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是一种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生活中塑化剂无处不在,除了塑胶容器、餐具、日用品、玩具外,就连保鲜膜中也会含有塑化剂。塑化剂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医疗卫生用品、油漆等工业产品中,环境、饮用水中也存在极微量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下面专注于公共安全的小编就为您分享一些关于塑化剂的常识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到底什么是塑化剂
十一前夕,有媒体曝出广东东莞发现湖北谭家村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谭家村牌白酒500ml装“硒贡”、250 ml装“口杯酒”塑化剂严重超标,为不合格产品。那么究竟什么是塑化剂呢?为什么白酒中会含有塑化剂呢?
2015年7月,湖北消费日报曾报道湖北谭家村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谭家村牌白酒3000ml装“窖藏珍品”、250 ml装“口杯酒”均塑化剂严重超标,甜蜜素超标,现广东东莞又发现湖北谭家村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谭家村牌白酒500ml装“硒贡”、250 ml装“口杯酒”塑化剂严重超标,为不合格产品。
近年来,塑化剂超标事件频频发生,那么究竟什么是塑化剂呢?为什么白酒中会含有塑化剂呢?下面本安全网专注于公共安全的小编就为您逐一解析。
生活中塑化剂无处不在,除了塑胶容器、餐具、日用品、玩具外,就连保鲜膜中也会含有塑化剂。塑化剂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医疗卫生用品、油漆等工业产品中,环境、饮用水中也存在极微量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
究竟什么是塑化剂
塑化剂(英语:Plasticizer,Phthalate),或称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或是材料液化的添加剂。其添加对象包含了塑胶、混凝土、乾壁材料、水泥与石膏等等。同一种塑化剂常常使用在不同的对象上,但其效果往往并不相同。塑化剂种类多达百余种,但使用得最普遍的即是一群称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据统计2004年全世界的塑化剂市场,总量约在550万吨左右并朝600万吨迈进。
塑胶添加塑化剂依据使用的功能、环境不同,制造成拥有各种韧性的软硬度、光泽的成品,其中愈软的塑胶成品所需添加的塑化剂愈多。一般常使用的保鲜膜,一种是无添加剂的PE(聚乙烯)材料,但其黏性较差;另一种广被使用的是PVC(聚氯乙烯)保鲜膜,有大量的塑化剂,以让PVC材质变得柔软且增加黏度,非常适合生鲜食品的包装。
混凝土使用塑化剂(减水剂),可以增加混合物的工作性方便施工不易产生蜂窝,从而可减少含水比例,增加强度。在干壁材料中加入塑化剂可以增加混合物的液化程度,如此便不用添加太多水分,可减少干燥墙版所需的工夫。
2011年5月起我国台湾地区食品中先后检出DEHP、DINP、DNOP、DBP、DMP、DEP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成分,药品中检出DIDP。截止6月8日,台湾被检测出含塑化剂食品已达961项。6月1日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也叫酞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为什么白酒中会含有塑化剂
塑化剂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塑料袋、瓶装的成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中的塑化剂含量会逐渐增高。
通过对白酒生产过程的全面跟踪、查定得知白酒生产过程中自身发酵环节不产生塑化剂。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
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生活中塑化剂无处不在,除了塑胶容器、餐具、日用品、玩具外,就连保鲜膜中也会含有塑化剂。塑化剂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医疗卫生用品、油漆等工业产品中,环境、饮用水中也存在极微量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那么塑化剂究竟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危害呢?
塑化剂(也叫增塑剂),原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用于增加材料的柔软性,特别能增加塑料产品的韧性、弹性,使其更耐用。但是近年来塑化剂超标事件屡见报端,公众也增加了对塑化剂的关注程度,那么塑化剂究竟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危害呢?下面就跟着本安全网专注于公共安全的小编来了解一下塑化剂的危害吧!
