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上海户籍人口4年后超36%是老年,将新增养老护工7.8万
到2020年,上海将设置有养老机构床位15.9万张,全市至少新增500家社区托养机构,新增养老护理人员7.8万人。10月8日,记者从上海市民政局获悉,上海市政府于近日正式批准发布《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上海市预计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约20万,到2020年预计突破540万,占全市人口比重超过36%。这意味着,未来五年上海老龄化的态势依然严峻。
记者注意到,《规划》设立了一系列的指标,覆盖老年社会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服务、老年精神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
从主要的“约束性”指标上看,到2020年,上海将设置有养老机构床位15.9万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75%,标准化社区老年活动室居(村)委覆盖率达100%。
还有一系列“预期性”指标:到2020年,上海预计实现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100%;基本养老方面,全市至少新增500家社区托养机构,新增养老护理人员7.8万人;医养结合服务方面,到2020年,预期全市老年护理床位达到户籍老年人口数1.5%,家庭医生1+1+1签约老年人有效服务率超过70%。
上海预计还将新增老年人学习场所300个,同时致力于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预计为超过5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室实施适老性改造。
“这一规划起点确实很高,但上海基础也很好。” 上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扎实的基础上,上海正在迈向的是积极养老、科技养老。
积极养老方面,在提高人均期望寿命这一原有目标基础上,《规划》还将“健康期望寿命逐步提高”写入总体目标,且强调创造条件,丰富完善养老服务,“基本养老服务应保尽保”,致力于让老年人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参与度和贡献度明显提高。
加强老年维权和优待,提高老年人社会待遇;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挥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也是《规划》确立的八大任务中的两项任务。 后者的具体举措包括,建立老年人专业人才库;搭建“银龄行动”等老有所为平台;培育老龄工作志愿者队伍,建立为老服务等级制度;扶持基层老年协会等老年人组织。
《规划》还明确了“科技老龄”作为总体目标之一。即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提高为老服务能力和水平,弥补老年人群和青年人群的“数字鸿沟”。 这一目标下,科技助老信息平台建设项目也是《规划》明确的八大项目之一,该项目包括建立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平台,以及鼓励企业开发社会自主开发服务应用平台。
另外值得一提的,《规划》明确的八大项目还包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重点解决长期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等所需的费用。《规划》也明确,支持和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大力开发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
想了解更多老人健康知识尽在佰佰安全网!
( 责任编辑: 孟洋洋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