炖鸡汤是最常见的月子营养品,其实炖鸡汤是有讲究的。 有些产妇刚当上了新妈妈,未来母乳充足就开始大补起来,殊不知这样反而会回奶。
中国坐月子的传统少不了吃老母鸡,但这恰恰是导致奶水不足的元凶。虽然炖母鸡有祛风补血的作用,但是并不适合产后一周食用,下面我们来看看原因:
产后吃炖母鸡易回奶
母鸡肉蛋白质的含量比例较高,种类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身壮体的作用。母鸡肉含有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是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母鸡肉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虽然母鸡有补血的作用的,但是产后一周不宜吃老母鸡,这是因为产妇分娩后由于血液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浓度大大降低,催乳素才会发挥促进泌乳的作用,促使乳汁分泌。但是产妇产后食炖老母鸡,由于母鸡的卵巢和蛋衣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因而血液中雌激素浓度增加,催乳素的效能就因之减弱,进而导致乳汁不足,甚至完全回奶。
产后和怀孕一样,作息饮食都需要密切注意,坐月子进补很重要,但是要挑选适合进食的食物才能让产妇的身体恢复,而乌鸡汤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乌鸡汤与一般的鸡汤不一样,它的营养价值铁定秒杀其他的普通鸡汤。在民间,乌鸡更是作为大补之物帮助产妇恢复体质,
乌鸡为雉科动物,因皮、肉、骨嘴均为黑色,故而得名,乌鸡外形奇特,典型的乌鸡具有桑椹冠、缨头、绿耳、胡须、丝毛、五爪、毛脚、乌皮、乌肉、乌骨十大特征,有"十全"之誉。乌骨鸡性平、味甘,具有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健脾止泻等作用。食用乌鸡,可提高生理机能、延缓衰老、强筋健骨、对防治骨质疏松、佝偻病、妇女缺铁性贫血症等有明显功效。产妇吃乌鸡,能补肝益肾、预防贫血,能帮助补养气血恢复体质,还能帮助活血化瘀排除体内淤血。
专家解答,产后喝老母鸡汤既有营养又有利于身体恢复的说法其实是个很大的误区。因为分娩后产妇体内血液的雌激素浓度大大降低,这时催乳素就会发挥作用,促进乳汁分泌。而老母鸡越老含的雌性激素就越多,因此产后如果过早过多地喝母鸡汤,使血液中的雌激素增多,就会使催乳素的作用减弱甚至消失,影响乳汁分泌。因而老母鸡汤千万不能早喝,要等到分娩5天后再开始喝。
产后吃母鸡还是公鸡?
老母鸡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有回奶作用,是不是产妇就不能吃母鸡呢?这里指产妇7~10天以内不宜吃,当然分娩10天以后,在乳汁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可适当吃些老母鸡(包括母鸡)对增加产妇营养,增强体质是大有好处的。
另外,因老母鸡多肥腻,产妇产后体质较差,胃肠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如过早吃老母鸡,容易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吃公鸡更易下奶
产妇分娩后血中雌、孕激素浓度降低,这有利于催乳素发挥作用促进乳汁的形成。母鸡的卵巢、蛋衣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可使产妇催乳素的效能减弱,影响泌乳。而雄鸡睾丸中含有雄性激素,具有对抗雌激素的作用。因此,产后若吃上一只清炖的大公鸡(连同睾丸一起吃),无疑将会使产妇的乳汁增多。雄鸡中脂肪较少,食之对母婴均有益,还有助于产妇在哺乳期保持较好的身材。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乳头不通,即乳房发胀而无奶时,切勿吃公鸡下奶,否则容易引起乳腺炎。
开奶后吃炖母鸡更补
母鸡有补血的作用,但是产后一周不宜吃老母鸡,这是因为产妇分娩后由于血液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浓度大大降低,催乳素才会发挥促进泌乳的作用,促使乳汁分泌。但是产妇产后食炖老母鸡,由于母鸡的卵巢和蛋衣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因而血液中雌激素浓度增加,催乳素的效能就因之减弱,进而导致乳汁不足,甚至完全回奶。
乌鸡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赖氨酸、蛋氨酸和组氨酸,有相当高的滋补药用价值,特别是富含极高滋补药用价值的黑色素,有滋阴、补肾、养血、添精、益肝、退热、补虚作用。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和抗衰老。自古享有“药鸡”之称。
乌鸡是我国特有的药用珍禽,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也是难得的滋补佳品,对产后亏虚、乳汁不足及气血亏虚引起的身体虚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带下等症,均有很好的疗效。
乌鸡的药用性能,在于其体内的黑色物质含铁、铜元素较高,对于病后、产后贫血者,具有补血、促进康复的作用。
用乌鸡进补,既可单用,也可配以其他补品、药物,制成菜肴、药粥、药膳。用乌鸡一只,加入黄芪、当归、党参、枸杞等中药适量,炖服,分2~3次服完。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调理及产后虚亏、乳汁不足等虚损之症。所以产后可以吃,建议最好做汤吃。乌鸡虽是补益佳品,但不能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