相信大家已经对DEHP这个缩写不陌生了,它的学名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又称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酞酸二辛酯,化学式为C6H4(CO2C8H17)2,为邻苯二甲酸与2-乙基己醇生成的酯类化合物。
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
根据我国台湾《食品器具容器包装卫生标准》塑胶类中规定,DEHP溶出限量标准为1.5ppm以下,而食品中则不得添加。按照惯例,目前各国可容忍的60公斤成人每日摄取量范围为1.2-8.4毫克,这样的含量标准内,人体会将其以尿液、粪便形式代谢出体外。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用白老鼠作进一步研究,发现曾经服食“塑化剂”的老鼠,诞下的后代以雌性为主,并会影响其正常的排卵;即使诞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而精子数量亦大减,反映“塑化剂”毒性属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内分泌失调。专家表示,研究可以应用到人类身上,显示长期摄吸“塑化剂”对男性的影响较女性化。
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对人体毒性虽不明确,但它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
塑化剂DEHP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由于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DEHP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
2011年5月30日,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表示,塑化剂DEHP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一个人喝一杯500毫升掺了DEHP饮料就已经超过单日食量上限。
幼儿使用后果: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目前虽无法证实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会产生致癌反应;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孕妇和儿童应远离塑化剂
对DEHP的研究中,需要特别引起我们重视的,是这样一篇针对孕期母亲体内DEHP浓度和产后婴儿体征的调查[4]。调查发现,如果这位母亲生的是男婴,母体中DEHP的浓度数值和婴儿的阴茎粗细、肛殖距(这两项指标一般被用于评价男性化体征。)之间有负相关关系。就是说,孕期母体中DEHP及其代谢产物较高的人,她所生男婴的阴茎可能会细一点,肛门和生殖器之间的间距可能会短一些。但研究者认为,具体到某个人,这些数值并不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这种相关性,未必代表具有因果性。
这个结果主要是提示大家,孕妇摄入DEHP是有风险的,需要注意避免接触。另外,考虑到在儿童体内DEHP的代谢不如成人迅速,可以说DEHP对儿童具有一定威胁。除此以外,并没有太多证据证明成年人接触低剂量DEHP会有心血管损害、肝肾毒性、以及肿瘤方面的风险。
如何避免摄入塑化剂
塑化剂是一种人工合成化学物质,主要运用于工业生产,添加在塑胶中可增加柔软度、延展性,许多塑料制品都含有此物。但是,它如今经不法商人非法添加于食物中,玩具含量也没有用量显示,一时让市民们“闻塑色变”。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尽量避免摄入塑化剂呢?下面专注于公共安全的小编就为您分享一些相关的安全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在环境中具有不易分解及生物浓缩特性,且环境流布广,故我国台湾环保署已于2006 年12 月29 日正式将其列管为第一类毒性化学物质,并已公告禁止将DEHP、DBP和邻苯二甲酸丁酯苯甲酯(BBP)添加在化妆品中。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尽量避免摄入塑化剂呢?下面专注于公共安全的小编就为您分享一些相关的安全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除了被曝光产品外,塑化剂还广泛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媒体已相继曝出以下物品中也可能含有塑化剂:食品包装袋、保鲜膜等食品包装;发胶、口红、指甲油、乳液等化妆品;一次性塑料水杯、塑料手套、雨衣、鞋类、皮革类仿制品、浴室窗帘等日用品;以及方便面、浓汤类食品、粉末清洁用品、医疗仪器(注射针筒、血袋和医疗用塑胶软管)、儿童玩具等。
那么,几乎无处不在的塑化剂,我们躲得开吗?伍学焱教授表示,按照我们已经形成的现代生活方式,完全躲开塑化剂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也没必要过度紧张,因为正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塑化剂并不会伤害人体。他举例说,“大家都知道砒霜能毒死人,但小剂量砒霜却可治疗白血病。塑化剂DEHP也一样,它是否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主要取决于‘量’的多少。且动物代谢试验也证明,DEHP在两天之内就可自行排出体外。”
