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集体闯红灯的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但是在中国尤为突出,它即是陋习,又是违法行为,且不安全,不文明,毫无疑问必须整治。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治才能不流于形式,才能帮助人们养成新的文明行为习惯。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提出可行性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式过马路的根源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第二十六条也明确规定,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既然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通行有了明确规定,为何还有这么多人依然视红灯于摆设呢?
1)从众心理
我国国民内心法治观念淡薄,规则集体意识淡薄。别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自己也可以不遵守;别人闯红灯,自己也紧跟着过去。如果是一撮人过马路,安全系数大大增加,司机遇到闯红灯的现象也会不得已纵容他们,会放缓车速,放行人先过马路。长此以往,他们形成一种法不责众的态度,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认为无法处罚这么庞大的违法队伍。总的来说,闯与不闯是一种自我意志的控制行为,体现我国国民素质。
2)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争夺道路资源
在许多城市的道路建设与规划中,道路的改造、新建,只考虑了机动车的通行,而忽视了行人与非机动车的通行。这就意味着公共交通资源的严重分配不均,道路只承载当前或者是近期的机动车流量,但是实际情况是大量的行人和非机动车也是需要道路承载的。这就导致了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对道路资源的争夺。
3)制度漏洞
车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行走的许多,可是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而给人过街的时间仅有十二三秒,与此同时,右转车辆根本毫不礼让行人,照样与行人争抢通过的时间。这说明红绿灯的设置有问题,调查表明中国人对红灯忍受的时间超过了国外。在一些地方设置的红灯时间很长,有的超过 100 秒,有的更长达145秒,在上下班高峰期,行人等待过于长久。
中国式过马路的措施
1)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国民意识
要根本上解决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得靠民众自觉自律,提升文明意识、道德素质与责任感,这就需要对国民要加强教育,特别是小孩要从小开始强调规则意识,文明行为教育,积极进行正面引导,改变群众盲目从众的心理。,把人们的交通行为和个人信用联系起来,例如闯红灯一个月超过3次,则信用评分降级,在社保、就业等方面都会受到阻碍等等。文化和媒体部门也应该发挥作用,宣传文明过马路的宣传教育。
2)合理分配路权,平等对待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主
治理“中国式过马路”,应该在重新合理分配路权的基础上,让机动车给行人让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尽量将行人的路口等待时间减少到忍耐极限之内。其实,应当在道路的规划、设计中就应该提前进行调查该路段的人流量、预测道路建成后的交通需求,包括机动车的需求的同时,也要把行人、非机动车的需求与机动车需求放在平等的地位来规划道路建设,平衡道路资源的分配,保证行人、非机动车的通行权。
3)变革道路管理措施,加强社会管理
交管部门可树立警示标志,举例警示“中国式过马路”的严重性,让行人充分认识到闯红灯的严重性。增加防护隔离物品,隔离非行人通道,防止行人欲强行通过,并出台严管措施。在实际中,交管部门会出于经费等原因,对交警的配备有限,可以尝试在现有交警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招聘部分下岗的职工,辅助管理,每个路口全天候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进行劝导,以确保严管措施执行力度。
4)改革制度,调整国民过马路习惯
整治“中国式过马路”可以尝试设置信号灯的方式,改方式节约金钱成本,而且效果相对显著。但单一的信号手段不足以保证人们克服争先的事实习惯去有序通行,这时就还需要设立监管制度(典型形式是交警执勤)。在设置信号灯时需要注意合理设置信号灯的工作时间和适当的监管。
( 责任编辑: 佰佰安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