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尿床

首页 > 安全知识百科 > 孕婴安全 > 内容

小孩尿床相关知识

什么是遗尿呢?

遗尿症一般说来是指年龄大于5岁的儿童,在睡眠中出现不自主的漏尿现象,至少每周2次并持续3个月或以上。檀卫平教授表示,遗尿可以分为原发性遗尿症和继发性遗尿症。

原发性遗尿症,是指尿床自幼持续存在的遗尿症,不尿床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继发性遗尿症,是指曾有过至少6个月的无尿床时间,而后面再次发生的遗尿症。

遗尿症的几种因素:

1、家族遗传:30%遗尿孩子的爸爸和20%遗尿孩子的妈妈在小时候也曾有遗尿病,也是就是说如果爸妈均有遗尿病史者,他们孩子更容易出现遗尿。所以,尿床也可能是随父母。

2、膀胱容量减少:膀胱是用来储存尿液的器官,当膀胱里面尿液达到一定量,就会有尿意。膀胱容量减少,储存尿液量减少,夜间不及时排尿就容易溢出,发生尿床。

发现宝宝尿床,爸爸妈妈不要打不要骂,可以用以下方法科学应对:

1.睡前别让宝宝喝太多的水,晚上睡觉前可以让孩子适当减少液体摄入,少喝一点稀粥、牛奶等。

2.让宝宝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父母要引导并督促宝宝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让孩子22点前必须上床睡觉。另外,睡觉前一定要让宝宝排尿一次,这样不但能缓解他的心理压力,又可以排空膀胱贮存更多尿液。

3.记录宝宝的排尿时间,建议把孩子的排尿时间和次数记录下来,从而找到大致的排尿的规律。发现排尿规律后,可以及时唤醒宝宝让他去厕所排尿,从而提高他的觉醒意识,减少尿床次数。

4.去医院检查排除遗尿症,一般来说,宝宝在2岁到2岁半左右就具备了控制夜间排尿的能力。如果宝宝5岁后依然频繁尿床,有可能是“遗尿症”引起,家长需要警惕起来。宝宝患有“遗尿症”,不但会妨碍正常的生长发育,还会给心理健康和智力发育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家长发现宝宝经常尿床,要及时带他去医院做检查排除遗尿症。

若孩子在5岁以后还有尿床的现象且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的排尿,并且持续时间有3个月以上,父母就需要注意了,孩子可能已经患上了“夜遗尿”。研究显示,若尿床不及时治疗,很可能造成孩子的学习、社交、心理的影响,甚至严重的会导致孩子有人格方面的阴影。也许有的家长说,虽然孩子并没有像夜遗尿症这样频繁的需要夜间上厕所,但为了避免孩子尿床,就晚上辛苦点自己叫孩子起床上厕所吧。不要这么做,因为叫孩子夜间起床尿尿的弊端还真不少!

弊端1:影响孩子生长发育,想要孩子长得好,晚上睡眠质量非常重要,那是因为孩子大部分的生长发育都是在夜间的深度睡眠中进行的,无论是彻底把孩子叫醒还是让孩子迷迷糊糊中去厕所,都会打断孩子的深度睡眠,进而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另外,若孩子长期不能得到好的睡眠,还可能引起孩子半夜说梦话、磨牙、睡睡醒醒等情况的发生。

数据显示,大概有500万儿童在3岁以上还存在尿床的情况;5岁儿童中存在尿床情况的比例高达20%,7岁时为10%,10岁时为5%。虽然大多数孩子会在2-4岁之间完成白天自主大小便的排便训练,但是这些孩子中有一部分仍需要在晚上睡眠时使用尿不湿,或者需要被唤醒起夜,否则就会尿床。几岁前孩子尿床情况是正常的,几岁之后则需要干预呢?

虽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无法用一个绝对的切点来适应所有的孩子,但美国的儿科学会建议用六岁做为界限。一般认为尿床问题在6岁之前是正常的,而6岁之后则需要引起关注。但是6岁这个界限到底是依照什么来划定,并没有确切的证据。也就是说,6岁也只是一个可选取的年龄值。这可能是根据儿童在6岁前后的尿床比例,并考虑到整个社会以及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对于孩子尿床的接受程度,综合考虑得出的一个年龄值。

1、从年龄上来说,一到三岁的幼儿,尿床一般属于生理现象,家长不用担心,但是3岁以上的儿童,如果晚上还经常尿床就很有可能是遗尿症,应该早发现早治疗,治疗的最佳时间,应该在8- 10岁以前。

2、生长角度来说,3岁以后的小孩各脏腑功能逐渐完善,尿床症状逐渐消失,如果每周有2-3次尿床,而且2-3年都没有好转,就应该治疗。情形不严重,治疗约两年就可改善。

3、临床上常多见,有的孩子到了12-21岁还有尿床现象,在临床上非常多见,情况就相当严重了,应该积极治疗,千万不要大意。

如何纠正孩子尿床的习惯

1、养成生活规律,晚餐后限制水分摄取,避免于睡前2小时大量喝水或进食容易刺激膀胱的食物,就寝前要求孩子务必先排空尿液,养成良好习惯。

相关词条

推荐分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