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闻> 正文

传销组织瞄准投资者本金 市民要谨慎

2018.05.24 14:13 1867

公安部经侦局发布7类传销陷阱警示公众  传销组织瞄准投资者本金

近日,公安部经侦局发布7类传销陷阱,提示公众提高警惕。记者注意到,其中“最时髦”的虚拟货币类传销、“最隐蔽”的消费返利类传销、“传染最快”的微信手游类传销、“最狡猾”的金融互助类传销都涉及互联网。此外3种较为传统的类型——传统的产品道具类传销、最泛滥的资本运作类传销、“最无耻”的慈善互助类传销,也不容忽视。

传销涉及百余种“虚拟货币”

据介绍,从“原始股、爱心慈善、消费返利、虚拟货币”,到“区块链、众筹”等大热概念,常常被传销组织用来作为噱头。

2017年,在湖南省株洲市公安局侦破的“维卡币”跨境网络传销案中,“维卡币”玩的就是“虚拟货币”概念。

“维卡币”运营模式是老会员推荐新会员加入,缴纳一定费用,注册成为不同级别的会员,就可以获得“代币”并在网站兑换“矿点”。较长的挖掘周期后,才能获得“维卡币”。

网站号称“维卡币”可以升值,进行交易和购买商品,可以获得所谓的“静态收益”,但网站内并没有商品,在网站外也不能流通,还限制每人每天的交易额。要么无法买卖、无法获利,要么只是数字上的增加,无法兑现。

株洲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二大队大队长杨青说,会员主要通过“动态模式”发展新会员获得奖金,就是不断发展会员,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传销模式。

据介绍,全球“维卡币”开户总数达到1077万个,内地开户数147万个,涉案金额约150亿元。

公安部经侦局相关负责人说,“虚拟货币”类传销以投资“虚拟货币”升值为噱头,借助网络以电子商务为包装做掩护。比较典型的有“五行币”“克拉币”等传销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安机关查处的以“虚拟货币”传销案件中,涉及的“币种”就达100余种。

201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委联合发布公告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各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代币发行融资交易相关的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在有关风险提示中指出,尚未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也未授权任何机构和企业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市场上所谓的“数字货币”全是非法定“数字货币”,某些机构和企业推出的所谓“数字货币”或是推广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行为,均涉嫌诈骗或传销。

网络游戏资金互助暗藏传销

2017年11月,上海公安机关会同全国多地公安机关破获“MBI”国际集团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案。

记者从警方了解到,2015年,犯罪嫌疑人王某等人通过上线介绍,在网上注册加入“MBI”(集团总部设于马来西亚),打着“游戏理财计划”的幌子,在网上设立“MFC游戏理财平台”,将其推出的“易物币”(又称GRC、M币)打造成“虚拟货币”。通过在线商城购物、线下商家交易等方式,使“易物币”发生流通,再通过举办宣讲会等形式,公开宣传投资“虚拟货币”只涨不跌等谎言。

据介绍,很快,“MFC游戏代币理财”所到之处,众多受害人多年的血汗钱被席卷,许多家庭亲人反目、朋友成仇。真正使参与者呈几何倍数增长的原因在于“动态收入”,也就是发展下线的奖励。和大多数传销骗局一样,“MBI”也设置了“直推奖”“对碰奖”“代数奖”等,根据发展下线的数量及投资额以代币形式赠送,加入者形成一个巨大的金字塔网络,其运作本质就是“先吃后”的庞氏骗局。

在警方提供的一段视频中,犯罪嫌疑人徐某说,这是一个“零和游戏”,投资者看中的是回报率,实际上,公司看中的是投资者的本金。

据警方介绍,传销再换马甲,也离不开缴纳入门费、发展下线、通过直接或间接发展下线获得报酬这三个特征,需要警惕微信手游类和金融互助类两种新类型传销。

据了解,“星火草原”“魔幻农庄”这类传销,借助微信、手游等更简单便捷的方式,与“互联网金融”“游戏理财”的说法挂在一起,打造出“传播最快”的微信手游类传销。传销组织者谎称可以边玩边致富,最大的特点是加入门槛低,玩家之间通过扫二维码加入游戏顺序,形成上下线关系,传染蔓延速度更快。