当然,趋利避害是人们健康生活的基本准则。台湾相关专家建议,在做出明确界定之前,除避免购买已被列入“黑名单”的品牌和食物类别,尽量不要吃浓稠状饮料等加工食品。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董金狮则提醒,如果塑料制品上标有PVC,就说明里面含有塑化剂,购买和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选择儿童用品时,过软、过小的塑料制品尽量少买。带保鲜膜的食物一定不要放入微波炉里加热,尤其是肉类,因为塑化剂一旦接触油脂,就会释放有毒物。伍学焱还建议,人们可以学着简单生活,在平时尽可能少接触可能含有塑化剂的塑料制品。比如,少吃一次性塑料包装的食品,在家里盛装食物时,选择瓷质餐具等。
佰佰提示:
本安全网提醒您,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食物与塑料容器的长时间接触或浸泡,降低塑化剂溶出的机会。在我们保存食品时,经常会使用到的保鲜膜,宜选择完全不添加塑化剂的PE、PVDC材质,并避免高温加热。必需加热有保鲜膜之食材时,则可在保鲜膜上戳数个小洞,让气体可以释出,在包覆时也要避免直接接触到食物。
如何让您的孩子远离塑化剂
塑化剂在我国大陆地区称为增塑剂,可被添加到塑料聚合物中增加塑料的可塑性,种类达百余种。塑化剂无处不乐在,我们该如何避免塑化剂侵害到我们的孩子呢?下面专注于公共安全的小编就为您分享一些相关的安全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白酒产品普遍塑化剂超标,并报道说中酒协称白酒产品基本都含有塑化剂。究竟什么是塑化剂,白酒中为何会有塑化剂,是不是只有白酒的塑化剂超标呢?其实塑化剂还广泛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媒体已相继曝出以下物品中也可能含有塑化剂:食品包装袋、保鲜膜等食品包装;发胶、口红、指甲油、乳液等化妆品;一次性塑料水杯、塑料手套、雨衣、鞋类、皮革类仿制品、浴室窗帘等日用品;以及方便面、浓汤类食品、粉末清洁用品、医疗仪器(注射针筒、血袋和医疗用塑胶软管)、儿童玩具等。
塑化剂无处不乐在,我们该如何避免塑化剂侵害到我们的孩子呢?下面专注于公共安全的小编就为您分享一些相关的安全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当心把塑化剂吃进肚子
在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在加工、加热、包装、盛装的过程里可能会造成DEHP的溶出且渗入食物中。塑化剂属于塑料中的添加剂,常被运用于化工行业,“塑料产品为了增加柔软性,一般会加入这种物质。”所以,各种塑料制品、塑料容器、保鲜膜中常能发现其身影。它无色无味,“柔软”是其存在的一种方式,但大家凭肉眼一般也无法判断是否含有,必须通过检测才能发现。
塑料容器中原本合理存在的塑化剂,却常因人的不当使用,而在不经意间被吃进肚子。比如,用“非微波炉专用容器”加热食物,直接用普通塑料装食物入微波炉加热,用不合格的一次性饭盒装着热快餐,用非食用塑料袋装着滚烫的食物,戴着塑胶手套吃手扒鸡……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画面,正是有些人太贪图方便和便宜,食塑化剂让原本无害的食品变成“毒物”,让塑料容器变成帮凶。
塑料制品分很多种,所能耐受的温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超市购物时能看到有的塑料容器、保鲜膜会注明“微波炉适用”,或者写着“微波炉专用容器”,说明这个产品能耐高温,加热后是不会变性变“毒”的。对没有特别注明的容器你就要注意标签上标注的“适合温度”,而决定其用途。尤其是一遇热就变软、变形的塑料制品,一定不要用其装盛食物。同样道理,这类玩具也最好别买给小朋友玩。因为,儿童喜欢抓着玩具往嘴里放。
不要选购三无玩具
据悉,我国目前对玩具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要求并无相关规定。那么,在当下,家长又如何给孩子选择合格的玩具呢?本安全网建议家长别一味图便宜,购买来历不明(如路边摊、网站)的塑料玩具,找到产地、厂家,对消费者更有保障。特别是当宝宝处于喜欢咬玩具的阶段,更是要对玩具严格把关。孩子玩具总体要求原则是无味、不掉色、颜色不浑浊。如果要给低龄宝宝买玩具,孕妇在孕期就得购买,让玩具暴露在空气中散散味。
多喝水有助于塑化剂的排除
万一孩子已经接触了塑化剂,还有办法补救吗?对于小量的塑化剂,人体的内脏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比如,对一个60公斤的人而言,一天摄取1.2~8.4毫克的塑化剂,是能通过代谢系统,自行排出体外的。但因为人体需要通过肝脏解毒,所以,如果长期地小量摄取,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根据海外实验报告,人体每天食用10公升含有DEHP 15ppm(百万分之)的饮料,长期下来才会有生殖器官疾病。
反而来说,大家只要不是持续大量摄取这类物质,对身体造成危害的影响是较低的,不用特别担心或去做检查。如果怀疑自己吃了有此危险的食品,建议你多喝水,增强体内循环,加速塑化剂的排出。
