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个感冒药怎么就变成“毒驾”了呢?
如今正值感冒高发季节,许多人被迫成为药罐子,但是……
最近的一则新闻:
辽宁一车主吃了两片感冒药以后开车出门,在等红灯的时候打了个盹,当时是挂D挡踩刹车的,结果这脚不小心一松,就亲了前车的屁股。
交警到场以后,判定该男子负全责,并且处罚参照“毒驾”的标准。
该男子瞬间就懵逼了,吃个感冒药怎么就变成“毒驾”了呢?
虽然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服用抗感冒类药物、抗抑郁焦虑药物、镇定安眠类药物、降压降糖类药物、止痛类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类药物等几类药物后不要开车上路。
但目前国内的法律对“药驾”并没有详细的规定。
在实际情况的处理中,如果是被交警发现的话,一般都是善意的提醒,不会拿你怎样,但如果是发生交通事故,那么它的处罚就等同于“毒驾”。
换句话说,你吃药开车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出了事故的话,问题就大了!
(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了7大类在服用后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并提出在服用上述药品后应禁止驾车。)
“药驾”虽然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标准,但在每一个司机的心中都应该有一条道德标准,那就是我不能因为吃药开车,而害了别人!
奥地利科学家柯·瓦格涅尔在研究了9000起交通事故后查明,其中16%是因驾驶员服了某种药物所引起的;美国加州也有巡警指出,大约30%的“受影响下驾驶”案件由于服用药物不当造成;波兰的研究也发现,20%的交通事故是由于司机服用了一些日常药物造成嗜睡引起的,而肇事司机对此却全然不知。
我们可以对药物不懂,但至少应该知道,像感冒药、安眠药、止痛药等容易使人犯困、嗜睡、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的药都是不应该在开车前吃的。
如果你生病了的话,就最好不要开车,按时吃药,先把身体养好。
如果你非得开车不可,那么去看医生的时候,记得跟医生说你要开车,让医生开药的时候尽量避开这些会有不良影响的药。
或者是在开车前减量服用甚至是先不吃药,等到达目的地再吃药也是一种办法。
年底了,大家的工作压力都很大,抵抗力也会下降,再加上天气寒冷,很容易感冒,请一定不要忽视“药驾”的后果,注意安全驾驶。
PS:除了药物之外,吃了蛋黄派、荔枝、榴莲,用了漱口水之后开车也要注意。这些东西里或多或少都含有酒精,有相关测试表明,在没有吃过荔枝的状态下,用酒精测试仪测试,显示酒精含量0mg,吃完第一颗荔枝后,数值变成了51mg,已达到酒驾(酒驾:20mg/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80mg/100ml;醉驾:血液中酒精含量≥80mg/100ml)
如果你没喝酒被查出酒驾了,不要慌,先向警察表明情况,然后可能等10分钟之后再次测量,一般因为食物引起的酒精反应10分钟后就消失了。
最后,希望每一位车主在记住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同时,也要记住开车不吃药,吃药不开车!
( 责任编辑: 朱文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