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闻> 正文

台湾研究称:少喝塑料杯饮料 塑化剂可致幼童性早熟

2015.06.02 16:28 2384

据台湾研究发现,塑料杯饮品可致幼童性早熟,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据报道,台湾成功大学团队耗时三年,完成岛内第一个塑化剂让幼童性早熟的研究,发现幼童体内塑化剂多来自饮食;特别是塑料容器盛装热食、加热食物包覆保鲜膜,塑化剂含量暴增五至十倍;吃一个用塑料容器装的微波便当,加一杯五百CC塑料杯饮料,就超过一天塑化剂耐受量。

塑毒有多可怕?岛外多项调查显示,塑化剂恐造成男童雌性化、女童性早熟,岛内则无相关的调查研究。台湾成功大学团队耗时三年,完成岛内第一个相关研究,证实塑化剂对女童性早熟确实有影响。

临床发现有女婴刚出生就胸部隆起的现象,团队推测是受母体影响;以往女性大约十二、三岁才有初经,现在不少女童八、九岁就有,甚至还有六岁女童就有初经,影响正常发育,塑毒“危害”让人担心。

主持这项研究的成大环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表示,会影响性早熟的原因,包括基因、环境、肥胖、饮食、压力及性接触等,其中环境因素最主要的就是塑化剂与环境荷尔蒙(例如双酚A)。

团队从门诊过滤七十一名二至八岁性早熟女童进行研究,发现身体并没明显病变,但多数胸部已开始发育,因情况严重给予荷尔蒙抑制治疗,希望能把初经延后到十二岁。

还有一名女童六岁就有月经,因年纪太小不会自行处理,常沾得到处都是,其它幼儿园的孩童看到女童衣物染红,都相当惊讶,以为她受伤。

研究人员到这些个案家中访视,发现有名早熟的女婴与父母同房,床头柜上摆满香水,整个房间香气四溢,而塑化剂是香水常见添加物;另名女童住家开塑料厂,平常在厂内生活。

“多数个案每天都喝用塑料杯盛装的茶饮、豆浆”,李俊璋表示,幼童体内塑化剂多来自饮食,研究显示以塑料杯、碗、袋装热食,会使塑化剂溶入食物的量增二到三倍。

让研究人员感叹的是,他们建议家长避免使用塑料容器,给孩子装食物,对方反问“那早餐要吃什么?”“不喝泡沫红茶很难过”。

目前坊间流行香精,李俊璋表示,香精要靠大量定香剂来稳定香味,定香剂就是塑化剂,“愈香塑化剂愈多”,诸如香水、洗发精、沐浴乳、乳液等,有香味的,所含塑化剂可能经由呼吸或皮肤吸收。

他也提醒,电线的塑料皮只要约卅八度就会散出塑化剂,因此电器未使用时不要连接插座。空气中的塑化剂吸附在微粒上,会沉降地面,幼儿爬行时恐怕手上沾附,如再吸吮手指,就可能会吃下大量塑化剂。

因此家长在购买塑料包装饮品时要多考虑下孩子的饮食健康。

更多儿童饮食安全常识、食品科技信息请关注佰佰安全网!


( 责任编辑: 吴梦莉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台湾研究称:少喝塑料杯饮料 塑化剂可致幼童性早熟

2015.06.02

1891

4岁女童被诊断出“性早熟” 和饮食有关

2018.08.30

1566

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塑化剂带来的危害

2016.02.25

7868

吓坏爸爸了 17个月大男婴生殖器官发育似成人

2016.01.18

1999

儿童出现性早熟现象应该怎么办?

2021.12.07

784

加载更多

最新资讯

贵州六盘水市一居民家中惊现3.5米巨型眼镜王蛇,消防民警联手捕捉
2025.09.10 951
你听说过雷暴哮喘吗?一场雷雨后,短短几小时,急诊涌进400多人
2025.09.10 627
江苏出现一例霍乱确诊病例,可疑源头场所已消杀处置
2025.09.09 592
电话手表能否带到学校一直有争议 家长的建议为何引热议
2025.09.09 939
沈阳师范大学自备井蓄水池受诺如病毒污染 2000多人出现肠胃炎症状
2025.09.08 955

热门排行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2022.01.29

8745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2021.04.30

31412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2021.12.30

15805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2021.05.31

29474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2021.04.30

2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