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3日的凌晨2点,现场的余火清理工作依然在进行当中。就在3日零点左右,在东北这一侧二楼和五楼都有明火出现,消防官兵正在全力扑救,同时调整了战略战术,由之前的内攻转移为现在的外攻,所有的搜救人员全部从建筑物内撤出,通过四个方向放置多台举高车和水炮车,对火场发起外部的总攻。
四川达州市公安消防支队政委 高明月:这里面有衣服,还有塑料制品,还有饮食方面的饮料,突然再燃起来的就是木制的、塑料的或布质的东西。一烘燃,里面温度更高了,所以现在很难打。熄了又燃,反复地燃,就一直用水枪加湿。我们从市区内调了8台消防车,目前到达的有3台,各县市区还要再调6台。
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司令部参谋长 董绍棠:现在根据我们现场的火情侦察,负一楼跟一楼之间的楼板已经烧穿了,因为高温时间太长了,已经烧成孔洞了。所以现在内部垮塌的风险非常大,我们就把内攻的官兵都撤出来了,这也是为了确保参战官兵的安全。撤出来之后转为以外攻为主,适当的时候外攻跟内攻相结合。下一阶段根据火势发展的态势,我们再适当调整。
遭遇火灾应避免哪些心理?
人的心理特征来源于客观的环境特征,在特定心理特征的作用下又会产生特定的行为。当处在火场这样特殊的环境中,在火焰、浓烟、毒气的刺激下,人将会产生特殊的心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恐惧心理
不能迅速适应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心理反应。表现为心慌、害怕、言行错乱、判断力和意志力下降。面对浓烟烈火和骚乱的人群,当事人的生命受到威胁,进而产生难以面对伤亡的强烈恐惧感。强烈的恐惧心理会干扰人的正常思维,减弱理性判断能力,失去逃生的勇气。
(2)习惯心理
这种心理常表现为人们只会朝经常使用的出入口和楼梯疏散,即使那里已挤成一团,堵塞了出口,还是争相夺路不肯离去。一方面是因为灾祸降临,人们挤成一团,以解除心理上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对所处环境的不了解,对其他出口没有把握,甚至不了解安全疏散出口包括哪些楼梯和门窗。特别是楼房火灾,一般人听到火警,往往习惯往下跑,而遇上烟气又会慌忙向上跑,烟速为3—4米/秒,大大超过了人上楼速度,就在这种往返之中,贻误了逃生的最佳时机,甚至丧生。例如,在旅馆或剧场发生火灾时,一般旅客和观众都习惯从原入口逃生,很少找其他出入口和楼梯疏散。出于习惯心理,有的人即使是在自己居住的场所,在原出路被烟火阻塞无路可走时,才去寻找其他疏散出路,但常常为时已晚。
(3)趋光心理
人有向光的习性,所以有趋向明亮方向和开敞空间的本能。例如,当旅馆有烟气在走廊弥漫时,若走廊一端黑暗、一端明亮,则人们一般向明亮方向疏散。趋光心理有时是有益的,但如果身处陌生的火灾环境中,盲目地拼命朝有光亮的方向逃跑,很容易误入危险境地,如建筑物里的“袋形走廊”,十分危险。
要避免误入危险逃生路径,就必须熟悉自己所处的环境。当我们进入一个比较陌生的建筑物中,就要到走廊看一看报警器、疏散出口和楼梯的位置,这种细心是很必要的,只有养成习惯,心中有数,才能在关键时刻救我们一命。
(4)外散心理
起火时,人的求生本能促使人一般总想向室外跑,这对低层的、结构简单的建筑物还可以,但对高层的、结构又较复杂的建筑物来讲,这种想法是不太现实的,因为身处较高楼层或比较复杂结构的环境中,人们跑到室外需要较长时间,反而会贻误逃生的时机。所以,在火灾中一心只想外散逃出去有时并非上策,在无路可逃时,就要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避难,等待消防队的到来。当然,即使选择避难间避难,也只能是暂时的,目的在于及早疏散出去或是被安全救援,所以在选择避难的同时应做好下一步的考虑和准备。
(5)盲从心理
盲从心理是惊慌心理的延续,表现在火灾危险中失去正常判断能力,没有主见,随大流、不顾后果。比如一窝蜂地跟着人群盲目地跑,至于跑向什么地方,能不能跑得出去则根本不知道;比如不知所措的程度急剧增加,见人从楼上往下跳,便跟着一起往下跳,至于跳下去是什么后果则不管了。准确地说,这种盲从心理导致的行为已算不上是一种正常的逃生了。许许多多群死群伤火灾的发生,都与这种盲从心理带来的消极后果密切相关。
(6)绝望心理
主观愿望与客观事实相差较大、目标难以实现的一种心理。表现为发生火灾时跳楼或者躲在床下死等。
佰佰安全网提醒:火灾中,人们容易形成的上述特殊心态,都会成为严重干扰安全疏散和逃生的重要心理因素,必须知其然而先于预防,做到临危不惧,临难不乱,增强自制能力。
( 责任编辑: 武伟伟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