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中小学校迅速开展一次全面排查,重点排查学生沉迷游戏等问题。近日,记者走访市区多所职高发现,部分学生沉迷手游这一现象依旧突出。
玩游戏被打断,朝着老师怒吼
提及学生玩手游,市区某职高的徐老师想起了半个月前发生的一件事,至今让她心有余悸。
徐老师的班上有位郑同学,很少交作业,成绩靠后。对于手游《王者荣耀》十分痴迷,甚至说梦话都在喊着游戏里战术和装备。
半个月前,徐老师刚刚接手这个班,有次午间,找郑同学到办公室谈话交心。找到郑同学时,他正在和同学玩《王者荣耀》。
“老师,我这盘先玩好,不能停的,停了会被队友骂死的。”郑同学在徐老师找到他时,头一直盯着屏幕,不得空闲,边打边和老师说话。
在办公室和老师交流时,经常聊一会,就冒出“老师等等,快了,快了,马上好了”,让徐老师哭笑不得。
徐老师见谈不下去,便来到他身边“观察状况”,不小心碰到了手机屏幕,致使游戏中断。“他马上就崩溃了,站起来对着我怒吼,我有点被惊到了……”
后来,郑同学向徐老师道歉,称自己太沉迷游戏,情绪失控。
老师要没收手机,大男生当场下跪,哭着哀求
该职高财会班的方老师班上也有一位类似的学生。据了解,这位学生父母离异,他跟着爸爸生活。这位学生跟爸爸与继母的关系都不好,爸爸平时也没怎么管他。
方老师说,有一次,她因这位学生长时间没交作业,便提出:“手机放我这一个星期,作业补好,手机就还你。”
令方老师意料不到的是,她话音刚落,这个大男生立即跪在她面前,哭着说:“你罚我其他都可以,就是不能收我的手机,我离不开手机,这是我的命。”
这一举动,着实把方老师给吓到了。后来,方老师用了一个下午安抚这个男生的情绪。方老师了解到,这名男生的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他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他可以一天到晚不吃饭,就躺在家里玩手机。方老师说:“手机成了他逃避现实的一个方式,他在手机里找慰藉和情感的寄托。”
16岁男生玩游戏历史已有8年
因爸妈在温州做生意,江西人小俊一直在温州学习和生活。去年开始,他在市区一职高就读。
小俊虽然今年才16岁,但他玩游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年前。当时,读小学二三年级的他便对电脑上的单机游戏很着迷。
后来,小俊开始接触手机游戏,近些年玩《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手游。周末,小俊说自己早上10点开始玩,可以一直玩到晚上11点。手机没电了,就边充电边打。如果小俊能离开手机片刻,不是因为他饿了,而是“怕手机‘累坏’了,得让手机休息下。”小俊说,“有时候同学找我,我们就会玩通宵。因为我技术好,他们都会找我组队,帮他们练级。”
知道让手机休息,自己却不休息。“后来眼睛就打浮肿了,影响了颜值。少玩点游戏,眼睛就消肿,但又忍不住,一打游戏眼睛又肿起来。”
不仅身体受影响,自打了游戏之后,他的情绪也跟着游戏走。“有时候输了一把,就负能量爆棚。用脏话骂队友,喋喋不休骂很久,人也变得很暴躁。”
盗刷爸爸信用卡上万元,用于买游戏装备
陈先生在半年前办了一张信用卡,不过一直闲置。直到最近,他收到银行的通知,这张银行卡透支额度要到上限了。
一经了解,原来是陈先生的儿子阿希在半年时间里用这张信用卡刷了1万余元,用于手游充值和买装备。
阿希自从知道父亲从不用这张信用卡时,便用父亲的手机将信用卡激活,并且去掉短信提醒等服务。
阿希说自己也不知道花了这么多钱,反正每次要充值或买装备,就用这张卡刷,直到被爸爸发现。
陈先生对于儿子的举动也无可奈何,只能托学校的老师对自己的儿子多加管束。
各方分析
“问题少年”背后是“问题家长”
对于部分学生沉迷手机,老师也都有自己的思考。
市区某职高班主任徐老师说,手机族在校园并不鲜见,但是玩得特别沉迷的学生,基本跟其背后的家庭情况有关。“父母离异,家庭不和睦,父母常年在外,子女成留守儿童等,这样家庭环境里的小孩,跟同龄人交流也少,往往就沉浸在手机营造的虚拟环境中,逃避现实的烦恼,手机成了他们唯一的情感寄托。”
这样家庭环境中的父母对于小孩的要求,多是“小孩子只要乖乖的,不求书读得有多好,没大学读的话,跟着父母去做生意”这类想法。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周奇认为,家长切勿做“甩手家长”。父母跟孩子聊聊各自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这样对孩子走出游戏世界至关重要,家长不要以为在外面赚钱养家,无暇顾及孩子就可以忽略不管。如果孩子身心不能够健康成长,赚再多的钱也得不偿失。
学习动力不足需要一种消遣方式消磨时间
在此次走访中,不少职高的老师还提到,部分职高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目标不明确。比起普高的同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功课上常有挫败感。
因此,这些学生沉迷手游,只是需要一种消遣方式消磨时间,逃避学习带来的烦恼。这些学生离开手机后,会变得一片茫然,不知所措,焦躁不安。
有一位班主任说,他班上有位学生,住处离学校很近,但他老是迟到。这位学生除了玩手机,其他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三年混混到”差不多也是家人对其的要求。
走“手游”职业化道路需要家长的引导和规划
市区一职高班主任方老师的班上有两位学生的游戏技能很强。去年,市里有个游戏比赛,奖金很丰厚。这两名同学组队去参赛,结果拿了全市第四名。今年,这两名同学计划还要去参赛。
据了解,这两名学生是走读的,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磨练游戏技术。方老师曾询问他们,是否会把游戏当做自己以后的职业。这两名学生称“没想这么多”。
方老师说,现在是个多元化社会,如果将自己喜欢的事情当做工作也是一件幸运的事。不过,在这个年龄段,学生今后的职业选择还需要家长细致的引导和规划。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约为1.96亿;10~19岁占比为19.6%,约为1.51亿。
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打扰自己,常常把手机当“电子保姆”,让动画片和手机游戏陪伴孩子长大;有的家长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本为方便联系而买的智能手机也“失了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裴涛建议,家长首先要看看自己上网的方式是否合理、使用的内容是否积极,给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耳濡目染学会健康使用网络。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是因为喜欢上网才开始讨厌学习,事实上,不少孩子是因为讨厌学习而沉溺网络。如果学习占据了孩子大部分生活,就给了沉迷网络以可乘之机。
佰佰安全网提醒,家长要培养孩子健康广泛的兴趣爱好,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 责任编辑: 慕丹萍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