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说法> 法规> 正文

关于武汉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017.09.10 17:40
2062

关于武汉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防御工作水平,高效有序地做好防灾和抢险救灾工作,避免或者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本预案所称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二)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或者已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突发性特大型、大型和中型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

小型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由各区人民政府参照本预案拟订。

(三)地质灾害应急,是指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地质灾害隐患体出现临灾状态时,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救灾行动。

(四)地质灾害应急分为临灾应急和灾害应急两类。

临灾应急:地质灾害隐患体出现临灾状态后,即进入临灾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防灾避险行动称为临灾应急。

灾害应急:地质灾害发生后,即进入灾害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和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的行动称为灾害应急。

(五)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遵循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快速反应、分级分部门负责和依靠科学、因地制宜的原则。

(六)各级政府应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调查、抢险救助以及勘查治理等方面的经费补助。

二、地质灾害等级划分

地质灾害按照因灾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或者临灾受威胁的人数、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分为四个等级:

(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受威胁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

(二)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受威胁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受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受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下的。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成立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负责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

(一)市指挥部组成人员

指挥长:胡曙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指挥长:罗国风(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张林(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武汉警备区,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建委、交委,市国土资源、财政、公安、民政、教育、信息产业、商业、环保、卫生、水务、气象局有关负责同志。

市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各成员单位派联络员参加办公室工作。

(二)市指挥部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收集、分析和报告灾情信息;

2.传达市指挥部的工作指示并监督落实;

3.协调市有关部门和区人民政府做好应急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会商灾害发生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为市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

4.组织制定抢险救灾对策和措施;

5.负责灾情和抢险救灾工作信息发布,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通报预测、预警、灾害、灾情等信息;

6.完成市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三)市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责

1.武汉警备区:负责组织驻汉部队、武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帮助灾区抢险救灾、转移灾民,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灾区社会治安。

2.市委宣传部:把握抢险救灾应急宣传工作导向;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各新闻宣传单位做好有关宣传工作。

3.市发展改革委:积极安排灾后重建基础设施项目。

4.市建委:负责组织、协调灾区的道路、路灯等设施的抢修,帮助灾区制定和实施重建规划。

5.市交委:组织维修我市境内中断的国、省干线公路,负责内河交通安全和救助打捞的协调调度工作;组织车辆运送救灾抢险应急物资,组织提供转移灾民所需的交通工具。

6.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救灾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应急调查、灾情核查和灾害监测工作,并对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负责协调组织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组织专家提出应急防治措施并提出应急调查报告。

如果想了解相关法规解析和案例可关注佰佰安全网的安全说法频道。让你的生活更安心。

( 责任编辑: 赵骏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法规

2017.09.10

2062

2017.08.24

2237

2017.12.21

3975

2017.09.12

2307

2017.10.07

2336

加载更多

相关案例

双台风强势来袭 做好安全防范是减灾关键

2015.07.11

7056

高地震伤亡率令人心痛,我们该反思什么?

2015.05.19

8255

民间救援力量,理智救灾比热心更有意义

2015.05.18

6533

5·12汶川地震 造成哪些次生灾害

2015.05.18

22758

生于忧患,日本人的防震意识是如何练就的?

2015.05.18

7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