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闻> 正文

环保部披露西安“空气采样器戴口罩案“

2017.06.23 09:43 1774

10余次往返西安,现场督办近俩月,查案历时1年零3个月。6月21日下午,环保部监测司统计处处长海颖及环监局处罚处副调研员李铮向媒体详细披露了这一案件的侦破过程。

尽管西安“空气采样器戴口罩案”已经宣判,但是,如何从这起案件中汲取教训以及如何完善制度规定,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仍然是环保部抓住不放的要点。

两位负责人称,案件发生后,环保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在制度补漏的同时,严格执行“两高”司法解释,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对涉嫌犯罪行为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监测总站例行审核发现疑点

据介绍,2016年3月5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进行数据例行审核时发现,西安市长安区子站某时段监测数据较周边站点明显偏低。于是,环保部方面要求该点运维机构赴现场检查后发现,颗粒物监测设备的采样头进气孔被人为用纱布堵塞,同时从该站点监控视频中发现有非子站运维机构人员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进入站房。

3月11日,环保部组织专家和执法人员赴西安开展飞行检查,在此次飞机检查过程中,获取了西安市长安区和阎良区两个子站工作人员堵塞采样头、删除站点室内外视频记录等证据。同时对涉事人员进行了问询,做了笔录,封存了监控硬盘。

至此,“西安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造假证据确凿,3月20日,环保部依法将这一案件移交公安部门。”

李铮透露,同一天,环保部环监局、监测司联合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组成工作组赴西安督办此案。

随着两部的介入,这起案件的案情逐步露出水面。“2016年2、3月间,为了降低监测数据,时任长安分局环境监测站站长的被告人李森、时任副站长的被告人张锋勃多次进入长安子站内,利用棉纱堵塞采样器的方法,干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李森还指使两名临聘人员被告人张楠、张肖对子站监测系统进行干扰。”据李铮介绍,同期,时任阎良分局环境监测站站长的被告人张峰采用同样方法对阎良子站的监测数据进行干扰,造成自动监测数据多次出现异常。

她说,时任长安分局局长的被告人何利民、阎良分局局长的被告人唐世兴,为影响系统自动监测结果,在明知正常途径无法迅速降低监测数据的情况下,分别指使、授意被告人李森、张峰实施上述行为。

李铮指出,正是西安市长安区和阎良区两个子站的做法,致使空气采样器采样头的功能受到干扰。中国环境监测监测总站根据案发时段的信息对数据分析发现,被堵塞的时段,颗粒物浓度的数值较堵塞前下降30%至50%。

两部联合督办十余次赴西安

李铮表示,西安市长安区、阎良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系环保部确定的国控空气监测站点。它的作用是通过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采集、处理监测数据,并将数据每小时传输发送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后通过网站实时向社会公布,同时,这些数据还用于编制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月报、季报和年报。

国控监测点位居然也敢做假!李铮说,这起案件引起了环保部与公安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她透露,两部领导曾多次做出批示,并成立联合工作组,10余次前往西安,现场督办50余日,整个案件的查办历时1年3个月。

考虑到此案可能是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造假被追究刑责的第一案,环保部格外慎重,先后多次召开案情研判会、案件督办通气会,同时,多次到现场勘查监测站点。李铮透露,对于这起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也及时给予指导;公安部门国家、省、市三级联动,环侦、刑侦、法制、网安、技侦等相关警种联合作战,以确保将案件办成铁案。

堵漏制度密集出台上收监测权

今年6月16日,西安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造假被追究刑责的第一案宣判,李森、何利民、张峰勃、张楠、张肖、张峰和唐世兴7人分别被判处一年十个月至一年三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早在法院追究这7名人员的刑事责任之前,环保部就已经开始全方位制度补漏。

据海颖介绍,案发后的11月底,环保部将全国1436个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监测事权全部上收,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直接管理,委托社会机构运行和维护。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共享数据,不再参与数据的生产,从体制上保障评价、考核用的监测数据免受行政干预。

她透露,从去年下半年至今,环保部先后印发了《加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城市站运行管理实施细则》《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城市站自动监测仪器关键技术参数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对监测网运行机制、职责分工、运行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等涵盖网络运行全环节的管理作出明确规定,为上收监测公后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运维提供监管依据。

海颖表示,下一步,环保部还将出台第三方运维机构监管制度,完善退出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其运维行为,提升运维水平。

除了出台这些制度规定外,海颖告诉记者,环保部还逐步完善了全国统一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技术方法标准体系和三级质控体系,采取技术手段堵塞漏洞,逐步实现所有国控站点内外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在采样平台设置警示标志、加强防护措施,降低人为干扰监测数据风险。

同时,仪器设备关键参数实时直传监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实现对运维状况的实时监督。

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零容忍

一方面制度堵漏,另一方面,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据李铮介绍,西安“空气采样器戴口罩案”发生后,环保部加大数据审核力度,开展全覆盖例行检查和以问题为导向的飞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质量问题。

她说,对类似案件,环保部将严格执行“两高”司法解释,“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此类案件一经发现和查实,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李铮表示,对发现监测不规范且整改不到位的,以及数据造假或配合造假的社会环境监测(含运维)机构或监测仪器生产厂商,将终止服务合同并列入“黑名单”。

针对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造假查处过程中存在取证难、取证周期长、立案难、定罪难等问题,李铮透露,配合环保法的实施,经过近一年的调研、修改、报批,环保部出台实施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

李铮强调,根据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重点排放单位监测数据造假将以污染环境罪追究刑事责任;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造假将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论处。

西安“空气采样器戴口罩案”无疑给企图做假行为人敲响了警钟;而环保部通过制度补漏以及严厉追责,其提供给公众的监测数据会更加真实,更加可靠。

佰佰安全网提醒:环境污染事件此起彼伏,在被污染的空气下生活,要做好防护措施,下面请看以下佰佰安全网为您带来的安全科普知识,希望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

( 责任编辑: 孟洋洋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推荐

环保部披露西安“空气采样器戴口罩案“

2017.06.23

1340

重庆市公安机关侦破一起跨省倾倒危险废物案

2019.01.23

1606

地表水监测

2019.08.16

2124

水产养殖病害监测

2019.07.25

1505

焚烧秸秆加剧 烟雾弥漫田间

2016.03.21

1350

加载更多

最新资讯

江西一家三口被撞亡案”开庭,被告廖某宇当庭鞠躬致歉,死者家属不接受
2025.04.16 817
太痛心了,四川一儿童小区内被碾压身亡!
2025.04.16 862
贵州7岁男孩遭3只大型犬撕咬!仅收到5万赔偿
2025.04.14 586
“天屎之路”引起巨大争论:该迁走还是再忍忍?
2025.04.14 672
太狠了!20分钟涨了近150元,酒店“瞬间涨价”引质疑
2025.04.07 1023

热门排行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2022.01.29

8745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2021.04.30

31412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2021.12.30

15805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2021.05.31

29474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2021.04.30

2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