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闻> 正文

孕妇误食福寿螺流产 如何辨别田螺福寿螺?

2017.08.09 10:34 2414


网传:女子疑误食福寿螺被迫流产

近日,微博网友@郑一诺er,向大家讲述了自己旅行遭遇的恐怖经历:今年二月底,她在云南大理进行蜜月旅游时,在饭店吃了一碟“爆炒田螺”,结果感染了寄生虫感染,头疼、恶心、呕吐、发烧接踵而至……由于该网友病情恶化严重,又有身孕在身,因此家属紧急将其送往医院急诊。

然而短短两个星期,寄生虫已入侵至脑部,每天需要吊十几瓶药水,经医院诊断,该网友很有可能是误食了福寿螺,感染了广州管圆线寄生虫。为了治疗寄生虫感染,这名网友刚怀上的孩子,也没能保住……最终进行了药物人流。

由于寄生虫感染难以治疗,因此该网友前前后后共治疗了半年之久,进行了6次腰部穿刺,挂了近300瓶点滴,吃了10多盒打虫药,身体才有所好转……

目前此事件尚在发酵之中,具体细节有待多方查证核实。

然而此事一出,众多网友纷纷感到后怕,一些人根本就分不清福寿螺和田螺,也有人根本不知道福寿螺是不能吃的。

商家:福寿螺是什么?没听过!

8月8日,记者走访了长春市部分水产品商店及一些海鲜烧烤店,这些商家及烧烤店的老板表示,田螺在长春有卖的,但是喜欢吃的顾客并不多。而对福寿螺许多人没有概念,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

“田螺在南方一些城市几乎人人都吃,但是北方吃的人并不多。”长春一家经营了10多年海鲜烧烤店的老板陈先生告诉记者,螺类的海产品在长春的消费群体中并不太认,只有少部分人会喜欢吃,他的店里根本就没有田螺。而福寿螺他根本都没听过。

市民:对福寿螺和田螺傻傻分不清

据了解,福寿螺和田螺长得特别像。采访中,一些喜欢吃海鲜的市民表示,到一些靠海的城市去旅游、出差,总是要大吃一顿海鲜。

“对于北方人来说,不像南方靠海的地方小孩子都认得这些东西,福寿螺和田螺傻傻分不清。看了这条新闻,真的觉得好后怕。”市民安先生表示。

据相关资料显示,福寿螺于1981年被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一只福寿螺含有的寄生虫高到6000条以上,在十多年前就曾引发多起人体感染寄生虫致死的病例,目前已基本退出餐饮市场。由于福寿螺的成本不到田螺的一半,所以一些黑心商家在销售时,会用福寿螺替代田螺。

专家教您辨别田螺和福寿螺

那么,福寿螺和田螺究竟有什么区别?

有专家给出了辨别的方法:一是看颜色,田螺颜色更深,一般是青褐色,肉也多呈青褐色;福寿螺颜色较浅,肉质也比田螺肉颜色浅,多为黄白色。二是看外形,福寿螺一般体型比田螺大,螺盖较扁,更光滑,椎尾平、短,就像其名字一样,有一种“富态”的感觉;而田螺个头一般较小,椎尾长、尖,螺盖形状较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福寿螺熟透吃就不会感染寄生虫

为什么误吃了福寿螺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

长春市健康教育专家丁春生表示,福寿螺携带寄生虫很正常,许多鱼、虾、海鲜、蟹、螺等海鲜类,包括牛肉和羊肉都会携带寄生虫。

但是造成寄生虫病发作的关键并不是这些食物本身,而是加工方式,主要是生食或半生食。没有熟透的海鲜或肉类中就会携带没有被杀死的寄生虫,它们会进入人体内,通过消化道转移到身体的各器官中,或随着血液进入到脑部。

丁春生表示,寄生虫的生命力是很有限的,怕冷,更怕热,只要充分的加热,没有杀不死的寄生虫。

丁春生建议海鲜和肉类最好熟透了再吃,“除非明确保证来源特别可靠,但是这一点很难判断,因此还是熟透再吃会更安全一些。”

据了解,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中,就强调了食品要烧熟煮透,即食物中心温度要达到70度。在这个温度下,蛋白质会变性、凝固,寄生虫自然会死掉。

然而,和其它鱼虾类水产不同的是,福寿螺特殊的结构可能使它更危险。专家表示,福寿螺的螺壳坚硬、厚实,螺口有硬的角质盖子,而它的个头本来也比较大,也不太容易烧透,所以吃福寿螺感染寄生虫的机率会更高一些。

佰佰安全网提醒,对于屡禁不止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相关部门还需做好监管,保护百姓健康,想了解更多食品安全常识,下面请看以下佰佰安全网为您带来的安全科普知识,希望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

( 责任编辑: 黄淑蓉 )

展开剩余全文 收起剩余全文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孕妇误食福寿螺流产 如何辨别田螺福寿螺?

2017.08.09

1841

江苏泗洪县一医院错把催产药当成保胎药 致其流产

2016.06.23

2130

德州孕妇深夜开车遭男子暴打险流产

2016.07.11

1891

1孕妇第二次因疤痕妊娠而不得不流产

2017.04.26

1644

四胎妈妈7次怀孕3次流产4次剖宫产 换血4遍救活

2016.07.12

2808

加载更多

最新资讯

太狠了!20分钟涨了近150元,酒店“瞬间涨价”引质疑
2025.04.07 998
广州海关查获玳瑁手镯36件 系1人携带
2025.03.31 871
救出被困近60小时幸存者!中国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奋战
2025.03.31 886
刚热过又得加衣服了!下周后期这些地方降温或超20℃!
2025.03.24 571
必须严惩!陕西一医院被曝“偷换新生儿”,医院最新回应:涉事医生解聘,护士暂停工作
2025.03.13 929

热门排行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

2022.01.29

8745

美国解除中国学生赴美限制 家长们喜忧参半 敢不敢放儿去?

2021.04.30

31412

女子举报公务员丈夫出轨公款消费 纪委避而不谈

2021.12.30

15805

重磅!三孩政策来了!网友“炸锅”!敢不敢生?

2021.05.31

29474

浙江男子卖掉亲生儿子后带现妻游山玩水?你怎么看?

2021.04.30

28376