏服务于儿童的医生和药师,家长给药行为不当也会给儿童带来安全风险。白皮书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家长存在儿童给药安全隐患。其中,有72.5%的家长擅自给孩子停药;42.7%的家长会根据自己或亲友的经验给孩子用药;34.7%的家长让孩子同时服用多种药;27.4%的家长自行调整用药剂量;19.8%的家长将药溶于牛奶、糖水、饮料、粥、汤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儿童用药安全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医生资源不足、药品资源不足、终端服务能力不足、普通大众认识不足,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不是单纯改善某一个环节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协作。儿童用药,安全第一。保障儿童安全用药,呵护儿童健康成长,托起的是健康中国的未来。
5岁娃乱吃药变大胸!
2015年4月3日,东莞一名5岁的小女孩,因误把家里的避孕药当做糖果吃了,致身体提前发育,不仅乳房发育得像鹌鹑蛋大小,而且被发现靠近俩腋窝附近竟然还长着两个小乳房!
男孩为治痘乱吃药 变“小矮人”
2015年7月22日,小梁上高中就开始长满脸的痘痘,同学告诉他服用一种维甲酸类的药物可以治痘痘,他就自己去药店买来服用,没想到效果不错,只要长痘痘他就自己买来吃,最终导致骨骺线闭合,身高不到一米七。
发烧乱服药 孩子得细菌性脑膜炎
2012年12月17日,因被母亲喂食感冒药,患细菌性脑膜炎,来自锦州义县的15个月大男婴梓梓一度昏迷70天,濒临植物人状态。
3岁儿童误服精神药
2014年11月13日晚8时许,23岁张姓母亲在家发现3岁儿子神情有异,经检查赫见家中精神科药物数量减少了,怀疑儿子误服,男童清醒由救护车送院,经治理后情况稳定,警方以涉嫌“对所看管儿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罪名,将男童母亲扣查。
2岁半女童被喂食精神疾病药物
2015年5月19日,2岁半的彤彤是一名可爱的小女孩,跟着爸爸妈妈和奶奶从浙江来常州生活。因为姨奶奶年轻时受过一些生活打击,精神状态变得时好时坏,居然把自己吃的精神类药物当糖喂给了彤彤。经过医务人员的抢救,彤彤体内中毒剂量的药物被慢慢排出体外,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并在第二天神奇地苏醒过来。
常德4岁女童误食药物险丢命
常德石门县的4岁女童尧尧,误食爸爸的抗抑郁药,昏迷30多个小时才苏醒,险些酿出悲剧。3月13日,尧尧已出院回到石门磨市镇的家中,虽无生命危险,但吃东西仍有呕吐症状出现。
小姐妹吃止泻药 3岁妹妹吃5片后身亡
5岁的姐姐小玉和3岁多的妹妹小美玩耍时,误食了止泻药,下午出现不适症状,妹妹在被送医的路上停止呼吸,5岁的姐姐被送到医院救治,2016年3月22日身体已基本恢复。
2岁幼儿误服减肥药
2016年4月13日晚上9时许,一位妈妈急匆匆地将2岁4个月的儿子小培送至博爱医院儿科急诊,经初步诊断为误服减肥药,予收住院治疗,后经治疗后痊愈出院。
2岁半小孩误食降压药 心跳每分钟“160”次
2016年9月13日,重庆2岁半男孩轩轩,被妈妈紧急送到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因为误食奶奶的降压药,孩子的心跳冲到了每分钟“160”次。
女童误吃治牙痛药昏迷数日
治疗牙痛的糖衣药片,被3岁女童当成糖果吃下,导致孩子昏迷数日。2016年9月17日,经过6天的抢救,南宁市邕宁区的女童小玉(化名)终于有了意识,脱离了呼吸机。
孙子不肯吃药 奶奶捏鼻子灌
2016年9月19日,史女士家3岁的儿子优优已经感冒三四天了,每次给儿子喂药,成了史女士头疼的事情。每次,婆婆直接把优优抱坐在腿上,然后双腿紧紧夹住优优,并捏着优优的鼻子灌药。
药剂师配错药3岁儿童吃十倍剂量
2016年9月20日,医生开了一款溶液型的抗过敏药,药剂师错配成了浓度更高的滴剂型,医嘱却依然按照溶液型包装的药量服用。福清林女士担心,3岁的儿子服用了过量的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滴剂,对肾脏造成影响。
因此,通过以上儿童用药所引发的人身安全事件可以看出,儿童用药问题虽不至于死亡,但是所产生的后果不言而喻,严重威胁到儿童生命安全及健康,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要注意药品对病人年龄的适应性,不能忽视药品的适用范围及用量。儿童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解毒排泄功能弱,容易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不良反应,小病用药不当导致大病就医的孩子并不少见。那么面对儿童用药问题,家长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佰佰安全网来为您解读。
我们在给孩子用药的时候,除了不能随意给孩子服用成人药,还要注意避开以下几个误区:
1、滥用抗生素
不管是头痛还是咽喉痛,稍有不适,人们就很容易想到抗生素这种“万能”的药物。
调查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年消耗138克抗生素,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住院病人使用抗生素的比例不足25%,而中国却达到74%-77%。
对于抗生素的副作用,有个很生动的比喻:抗生素无法识别有害菌群和有益菌群。他们在铲除“土匪”的同时,也杀害了无数的无辜“老百姓”。滥用抗生素,对人体自身的免疫是非常不利的。此外,抗生素仅对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有治疗作用,但90%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一言不合就给孩子吃抗生素,抱歉你真的很可能给娃喂错药了!
2、中药、西药随意搭配
很多家长深信“久病成医”的道理,因此当孩子生病的时候,自信满满地给娃配药,并且还讲究“中西结合”。
然而,很多复方感冒药含有西药成分,如退烧时所用的对乙酰氨基酚,同时也存在于许多复方感冒药中。如果两种药物同时服用,极可能造成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使用,进而造成孩子肝损伤。
3、重药物、轻护理
这年头,谁的家里不备个药品齐全的药箱,说出去都似乎成了笑话。
准备家庭常备药没有错,但是孩子生病不能过分依赖药物。很多疾病的痊愈,护理比吃药更重要。
4、滥用药物预防疾病
很多家长以为某些药物可以预防疾病,家中常备板蓝根、祛湿茶等,有事没事给娃喝上一杯。
“是药三分毒”,所谓的“居家必备良药”,本身就是一种药物。之所以称之为“良药”,仅是因为它的副作用较小而已。但实际上除了疫苗,没有其他药物可以有效预防疾病。
5、滥用维生素、保健品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缺这缺那,常常非常贴心地给娃准备了瓶装的、盒装的、吸的、嚼的各种维生素和保健品。实际上盲目补充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也有可能造成身体中毒的情况。
且一般来说,如果孩子的饮食均衡,肉类、蔬菜、水果等各种食材中所提供的营养,完全可以满足孩子的生长发育需要。如果不想孩子一生都离不开瓶瓶罐罐,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是我们家长真正应该做的事!
因此佰佰安全网也在这里提醒您: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其在生理、病理方面有其自身明显的特点,肝肾等脏器、神经系统功能发育尚未完全,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且小儿肠管相对较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因此药物在体内的通透性强,吸收率高,肾小球滤过率低,排泄功能差,所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成人严重,因此家长在对小儿用药时切忌掉以轻心,以免因用药不当给孩子带来不可修复的人身损害。
( 责任编辑: 孟洋洋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