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2月1日宣布,巴西密集出现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病例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关系。尽管如此,打算近期到巴西体验狂欢节的游客不必为此惊慌,一般人感染寨卡病毒后只会出现发热、出疹、肌肉和关节疼痛等症状,几天后即自动消失,但准备怀孕或已经怀孕的女性近期最好不要到巴西,特别是巴西东北部地区旅行。
这是继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及埃博拉疫情后,世卫组织发布的第四个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有何症状
目前,尚无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有效治疗手段。寨卡病毒会引起寨卡热,其症状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但极少有严重病例发生。
蔓延多广
世卫组织统计,截至目前,美洲、非洲等已有超过25个国家报告出现寨卡病毒传播,其中22个在美洲。疫情最严重的是巴西、哥伦比亚、洪都拉斯等国。世卫组织警告,2016年美洲可能有多达400万人感染寨卡病毒。
多部门联手加紧防控
截至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尚未发现病例。不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研判认为,我国存在病例输入风险;目前我国正处于冬春季,蚊媒密度较低,即使出现输入病例,疫情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也很低。
国家卫计委方面表示,将保持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沟通,密切关注其他国家或地区疫情情况,并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及时研判疫情输入风险。
同时,国家卫计委将研制检测试剂,加强重点地区病例监测和防控。据悉,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成功研制该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掌握了寨卡病毒的检测方法,正着手对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此外,国家卫计委表示,将强化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加强与外交、商务、质检、公安、旅游等部门合作,并进一步做好疫情防范和应对准备工作。
春节假日即将到来,我国游客外出旅游也将进入高峰时段。为此,国家旅游局特别提醒广大游客近期出境旅游请密切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我国外交部和卫生计生委以及旅游目的国家和地区官方机构发布的寨卡病毒防范等旅行健康提示信息,掌握相关预防措施,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严防蚊虫叮咬,旅行中或旅行后发现相关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在入境时向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主动申报。
寨卡病毒病诊疗指南
预防和控制寨卡病毒的有效手段是去除和改造蚊虫孳生地,减少蚊子与人接触的机会。
为做好国内可能出现的寨卡病毒病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3日公布了《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
诊疗方案指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寨卡病毒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亦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
根据监测,我国有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广大区域。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资料显示为3至12天。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症状持续2至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佰佰安全网新闻链接:我国成功研制寨卡病毒诊断试剂
记者3日从中国疾控中心获悉,该中心病毒病所出血热室在“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和检测技术平台》课题的支持下,成功研制出寨卡病毒病的诊断试剂。该试剂采用检测病毒核酸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寨卡病毒、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据悉,该试剂的成功研制将确保我国能及时开展寨卡病毒病病例的诊断与监测,为我国积极应对寨卡病毒病疫情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 责任编辑: 刘长利 )
{{lastUpdateTimestr}}
{{/logo}} {{^logo}}{{lastUpdateTimestr}}
{{/logo}}{{visit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