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志愿

首页 > 安全知识百科 > 校园安全 > 内容

高考填志愿相关知识

1、 录取原则不能马虎

如调档比例、退档情况、加分政策、专业级差、身体受限、外语语种、专业报考等具体要求,每个学校的招生章程都会给出明确的调档比例、退档情况等录取标准。

当你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数时,你就可以对比二者的齿轮是否吻合,用调档分数线和自己高考分做比较,这会大大提高你的高考志愿录取率。

2、 学校概况不能略掉

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去了解学校的性质、层次、办学类型、收费标准。对于设有分校及多个校区的院校,考生要关注考生在哪个校区就读,其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印章是否带有分校或校区的字样。

3、 单科成绩不能忽视

有的高分考生,拿到高考成绩单的时候,看见总分500多或600多,达到了理想院校的调档线时就得意忘形,以为自己一定有希望了。哪知,最后却还是因为没注意《招生章程》里的单科成绩,填错了志愿,导致高分落了榜。

1、 考生要做到“知分、知线、知位”。“知分知线”,即考生要知道自己的分数及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而“位”指的是考生高考总分在全省同科类考生排位中的对应位置,即“一分一段表”上的位次。“考生可查找一分一段表,对比自己的位次和各高校往年录取位次。圈定略高于、持平、略低于自己位次的十几所高校,以便缩小范围,重点了解。”

2、 “冷热搭配”是指学校里面的专业既要有热门,也要有冷门,冷热一定要搭配。

3、 “拉开梯度”指的是填报的每批次的学校,学校之间一定要拉开梯度,每个学校的专业也最好拉开梯度。

4、 “兼顾地域”,地域性不一样的高校,分数也不一样,整个志愿体系有梯度,录取时风险会大大降低。

5、 选择专业,还需要考虑自身的性格特质。例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专业,毕业后主要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性格较为内向的考生报考时需慎重考虑。又例如,法学、投资学等专业,毕业后从事的工作要求人相对理性,情感比较丰富、偏感性的考生,选择这些专业时也需要斟酌。

1、最多是六个。平行志愿即在普通类院校各录取批次分别设置一个平行院校志愿和一个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提前录取批次和本科各批次的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三所院校或ABCDE五所院校(例河北省本科一至三批及专科一至三批均为ABCDE五所),专科各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D、E五所院校。每所院校志愿中含有六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2、可以填四个学校,每个学校可以填六个专业,注意代码一定要填准确。如果你考上的是一本,填完了一本志愿之后,系统会出来二本的志愿填报,你可以继续填,也可以选择不填;如果你考上的是二本,填完了之后也可以继续填三本的。

填报学校的时候,注意第一个学校可以填的稍微高一点,就是比你高考成绩排名稍微高500名左右,第二个和第三个填和你的高考成绩排名差不多的,第四个可以填的稍微低一点,这样比较有保障。

高考志愿是可以用手机填报的,填报志愿并没有规定必须用什么设备,但是为了保证志愿填报的通畅性,完整性,还是建议考生选择电脑填报,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有可以去附近网吧进行报考。

高考志愿填报为什么建议用电脑

1、 电脑和手机使用的浏览器版本有时也不一样,有些功能模块在手机和电脑上也未必是完全同步的,用电脑填报会更加稳妥一些。

2、 电脑操作是最方便和便捷的,而且电脑尺寸比较大,能清楚的看到完整的志愿填报整个界面,功能模块展现的会更为齐全。

3、 电脑的网络稳定性高于手机端,操作上也更加舒适,便于浏览。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电脑设备,还要确保网络一定要通畅。

4、 高考志愿填报网站都是按照电脑端进行设计的,没有任何一个省区,是按照手机设计的,使用手机报名可能会影响到部分功能正常使用。所以必须在电脑上打开报名网站,不可以在手机上打开,以免影响高考报名。很多省区的高考报名时间都很短,而且事后没有补报的机会。

1、 要分清主次,不要包办代替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涉世未深,而自己经验丰富,对于高考志愿填报也当仁不让。其实这是很不合适的。首先,考生大多十七八岁,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他们对社会,尤其是对自己想上什么学校及专业,有一定的认识。

其次,高考志愿填报的目的是上大学——读书。而这个书是由考生去读,如果他不认可、不感兴趣,是不利于他学有所成的。所以在志愿填报这个事关孩子理想与前途的事情上,应该以考生为主,家长只起参谋、辅助的作用,绝不能越位,更不可包办代替。

2、 要重视抓早度,不要轻视赶晚以本科为例,考生一般需要填报一本、二本、三本,每一批次至少要考虑5所院校,加上留有一定的备选学校,这样就可能达到15-20所。 考生及家长需要对这些高校有个大致的了解,需要把各个高校的招生简章的内容加以解读,吃透、读懂、弄通,需要掌握这些学校前几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简称校线),并测算出当年大致的校线,等等。

相关词条

推荐分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