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9岁的上海男孩和爸爸闹矛盾,竟一路蹭火车跑到了山东,幸好中途被列车员发现,交接到了济南站工作人员的手中。工作人员问他为什么离家出走,他顿时眼泪汪汪:“我只想跟妈妈在一起,我只想找妈妈,可是爸爸老是打我,我害怕。”
列车长和男孩的家里取得了联系,男孩爸爸王先生从上海火急火燎地往济南赶。几个小时后,父子俩终于见面了。
工作人员安慰王先生说:“你也别着急,孩子已经找着了。孩子刚才跟我描述说,他可能不大听话。”一开始父子俩还是大小瞪小眼,不过几句话过后,小家伙一下扑到爸爸怀里哭着说:“爸爸,对不起。”
王先生称,儿子不喜欢读书,可能是平时管得严了点,父子之间出现了隔阂,回去后一定会跟孩子多交流沟通。最终在工作人员安排下,父子两人登上了列车返回上海。
如何防范孩子离家出走?
1.父母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不受传统观念影响。
如今还有不少家长的潜意识里,仍然受君臣女子、尊卑有别的封建思想影响,认为和子女交朋友没老没少,不成体统。少年思维活跃,有许多话想向人倾诉。如果放下家长架子,和子女平等相处,彼此能推心置腹地进行交谈,子女就会将你现为知己,无话不谈,少年的烦恼就可在交谈中得到缓解、消除,也就不会离家出走。
2.为孩子寻找有益的同龄朋友。
家长虽然可以做孩子的朋友,但孩子更希望找到与自己同龄的朋友。因为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烦恼告诉给同龄朋友。所以,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交同龄朋友。有的家长不允许孩子交朋友,生怕孩子受坏朋友的影响,敌视孩子的伙伴,不断给孩子灌输思想,人世间有多么险恶多么丑陋。这种做法无疑会在孩子的心中形成阴影,封锁了孩子与同伴交流的渠道。这种做法只会给孩子造成坏的影响,导致孩子孤僻的性格。
3.给孩子倾诉的机会。
当孩子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家长应主动与孩子交流,要鼓励孩子,好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如果孩子犯错之后就打骂、讽刺挖苦,以后孩子就不敢对家长说心里话了。这样做只能使孩子自卑心加重,丧失自信心,内心的忧伤无处诉说,对生活产生悲观情绪,逃避现实,最终导致离家出走。
4.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
少年在出走之前一般情况下总会有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有的孩子突然变得魂不守舍,经常走神儿,两眼发直,好像在想什么事儿;有的孩子则吞吞吐吐,做事情犹豫迟疑;也有的孩子一反常态,变得格外殷勤,大笑大叫,这些都可能是孩子准备出走的先兆,家长往往不注意这些,不能及时发现这些预兆,就可能被孩子的突然出走搞得借手不及。
5.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学生自身素质条件、个性特点,因势利导制订孩子未来发展的目标。合理的目标会成为一种激励力量。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只是方法不对,方向不明,孤立无援,才屡屡受挫。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看到他们的长处,肯定他们的闪光点,不断地引导、激励他们,让孩子能够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中,追求新的更高目标。这样,孩子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就会始终充满信心和热情,促使自己不断上进。
让学生正确理解家长、老师的意图,明白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期望,运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遇事冷静思考,不要义气用事等。老师可以科学的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正确处理问题,从而预防、避免学生离家出走这类事件的发生。
佰佰安全网呼吁:请社会、学校、家长、老师更多地理解和体恤孩子的心理变化,温柔而坚定地为青春成长助力。
然后想想自己9岁的时候有没有这份胆略。
( 责任编辑: 武伟伟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