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液

首页 > 安全知识百科 > 生活危险品 > 内容

消毒液相关知识

1、 氧化类

杀菌机理是释放出新生态原子氧、氧化菌体中的活性基团;杀菌特点是作用快而强,能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病毒。以表面消毒为主,如二氧化氯、双氧水、臭氧、次氯酸钠等,该类消毒剂为灭菌剂。

2、 醛类

杀菌机理是使蛋白变性或烷基化;杀菌特点是对细菌、芽孢、真菌、病毒均有效。但温度影响较大。如甲醛、戊二醛等。该类消毒剂可做灭菌剂使用。

3、 酚类

杀菌机理是使蛋白变性、沉淀或使酶系统失活;杀菌特点是对真菌和部分病毒有效。

4、 醇类

杀菌机理是使蛋白变性,干扰代谢;杀菌特点是对细菌有效,对芽孢、真菌、病毒无效,如乙醇、乙丙醇等。该类消毒剂为中效消毒剂,只能用于一般性消毒。

5、 碱盐类

杀菌机理是使蛋白变性、沉淀或溶解;杀菌特点是能杀死细菌繁殖体,能杀死细菌芽孢、病毒和一些难杀死的微生物。杀菌作用强,有强腐蚀性,如氢氧化钠、氧化钙、食盐(无腐蚀性)等。一般只能作为预防消毒液和灭菌洗涤液。

正确配比;

1、消毒餐具,用原液1:9的浓度兑水即可,消毒的东西要全部泡在水里,20分钟即可。

2、瓜果蔬菜,物体表面,用1:29配比即可,浸泡20分钟后,要用清水冲干净。

3、地面消毒,消毒拖把之类的用1:200,重点可疑疾病感染地区适当增加浓度1:100甚至更浓,浓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强。

4、普通产品进行消毒,比例一般是1:20,一般铁制品不容易腐蚀的物品。

方法:

1、按照配置比例,根据消毒物品的数量,在消毒桶上做好消毒用水到达的标志;

2、将准备消毒的物品清洗干净备用,配戴手套;

3、用消毒桶接凉水到达指定的标记,并将量好的84消毒液倒入桶中,用手轻轻搅动,消毒液配制完成;

4、将清洗干净的物品放置于配好的消毒液中,加盖,浸泡后将消毒物品逐一取出,并在清水下冲洗干净,在指定的地方进行晾晒;

消毒液对人体有危害吗?

以84消毒液为例,它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直接接触人体会有刺激性和腐蚀性,但是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对人体的危害是微乎其微的。

一般使用消毒水,需要进行水稀释,降低浓度,同时,尽量戴上手套以及口罩,避免接触皮肤以及吸入消毒水逸散到空气中的成分。

如果直接用手接触消毒水或者将消毒水吃进去,都是对人体有害的。

消毒液吸入对人体有危害吗?

在正常使用消毒液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少量的游离氯到空气中,一般这个浓度是非常低的,对人体的影响也是非常微弱了,只要戴上口罩,并且不要长时间待在这样的环境中,一般没有什么危害。

但是如果是待在消毒液生产车间等空气中氯气浓度比较高的环境,且没有防护服、口罩等有效的保护措施,那么也是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

1、合理配置浓度

化学消毒剂只有达到一定的浓度才有消毒效果,浓度太低不能消除病原微生物,浓度太高可能对消毒对象产生明显的破坏作用,并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伤害。消毒剂浓度不是越高越好。

2、严格规定时间

消毒剂只有作用一定的时间才有消毒效果,有的消毒剂杀菌作用快速,有的就较慢,不同的消毒剂和不同的消毒对象可能需要的作用时间是不相同的,要保证消毒有效必须让消毒剂与消毒对象作用一定的时间。

3、确保使用安全

目前市场上的多数化学消毒剂对人体和物品有一定的危害,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消毒剂直接接触人体,万一不慎溅入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为安全起见,配制消毒剂时应该戴手套戴眼镜,避免小孩在场。

4、减少影响因素

消毒效果与消毒对象的性质有关,含有有机物的物品可能影响消毒效果。消毒前应该尽量使消毒对象清洁,对餐饮具、家具消毒时最好先清洁后消毒。由于消毒物品上的水分可能降低消毒剂的浓度,消毒对象在消毒时应比较干燥。

1、家庭中如有婴幼儿、孕妇、老人等免疫力低下者,或者病人时,慎用消毒剂。如果没有传染病病人,最好不用消毒剂消毒。

2、避免使用酒瓶、饮料瓶盛装消毒剂,以免误用。放消毒液的瓶子,不要用饮料瓶代替,以免大人或者孩子误饮而中毒。如果用其他瓶子装,一定要注明“消毒剂”字样。家庭中存放的消毒剂要放置在小孩不能接触到的地方,或上锁保存。

3、正确选用并按照说明使用化学消毒剂,使用前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严格按照消毒药物使用浓度、使用量及消毒作用时间操作。

4、施药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防护(手套、眼镜等)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原液。凡是用消毒剂浸泡过的东西最后必须要清洗干净,去除残留。

5、空气消毒一般选用开窗通风即可,如有特殊要求,必须使用消毒剂喷雾或紫外线直接照射时,必需在室内无人的状态下进行,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相关词条

推荐分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