持续不断地小剂量接触塑化剂,比一次性大剂量地接触,造成的危害还更大!这提醒大家,食品安全,注意塑料的正确使用方法、购买合格产品是需要长期坚持,养成一种习惯的。
佰佰提示:
面对塑化剂的危害,我们也不要过度紧张,早在2011年卫生部相关人员就指出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偶然食用少量的受DEHP或DINP污染的问题食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对于体重60公斤的成人,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和欧盟分别认为,终身每人每天摄入1.5mg、2.4mg和3.0mg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DINP每天摄入9.0mg及以下也是安全的。
如何有效远离塑化剂对我们的伤害
塑化剂超过安全水平,会危害儿童的肝脏和肾脏,也可引起儿童性早熟。有毒理学专家认为,区域性超标和导致群体健康危害虽不能完全画等号,但应引起政府重视,疾控部门也应介入,找到暴露量超标的原因,并提出有效控制措施。那么我们该如何远离塑化剂的伤害呢?下面专注于公共安全的小编就为您分享远离塑化剂的7原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塑化剂超过安全水平,会危害儿童的肝脏和肾脏,也可引起儿童性早熟。有毒理学专家认为,区域性超标和导致群体健康危害虽不能完全画等号,但应引起政府重视,疾控部门也应介入,找到暴露量超标的原因,并提出有效控制措施。下面对于无处不在的塑化剂,本安全网专注于公共安全的小编建议您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采取行动,以降低身体被毒物侵袭的几率。
1、避免用塑料制品接触食物。生活中避免用塑料袋等塑料制品盛放食物。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动物学博士柯尔朋建议,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时,最好使用玻璃制品或瓷器。即使有些塑料产品号称适用于微波炉,但某些化学物质还是有可能会渗透出,特别是儿童、孕妇更要避免使用。
2、培养孩子的健康习惯。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选择健康的食物,例如不买、不喝含糖的饮料,或者让孩子参与到选择食物、烹调食物以及饭后收拾的过程中,从小培养起孩子的健康饮食习惯。
3、支持无添加,多吃“真”食物。有人会觉得无添加的食品代表着味道淡、颜色丑、保质期短、价格高。但其实,无添加的“真”食品是最新鲜天然的,具有最朴实的味道,也更安全。《到底要吃什么》的作者波伦建议,如果食品配料表中有很陌生的添加物名称或者含有5种以上添加物,那就不要吃了。
4、重视排毒方法。在生活中,除了要预防接触到毒物外,也应学会排毒的小方法。台北医学大学公共卫生系教授韩柏柽提倡,饮食中要坚持“二少二多去三毒”的原则,即食品少加工、少放添加物;多天然、多蔬果;去除防腐剂、色素和香料。在烹调食品前,可先将食材过水或用热水烫一下,能有效减少食品中的添加物含量。另外,坚持多运动多流汗,也可排出体内毒素。
5、不要迷恋低价食品。《恐怖的食品添加物》作者安部司曾任职于食品添加物公司,他提出,如果某些食品的价格大幅低于同类产品时,往往有可能是商家在暗中玩“猫腻”,利用添加物来降低材料质量,节约成本。
6、经常洗手。台湾成功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教授李俊璋的研究发现,因受环境荷尔蒙影响而导致性早熟的女孩,如果在饭前坚持经常洗手,那么摄入的塑化剂DEHP量就会大为降低。
7、少吃动物性脂肪。许多有毒化学物质以脂肪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所以少吃动物性脂肪,如奶油、牛肉、羊肉等,可以大幅降低人体受到环境荷尔蒙影响的几率。
佰佰提示:
塑化剂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偶然食用少量的受DEHP或DINP污染的问题食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对于体重60公斤的成人,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和欧盟分别认为,终身每人每天摄入1.5mg、2.4mg和3.0mg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DINP每天摄入9.0mg及以下也是安全的。
少量摄入塑化剂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塑化剂无疑成为这一年里最令人不安的化学名词,我们应该去了解它,其实除了在杯中,塑化剂可能还隐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其实面对塑化剂我们大可不必过于紧张,塑化剂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偶然食用少量的受DEHP或DINP污染的问题食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生活中塑化剂无处不在,除了塑胶容器、餐具、日用品、玩具外,就连保鲜膜中也会含有塑化剂。塑化剂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医疗卫生用品、油漆等工业产品中,环境、饮用水中也存在极微量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