“诚信买卖宝”这类金融互助传销,以“资金盘”的俗称扬名网络世界,号称打造互助共赢平台,参与人必须先舍后得,是“最狡猾”的金融互助类传销。通过在平台上自助匹配,先为他人提供资金帮助,然后才能获得被别人帮助的资格。金融互助类传销将传销方向和设计点集中于资本,大玩资金游戏和金钱刺激,让更多参与者深陷其中无法破局,是迷惑性较强的一种传销模式。

传统传销搭上网络“便车”

今年3月的一天,山东省滕州市公安局网警大队发现,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传销活动。公司负责人通过“购买数百元的日用品、护肤品”发展会员,会员之间按推荐关系在公司网站组建成金字塔状层级拓扑结构,制定层奖、量奖等营销制度,以会员发展下线的数量作为计酬、返利依据,引诱参加者发展下线。

记者从滕州公安网警大队了解到,这一涉传销组织营销手段搭上互联网“便车”。通过网络联系工厂定制生产某品牌日用品、护肤品,夸大功效,以进货价的5倍至10倍制定销售价格,通过微信聊天、实地讲课的方式向会员灌输发财梦想,宣传奖金制度。目前,这一案件仍在侦办中。

公安部经侦局有关人士说,传统的产品道具类传销不容忽视。如臭名昭著的“蝶贝蕾”传销案,便以产品为噱头,用销售护肤品、保健品、日用品等名义发展下线。

消费返利类传销与传统产品道具类传销有相似之处,但更为隐蔽。以“心未来”为典型代表的这类传销,打着电商或者微商的旗号,依托网络商城,用少量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返利”“增值消费”为诱饵,引诱会员加入。表面上看似美好的“分享经济”,背地里全是套路。

另两个较为传统的类型——资本运作类传销和慈善互助类传销,同样应加以警惕。

资本运作类传销在几类传销中最为泛滥,以“1040工程”传销案为典型。这类传销以资本运作、“西部大开发”等为名,打着“国家扶持”“有政府背景”等幌子虚假宣传,以“连锁加盟”“投资开发”等手段,或以考察、旅游、加盟、建立工作站等方式,谋布传销骗局。

据介绍,打着“慈善救助”“爱心互助”幌子进行的传销,即慈善互助类传销,最为无耻。他们号称自己有官方背景,以“做慈善事业 筑和谐家园”“爱心支助贫困学子”等爱之名,欺骗群众上当。

佰佰安全网提醒市民,不要轻信陌生人,特别是在无法分辨对方身份是真是假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将自己的个人信息示人,包括自己的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个人照片等,否则很容易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办理贷款、借款等,导致无法偿还而影响个人信用记录,造成经济损失。下面请看以下佰佰安全网为您带来的安全科普知识,希望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

( 责任编辑: 慕丹萍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传销组织瞄准投资者本金 市民要谨慎

2018.05.24

1549

北京传销猖獗 平均每月端掉10个传销组织

2015.11.05

2268

不小心进入传销组织如何脱身

2021.09.13

1572

甘肃小伙卧底传销窝点救女友后失恋

2015.09.17

2095

湖南小伙落入传销组织 “拼酒”放倒六人终于逃走

2016.03.22

2360

加载更多

最新资讯

江西一家三口被撞亡案”开庭,被告廖某宇当庭鞠躬致歉,死者家属不接受
2025.04.16 816
太痛心了,四川一儿童小区内被碾压身亡!
2025.04.16 862
贵州7岁男孩遭3只大型犬撕咬!仅收到5万赔偿
2025.04.14 586
“天屎之路”引起巨大争论:该迁走还是再忍忍?
2025.04.14 672
太狠了!20分钟涨了近150元,酒店“瞬间涨价”引质疑
2025.04.07 1020

热门排行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2022.01.29

8745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2021.04.30

31412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2021.12.30

15805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2021.05.31

29474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2021.04.30

2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