塑化剂在我国大陆地区称为增塑剂,可被添加到塑料聚合物中增加塑料的可塑性,种类达百余种。塑化剂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偶然食用少量的受DEHP或DINP污染的问题食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对于体重60公斤的成人,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和欧盟分别认为,终身每人每天摄入1.5mg、2.4mg和3.0mg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DINP每天摄入9.0mg及以下也是安全的。
实验显示,进入体内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以被人体排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其具有蓄积性。但部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长期大量摄入将影响生殖和发育。
据介绍,使用塑化剂的塑料产品在生活中很普遍。食品在储存过程中也会有微量塑化剂从包装材料中迁移到食品中,但合格的塑料包装材料迁移量不应超出1.5mg/kg,DINP不应超过9mg/kg。
卫生部表示已采取3项措施应对塑化剂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可能用于食品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并明确检测方法;通过各地12320卫生热线向消费者提供关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健康影响和科学知识的咨询;组织各地省级疾控中心对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开展应急监测,并将扩大范围收集数据进行风险评估。
塑化剂是否毒过三聚氰胺
随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视健康,“塑化剂DEHP”、“起云剂 塑化剂”这些之前极少听到的词也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相对于三聚氰胺,塑化剂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下面专注于公共安全的小编为您解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视健康,“塑化剂DEHP”、“起云剂 塑化剂”这些之前极少听到的词也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塑化剂相对于三聚氰胺是否有过之而无不及呢?下面专注于公共安全的小编为您解析。
塑化剂的危害有多大?相关专家指出已有不少资料显示塑化剂对人类健康有危害(损害生殖系统、肥胖、损害心脏等),塑化剂已被公认是一类对人类健康有危害的物质,因此限制食品乃至环境中塑化剂的含量是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但之前有说“塑化剂的毒性比三聚氰胺的大”是没有依据的,应以理性的态度看待塑化剂。
衡量某种化学物质的毒性,经常用急性毒性试验的半致死剂量(LD50)来反映:塑化剂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物质叫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简称DEHP,DEHP对大鼠的LD50是30克/每千克体重(也有资料显示为20克/每千克体重)。对此的解释是:假设有10只试验的大鼠,每只大鼠的体重为0.1千克,当每只大鼠吃了3克的DEHP时,其中的5只大鼠会被毒死,这就是对半致死剂量。某物质半致死剂量的数值愈小,说明该物质的毒性愈大。作为对比,三聚氰胺的LD50是3.16克/每千克体重;氰化物的LD50是0.12毫克/每千克体重(之前有说“塑化剂的毒性比三聚氰胺的大”是没有依据的,而且该数据也说明,塑化剂的毒性只是氰化物的20万分之一),这说明塑化剂毒性不高。
但已有不少资料显示塑化剂对人类健康有危害,会损害损害生殖系统、肥胖、损害心脏等。于是从健康安全的角度出发,各国均把DEHP这类有潜在危害的物质的安全摄入量标准制定得很低。例如,英国规定每千克体重每天摄入DEHP不超过0.05毫克,而美国的规定是0.04毫克。如果按照美国的规定,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每天摄入的DEHP不应超过2.0毫克。因此根据目前报道的我国白酒中塑化剂含量,以及人们日常饮用的白酒量,消费者可以自己评估一下白酒中塑化剂的危害。
佰佰提示:
绝大部分的DEHP及其代谢物在24-48小时内会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而DINP在72小时内有85%由粪便中排出,其中主要是在前24小时排出。不是持续大量食用的民众,只要尽快中断,不用担心或特别去做检验。本安全网提醒您若担心食用了塑化剂,您可以多吃富含维他命的蔬果、白开水及汤汁等,都可以加速塑化剂的排出。
( 责任编辑: 刘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